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众媒体伦理道德概念及相关理论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5432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一、传媒伦理道德概念及相关理论

(一) 传媒伦理概念界定


目前,关于“新闻伦理”的概念有一种意见是,新闻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1993 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中国人民大学甘惜分教授主编的《新闻学大辞典》说明:新闻伦理学“是研究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形成及其规律的学科。”另一种意见认为,新闻伦理学的研究对象除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外,还应该包括新闻媒体的道德功能。持这种意见的代表是周鸿书教授,他认为,“新闻伦理学是以新闻道德现象为研究对象,并视其为研究的惟一客体。它是阐明新闻道德的起源、发展及其社会作用,揭示新闻道德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学说。”①无论哪一种解释,都可以从中看出大多数的研究都只是倾向于强调媒体从业者的职业操守和传媒伦理的规范,但这并不应该是传媒伦理的全部内涵。介于传播学、新闻学和伦理学之间的边缘性学科,传媒伦理学的研究应该置于社会大的文化背景之下。“伦理学之为学科,研究关于全体生活行为之价值者也。”②这样看来,传媒伦理学所研究的内容可以理解为:传媒伦理一方面是试图界定那些构成价值与生活规范的被作为个体、群体或文化共同体的人们所共同认可的原则性的东西;另一方面是对人们行为善恶选择的系统性研究,它是系统地研究大众媒体当如何履职、媒体是否符合它的应当以及媒介从业人员在其媒介行为中对善与恶、正当与不正当的认识与抉择等问题。可见,传媒伦理的界定范围直接影响到传媒伦理建设问题的思考。

(二) 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

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是由西奥多·彼得森提出来的,他将此理论定性为自由主义理论的替代物,也可看成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补充和修正。该理论的思想源泉是哈钦斯的新闻自由委员会的报告《一个自由和负责的新闻界》和委员会委员威廉·霍京所著的《新闻自由:一个原则纲要》。进入 19 世纪以后,技术和工业革命导致了报刊市场的扩大和报刊所有权的垄断;加之新的知识体系带来的社会责任感的职业精神的发展,导致了各方面对传媒的尖锐批评。由此催生了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
.....................

二、我国大众传媒的伦理道德现状

我国系统的传媒伦理研究是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才开始的。最早是关于新闻伦理的研究,此后,随着市场变化与新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滥用传媒自由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学界业界才开始了关于传媒伦理的系统研究。
我国当下正处于社会转型之中,其中最显著的特征乃是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的相互拉扯。孙立平教授用“断裂”来描述处于转型之中的中国社会,所谓“断裂”,就是在一个社会中,几个时代的成分同时并存,且互相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他借用托夫勒的“三个浪潮”的概念区分了中国社会中不同时代的成分,它们分别为广袤的农村里的农业文明、城市中的工业文明和中关村之类的科技园区代表的第三次浪潮。①根本上说,我国社会尚且处于现代时期,无论是经济体制、社会结构还是政治体制、民主状况和民众的现代意识等方面都追逐着尚且艰苦“现代化”或“现代性”;而后现代更多的是所谓“与国际接轨”时引入的理论、观念和大都市中的消费主义倾向。
传媒的发展环境也受到了它所在社会的制约,再加之传媒固有的旧体制,使得我国大众传媒有了明显的变化。一方面,我国社会经济由计划经济转向了市场经济,包括传媒在内的各个行业都面临商业化的改革;另一方面,传媒作为政党的宣传工具或者喉舌,一面肩负着社会公器的职责,一面又步履维艰在商业化的进程中前行。回顾中国大众传媒市场化 30 年的历程,它几乎是西方传媒几百年的商业化历程的缩影。商业化极大地刺激了中国大众传媒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如同西方“黄色新闻”时期一样的弊端和困扰;在“做大做强”口号下,传媒集团化呼声引发了诸如西方传媒垄断时期的一些特征。②这种“断裂”所形成的张力,使媒介这一行业充满了更多模棱两可的情景和相互冲突的效忠对象。身兼舆论引导者和经济创收者双重身份的大众传媒,淡漠了其社会责任意识。传媒的这种转变恰好迎合了受众世俗化倾向,并在受众世俗化的影响、互动中变得越加庸俗化了。有偿新闻、虚假新闻、新闻广告、色性、暴力、侵权、人文关怀缺失等等现象,已经证明了传媒实践正面临巨大的伦理挑战,伦理失范在中国转型过程中成为突出的问题。................
.....................

三、我国大众传媒存在的典型伦理问题...........................................6
(一) 新闻图片、新闻细节的“原生态”呈现............................6
(二) 传媒的过度娱乐化现象...................................................8
(三) 集团化道路所致的经济利益与社会责任相背离.............10
(四) 网络时代民意表达的非理性...............................13
四、传媒伦理研究的必要性 ...........................................15
(一) 大众传媒的社会伦理角色要求.........................15
(二) 社会转型期道德建设的要求...........................15
(三) 传媒伦理自身改造的需要............................16
五、关于传媒伦理建设的思考................................17
(一) 传媒伦理的学科建设................................17
(二) 大众传媒自身的伦理道德建设..................19
(三) 加强传媒立法建设..............................21
(四) 公民媒介素养教育..................................22

结 语

总结前文,我国当下传媒伦理建设不仅仅传媒自身的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是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社会文化道德建设的必然需要。那么传媒伦理的研究既有益于传媒自身的发展壮大,又可以为当前社会伦理道德建设问题提供一个全新的探究角度。可见,传媒担当的社会责任如此重大,传媒伦理研究工作的必要性已然清晰。
传媒伦理的建设是一个宏大的工程,它需要从学术领域、传媒业、受众及社会文化背景等多个维度来共同建设。这显示是一个长远而艰巨的任务。目前,在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来定义传媒伦理,相关研究也是比较分散,片面。人们对一些重大的大众传媒现象如真实性问题、传媒娱乐化问题、传媒市场化及其随之而来的集团化问题等关注还不够。关于受众的媒介素养教育工程更是没有全面启动。对于传媒伦理的建设,需要大量相关学科的学者的共同参与,以及实务界人士的共同探讨研究。它还需要国家给予法律的保障和伦理道德的文化支持,因此,传媒伦理建设任重而道远。
由此可见,媒介素养建设是一个非常有益且重要的研究维度。媒介素养首先是由英国文化研究学者 E·R·李维斯和他的学生丹尼斯·汤普森提出来的,1933年,他们在《文化和环境:批判意识的培养》这一文化批判论著中,首次就学校引入“媒介素养”教育问题作了专门的阐述并提出了系统的教学建议。随着社会文化与经济的发展,当代媒介技术更新迅速,对媒介素养教育也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它必须能应对随技术更新而不断衍生的新的教育内容。同时,教育内容有是一个学科综合议题,它涉及新闻传播学、教教育学、心里学、社会学、信息技术学、伦理学等,这些综合性因素决定了媒介素养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