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利益下的教育机会均等思想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5679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引 言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近些年来“高考移民”现象屡禁不止,根据新华社记者的报道,海南省省外考生将户口迁入海南报名参加普通高考的人数为:1999年198人,2000年293人,2001年586人,2002年增至1875人,占全省考生总数的9. 5 2003年,海南高考移民的统计数字为2165人,2004年为2875人;2005年9793人②。平均5名考生中就有一个是“高考移民”。虽然之后海南省出台了一系列的防治“高考移民”的政策,但是根据数据显示2007年高考移民人数占高考总人数的为3.2%, 2008年为1%, 09年在全国报考人巨减的同时,海南省人数增加800沪。官方称与“高考移民”无关。从另一个角度说,在报道这些的同时,一个比较热点的话题就是,某些高考状元是“高考移民”出身,因此被取消了考试成绩。我国历来强调高考的公平性,但是各个省份之间的分数之差如此巨大对于一个有能力成为“状元”而不能成为“状元”的人来说这是否是不公平?
不均等?同样的还有近期比较热点的“自主招生”的问题,尤其是北大的校长实名推荐制可谓是处于“风口浪尖”之上。据新浪网报道,被推荐者将降低30分录取,而且“‘实名推荐制’的方案不是面向全国各地的高中生,也不是全国所有的中学校长都具有推荐资格”,最近正值报考热潮期,全国各大主流网站纷纷报道各大知名高校争抢各省状元的新闻,甚至连香港大学也在内地展开“夺才”之战。众所周知,现代社会人才是竞争之本,从国家的角度来说,选拔优秀人才尤其是“英无可厚非,但是换个角度来思考的话,排除所谓的腐败、弄虚作假等等问题,仅仅从事情的本身来看这是否是有一种的“不公平”?
中国社会目前正处于转折时期,中国人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我们不能用单一的“好”或者“坏”来评价这种转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随着贫富差距的拉大,“公平”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体现在教育领域就成了 “教育公平”的问题上,其中就包括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我国目前的社会状况与50,60年代的美国极其相似,因此研究美国对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有借鉴意义。
美国教育学家詹姆斯·布赖恩特·科南特的“教育机会均等”思想,在五十年代的美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1940年的《大西洋月刊》中科南特提出了“无阶级社会的教育”观点。他谴责美国当时的现实:‘最偶然和不公平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们能否进入大学,这可以为一个人登上通往成功的第一阶梯助一臂之力。’科南特的目标是根除‘我们教育系统内人为的障碍—不管是地理上的还是经济上’,他的教育教育机会均等思想渗透在普通教育、英刁教育以及综合中学建议中。”他的“天才教育”思想甚至被列入了1958年颁布的《国防教育法》,在大力推行教育机会均等的同时,却提倡对天才儿童通过某些特别鉴定,予以特别关注,配备专门教师,培养成科学家和工程师,诚然这些和美国当时的社会环境分不开,但是从另外的角度看科南特的教育思想之所以会在50, 60年代的美国如此兴盛,也是因为他符合当时美国所面临的政治、军事所遭到挑战的原因。因此,在国家利益的面一前“教育机会均等”是有条件下的均等。而科南特的教育机会均等思想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均等”而是“量体裁衣”的均等,最大限度的保证了每一个学生平等。
概括的说,在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够高,各地区也不平衡。因此,要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的理念,就会有一些不均等现象存在。对于这些客观存在的现象,不采对应的措施制止,不均等的现象就会扩大,从而影响到社会的整体稳定,进而不利于现代化步伐的快速迈进,所以要客观地正视这些现象。如何在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尽量的实现教育机会均等是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基于以上论述,我认为研究科南特的教育机会均等思想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原春琳.北大自土招生试行实名推荐具有资质中学校民推荐的学生可免考招生人数控制在本科招生计划的3%内.中国青年报2009-11-8(10).
[2]宋鹏云.科南特教育机会均等思想与高等教育公平[J].法制与社会.2008 (09) :328.
[3]王希.美国历史上的国家利益问题[J],美国研究.2002(2):50
[5] [6] [7] [11]仁12][15](美)科南特著,陈友松译.科南特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33, 34, 40-41.

[10]马骥雄.战后美国教育研究[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1:25.
[11]吴杰.外国现代主要教育流派〔M口.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
[17]马骥雄.战后美国教育研究[M].南吕: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
[18]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杭州大学教育系.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摘要 4-5
Abstract 5
目录 6-7
引言 7-13
(一) 问题的提出 7-8
(二) 相关概念界定 8-9
(三) 研究现状 9-12
(四) 研究价值与方法 12-13
一、科南特教育机会均等思想产生的渊源 13-17
(一) 冷战时期的国家利益与国家安全 13-14
(二) 教育机会均等思想产生的个人因素 14-17
二、科南特教育机会均等思想的主要观点 17-28
(一) 通识教育中的教育机会均等思想 17-21
1. 通识教育产生的时代背景 17
2. 通识教育是政局稳定与意识形态同一的有力保障 17-21
(二) 英才教育中的教育机会均等思想 21-24
1. 英才教育产生的时代背景 21
2. 英才教育的目的是服务于冷战和建立理想的无阶级社会 21-24
(三) 综合中学中的教育机会均等思想 24-28
1. 综合中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24-25
2. 综合中学是促进教育机会均等的有力工具 25-28
三、科南特教育机会均等思想评价 28-31
(一) 科南特教育机会均等思想的优点 28-29
1. 最大限度的保障了教育的公平 28
2. 符合当时的社会环境 28-29
3. 为"英才教育"提供了新途径 29
(二) 科南特教育机会均等思想的不足 29-31
1. 不够重视女子教育 29
2. 没有深入研究黑人教育问题 29-31
四、科南特教育机会均等思想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31-34
(一) 开创多元化的义务教育 31-32
(二) 公平竞争下的尖端人才培养 32
(三) 依据能力的选修课制度 32-34
结语 34-35
参考文献 35-39
后记 39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