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何心隐伦理思想所具有的“启蒙”性质
最早对何心隐思想做出定性的,大概应该说是直接地将其斥之为“异端”,所以,要理解何心隐伦理思想是否具有启蒙的性质,首先必须对涉及到这一品评的“异端”、“世俗化”、“启蒙”等几个关键的概念加以初步的认识。然后,把何心隐的伦理思想按照启蒙的标准加以比对。
一 两种定性的重新审视
(一)是否“异端”
既然最早对何心隐思想做出定性的就是直接地将其斥之为“异端”,那么,我们不妨首先考查一下其被作为“异端”理解的定性意义。在中国最早出现“异端”概念的是《论语·为政》中的“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其时的“异端”仅仅只是对不同的观点和学说的一种表述。①但是,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与概念自身的不断演变,这一概念在何心隐所处的时代已经具有了很大的变异并被赋予了不同含义:其一,是正统道学承继有宋以来的一贯主张以宋明道学为“正统”,以老、佛为“异端”,②这一点就其还是针对所谓的“外道”而言,基本上还比较接近于孔子的本义,只不过这里的“异端”已经有了更加具体的所指;其二,则不仅视儒学之外的老、佛为异端,而且与前者相对应的是把宋明道学也称之为“异端”,①这显然就已经更多地考虑了一种思想与学说的思想实质。而何心隐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斥责宋明道学为“异端” 而其自身又同时被他人称为“异端”的。由此,我们自然不难看出,一方面由于“异端”概念的含义的不确定性,这一概念在很多情况下显然只是在思想上具有不同理论旨趣的学者们对于他人的一种批判工具,另一方面,正是由于何心隐本人也把自己反对的思想称之为“异端”,所以,当他的学说也被称之为“异端”的时候,实在不能算是一种思想层次方面的定性。而且,事实上,也正是由于“异端”概念的含义的不确定性,虽然有许多人都将何心隐其人或其学说称之为“异端”,但是,这些人却实在又具有不同的指向,而这些当然也同时说明了何心隐思想事实上也具有一定的杂糅性质。比如侯外庐等学者就认为包括何心隐在内的明代心学都不可避免地带有禅学色彩;②黄宗羲则更多地强调了“泰州之后,其人多能赤手以搏龙蛇,传至颜钧、何心隐一派,遂非名教之所能羁矣”③;同时,也有人更多地关注了何心隐在行动方面的以“狂”自居。④至于梁任公所谓“何心隐、李卓吾等辈简直变成一个‘花和尚’。他们提倡的‘酒色才气不碍菩提路’,把个人道德、社会道德一切藩篱都冲破了”⑤,则又具有多方面的综合意义。............
.................
第二章 何心隐伦理思想何以具有“启蒙”性质
马克思曾经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①,何心隐所处的时代的整个社会的巨大的变化及其面对的社会危机和思想危机无疑是决定其思想趋向的根本依据。
一、特定的时代必然形成特定的思想
马克思曾经指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②。何心隐伦理思想之所以出现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显然首先是和当时的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有着必然的联系,其次,也包含着对于明代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的反思。
(一)资本主义萌芽的推动
对于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状况,学界早有定论,这里由于篇幅问题就不再详细地讨论。而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虽然首先是一个经济事实,但是,它一旦存在,就再也不仅仅表现为一种孤立的、单纯的经济现象,作为在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已经获得较大的发展而生产力水平也已经发展到必须对于传统的生产关系有所突破的产物,它必然构成了对于传统的封建社会进行社会批判的经济前提。正是由于明代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及运河两岸等交通发达地区的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形成,明代中叶已经开始出现了新的阶层。一方面,具有最初意义上的雇佣关系的手工业工人和工厂主成为明代社会新生的社会力量,一部分流入城市的谋求新的生活的农民虽然还没有成为被雇佣的手工业工人,但是,他们进行谋生的方式也具有了商品经济活动中的佣工性质,这些阶层显然都有着不同于传统农业社会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已经脱离或者逐渐摆脱农村生活与农业生产的上述阶层不断地随着商品经济的扩大与商业交往的不断集中而日益获得集中。而也正是这种新生力量的不断形成与不断集聚,不仅使得他们产生了要求突破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要求打破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生产的狭小范围的意识,而且,这种意识的集中与相互激荡也必然激发了新的思想意识,这就不免在实践上和意识上都对现存社会的发展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冲击。..................
.....................
何心隐伦理思想的评价............................................................................................27
一 何心隐伦理思想具有一般“启蒙”思想的性质.....................................................27
(一)思想内容的一致性性质................................................................................27
(二)行动方式的一致性性质................................................................................28
二 何心隐伦理思想具有自身的特质.............................................................................29
(一)理性思维面临着道德的掩埋........................................................................29
(二)终极追求羁络于现世价值............................................................................31
结 语:
本文最初的动因是试图利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依据西方哲学传统所确立的启蒙标准,在对一度曾经被视为“异端”的明代哲学家何心隐伦的理思想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研究这一进步思想的启蒙性质。而现在,经过为时一年的初步探讨,笔者不能不更加感慨这一课题研究的艰难与意义。
基于“中”“西”“马”的三方对话,在研究中,笔者现在完全可以确定无疑地告诉读者,正是由于明朝资本主义萌芽使得商品经济获得了更为广大与深入的发展导致了新生力量的不断形成与不断集聚在根本上要求突破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并更加强烈地要求人的平等意识、自由意识和独立意识;正是在封建专制主义制度的不断强化与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而且整个宋明道学不仅在理论上进一步地陷入了自身的困境,而且也加深了有明以来的社会危机和日益暴露的思想危机,何心隐伦理思想才能够在那个时代通过对于传统理学的批判而形成特定的理论体系。而也正是这种中国话语表现出来的尽性至命的人道主义、积极向上的个人主义、和谐有致的平等主义和为叛道离经的自由主义,不仅在内容上和 18 世纪以前的西方启蒙思想的理论指向高度一致,而且,就其阐发这些理论内容的方式与对于这些理论内容的实现方式而言,也表现出了高度的一致;因而,就整体而言,何心隐伦理思想无疑具有一般启蒙思想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