1 绪论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
本文试图在民俗学的学科框架内,对柳林盘子会民俗文化展开较为完整的调查研究。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从学术价值上看,可以继承学术传统,拓宽和加深民俗学对民间信仰的研究。民俗学比较重视对精神民俗的研究,视其为民俗文化的四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深入开展盘子会研究,可以拓宽民俗学的精神民俗研究领域。从社会意义上看,通过探讨盘子会在民俗文化保护和传承中的重要作用,为民俗文化保护和传承提供新的途径。在民俗文化中经常可以发现,凡是最具生命力的民俗文化,最后大都归宿于信仰或艺术,很多情况下正是信仰和艺术的交融,共同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柳林盘子会正是这样一种融合了信仰和艺术的民俗文化,保护和传承盘子会也就是保护和传承地方标志性的民俗文化。同时,笔者具有当地人的调查优势,可以运用“家乡民俗学”的研究方法和思路,为家乡特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做贡献。
1.2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本文主要采用田野调查法和文史资料分析法。笔者于 2011 年 2 月在柳林县做了为期两周的专题田野调查。在这期间,笔者走访了柳林县城及周边的穆村镇、沙曲村、白家峁、闫家山村、沙沟村等十多个乡村,重点考察了柳林县及穆村镇周边的沙曲村、堡上村等几个村庄的盘子会情况,访谈了一些重要的盘子手工艺人,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的口述资料和现场观察资料,对柳林盘子会整体分布情况有了丰富细致的了解。
文史资料分析方法。已有关于柳林盘子的研究,主要是当地人撰写的文史资料,介绍盘子民俗文化的比较多,另外,当地政府从文化建设和开发角度曾做过大量宣传,但对盘子系统规范进行专题研究的还比较少。............
...........
2 柳林历史人文特点与盘子会概述
柳林县位于山西吕梁山的西麓,北依临县,南达石楼,西到陕西吴堡县,东邻离石、中阳,总面积约 1295 平方公里,总人口约 40 万人,下辖 8 个镇、7 个乡。柳林于 1971 年建县,历史并不长,由原属离石县西部的十三个公社、一个镇及中阳县北部十二个公社组成,因县址驻于柳林镇而得名。盘子会主要集中分布在柳林县城周边以及穆村镇这样一个狭长地带。这一地区农作物以小麦、谷子、高粱、玉米、大豆为主,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柳林县盛产红枣、核桃等土特产品,其中红枣以皮厚核小、油大含糖高而驰名全国,三交镇被命名为“中国红枣第一镇”。
柳林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铝、石英等矿藏,因其地处河东煤田中段,煤炭储量多,且颁布广、质量优。近年来青银高速公路、307 国道及太中银铁路三线横穿境内,源源不断的把柳林的优质煤炭向全国各地输送,使得柳林的经济进一步发展。柳林历史悠久,毗邻黄河,从中国文明发展史看,是人类早期生存繁衍的地方之一。柳林县境内文化遗址众多,如杨家坪新石器遗址、八亩垣战国遗址、汉代隰城遗址等。柳林城周边还遗存了许多庙宇,有二郎庙、香严寺、真武庙、龙王庙、观音庙等等,数量众多,其中一些庙宇流传着美妙的神话故事和丰富的民间传说,如《香严填充三宝》、《钟楼山的传说》。众多的历史遗迹为柳林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全县现存的古代建筑达一千多件,还有着独具特色的晋西地方民间文化,如柳林盘子、伞头秧歌、弹唱等。
2.1 柳林盘子会的起源及历史变迁
柳林县位于黄土高原吕梁山区的西部,“地处晋西边陲,天堑黄河东岸,南山毗邻石楼,北畴接壤临县。扼大河乃中原锁匙,架飞桥为秦晋通衢。位居军事要冲,向为兵家必争之地。”柳林县历史悠久,“夏时为鲧禹所到之地,周代建有县级治所,为晋国的属地,战国时期的纷争,柳林隶属赵的边邑石州,秦代时属太原郡,汉置西河郡,县境分别属于离石、隰城二县……”。柳林镇是柳林县的政府所在地,柳林镇原来是一个仅有几户人家的小村,因为柳树成荫而得名。由于其地处河川地带,晋陕古道旁边,住户才逐渐增多。“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巡检司衙门由青龙迁驻柳林。乾隆三十五年(1770),通往陕甘宁大道的汾阳、离石之间黄芦岭巨障上的小道辟为车马通途,驮帮马队辐辏而来,柳林商业逐渐兴亡。民国 10 年(1921),太(原)军(渡)公路通车后,柳林成为晋西及黄河以西山区的物资集散地”。..............
...............
3 柳林盘子会活动的仪式过程与民俗文艺................. 13
3.1 盘子会的准备阶段 ...............................................14
3.1.1 蒸供献 .......................................................16
3.1.2 扎花灯 .......................................................16
3.1.3 搭盘子、垒旺火 ...............................................17
3.2 盘子会的活动阶段 ..............................................17
3.2.1 出盘子和看盘子 ...............................................17
3.2.2 送师傅 .......................................................18
3.2.3 许愿与还愿 ...................................................19
3.2.4 上锁 .........................................................19
3.2.5 求子 .........................................................19
3.3 盘子会的收尾阶段 ...............................................20
3.3.1 送神 .........................................................20
3.3.2 吃福与分份子 .................................................20
3.4 盘子会的民俗文艺活动 ...........................................22
4.柳林盘子会对当地社会文化的影响 .................... 25
4.1 柳林盘子会的基本特征与地方社会 .................................25
4.2 柳林盘子会对地方文化与经济的影响 ...............................26
4.3 政府公共文化政策与盘子文化经济 ................................ 27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柳林盘子会的起源、历史变迁、仪式、盘子的制作工艺以及盘子会信仰对当地社会发展的影响的调查察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通过探讨盘子会在民俗文化保护和传承中的重要作用,为民俗文化保护和传承提供新的途径。在民俗文化中经常可以发现,凡是最具生命力的民俗文化,最后大都归宿于信仰或艺术,很多情况下正是信仰和艺术的交融,共同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柳林盘子会正是这样一种融合了信仰和艺术的民俗文化,保护和传承盘子会也就是保护和传承地方标志性的民俗文化。盘子信仰作为一项地方及民间文化信仰的民俗活动,是具有鲜明的地域性色彩、地方性特征的一种民间信仰,它是柳林县独有的一种民间信仰活动。盘子会有着悠久的历史,“盘子”起源于古代的搭神棚活动,它经历了发生、发展、兴盛、衰落、又复兴几个历史时期。盘子会信仰与社会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盘子会信仰具有鲜明的时代经济特点,农业社会的盘子会信仰中寄托着人们对农业丰收的美好愿望,工商业社会的盘子会信仰中折射出的是人们对勤劳致富、生意兴隆的祈福。如今盘子已经成为当地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方面体现了新时期政府的公共文化政策和民间文化保护方面的契合,另一方面来看,盘子文化的非遗化,也面临诸如其他民俗文化现代性遭遇的相同问题。如盘子会传统性内涵变得的碎片化,其原先的文化内核正在被消解,盘子文化越来越呈现出一种被展览的民俗状态。
晋西柳林盘子面塑民俗文化元素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柳林,盘子会,民俗文化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