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实践背景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长期来,党和政府始终心系“三农”问题,并不断寻找破解该问题的方法。2004 年至 2021 年,中央已持续 18 年在一号文件中聚焦“三农”问题。陕西省是农业资源大省,“三农”的发展对其经济的持续繁荣来说更加具有重要的作用。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培育龙头企业标准“领跑者”。为响应中央的政策,陕西省 2021 年的一号文件也指出要支持龙头企业创新发展,全面增强其对“三农”工作的示范引领作用。由此,可见龙头企业在带动“三农”发展过程中的政策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许多经验证实,伴随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断凸显。但是,斐然的带动成绩外,龙头企业在带动中仍然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堵点难点,结合陕西省的实地调查,发现主要问题有:龙头企业忽视、推卸带动责任;农业投资“跑路”;农村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而现实中,对于以上问题的解决,政府主要从政策上加以规范和引导,较少从龙头企业家带动意愿的角度进行观察和分析。作为最具创新力和激情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之一,龙头企业家是组织的“活力源”,他们是引领龙头企业充分开展带动行为,发挥强大带动效应的中心人物,其带动意愿与组织的带动决策紧密相关,龙头企业家带动意愿不足不仅会阻碍今后带动行为的持续开展,亦会影响组织带动“三农”发展的综合成效,这也是当下如何更快更优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的痛点和障碍。因此,充分挖掘龙头企业家带动意愿的关键影响因素是应有之义,也是进一步实现龙头企业创新发展,进一步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在深入剖析农业产业化理论、企业家理论、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及计划行为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查,系统搭构出龙头企业家带动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模型,提出了待检验的假设,并制定出调查问卷,进而经由对一手调研数据的定量与定性分析,拟达以下目标:
(1)对现今陕西省“三农”发展及龙头企业家带动的真实状态进行描述与梳理。深入陕西当地,与龙头企业家、政府官员及村级组织成员开展细致的访谈,以期挖掘陕西“三农”发展及龙头企业家在带动“三农”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痛点及障碍,以此为起点,对现状予以切实了解。
(2)揭示带动意愿各关键影响因素间的逻辑联系。经由田野调研,结合文献,厘清影响龙头企业家带动意愿的主要因素,尤其关注各类影响因素之间的路径逻辑,并从这些逻辑联系中查看不同因素对龙头企业家带动意愿的影响强弱,从而揭示龙头企业家带动意愿的微观机理,并进一步验证计划行为理论的适用性。
(3)验证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在龙头企业家带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中的差异性。对不同人口统计学背景下的龙头企业家带动意愿及各变量进行差异检验,挖掘其中的关键性、有显著差异的人口统计学变量。
(4)最后,总结整理数据,并按照结果,提出政策建议,希冀为政府培育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企业家队伍增添力量。
1.2.2 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1)延展计划行为理论的运用范围。计划行为理论在研析主体行为意愿中被广泛认可,已经得到诸多实证检验的支撑,本研究站在“巨人”之肩,将计划行为理论运用到龙头企业家带动意愿研究中,希冀扩展该理论的应用范围。(2)丰富龙头企业家带动意愿研究的方法和视角。从计划行为理论 3 大影响行为意愿的基础变量为起点,添以新变量(政策满意度),融合理论与实证方法,厘清并验证各影响因素与龙头企业家带动“三农”发展意愿的预期路径关系,为未来的带动意愿研究翻开新一页,也为如何不断调动龙头企业家的带动意愿积极性提供有力的突破口与处理办法。(3)丰富“乡村振兴战略”的文献资料。研究龙头企业家带动“三农”发展的意愿,以期进一步充盈地域实践中对“乡村振兴”的探究,为今后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龙头企业的概念
龙头企业其概念来源于我国“三农”经济发展的现实,缘于一些企业具有不同凡响的带动作用,因此备受政府青睐,进而对其冠以“龙头”称号。
目前,从广义讲,龙头企业的概念只是一种喻称,是人们在悠久的生产实践中,对那些帮助该地抑或某行业发展,并在其中起到强大模范效应、开拓作用的企业的比喻性称号,没有严格的行业限制;从狭义讲,其完整的称呼叫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它从 2000
作为专有名词正式流传,主要在农业领域发挥其强大靶向效应,必须要让政府部门批准认定成立,施行企业管理模式。本文研究就是狭义上的龙头企业。此外,国家发布的〔2018〕1 号文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办法》中指出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是“以农产品生产、加工或流通为主业,通过合同、合作、股份合作等利益联结方式直接与农户紧密联系,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在规模和经营指标上达到规定标准并经全国农业产业化联席会议认定的农业企业”。理论界学者也从各个视域去探讨龙头企业的概念,如表 2-1 所示:
三农论文怎么写
2.2 理论基础
2.2.1 农业产业化理论
对农业产业化的研究始于美国,在国外,其概念又被叫做“农业一体化”,由 Davis J H 与 Goldberg R A(1957)两位学者率先提出的,两位教授认为,一般来讲,从提供种子、肥料、必要种植机械等资源的农资供应者,到加工者再到卖产品的商人,他们联结起来,并依照一定规律整合在一块,这就称作“农业一体化”[81]。另外,他们还将“农业一体化”载体概括为“Agribusiness”,汉语就叫做“农业综合企业”,该含义最初只囊括初生产、深加工还有终销售三个构面,即便该内涵比较简略,但也意义非凡,开启国内外研究农业产业化的全新世界。在我国,1993 年山东省最先提出了农业产业化战略设想,并指出要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此后的研究中倾向于将理论与实践融合研讨,主要有以下 2 类:
第一类,农业产业化的经营实践研究。如:西奥多.舒尔茨(1987)在整理出的“小农有限理性”理论中提到:假使可以充分借助前沿技术来增进对农业的有效投资,那么则能激发小农的实践和生产的热情,进而可以更有效地助益小农发展并达成致富的目标[11]。杨明洪(2009)指出倘若农业产业化要呈健康发展态势,那么政策的支持还有龙头企业的带动是不可或缺的条件[82]。Altieri M A 等(2017)表示农业从传统到现代化发展的关键路径就是掌握好现代农业要素,农业产业的发展与物、人、钱等要素紧密相连[83]。
第二类,农业产业化的模式研究。王浩(1999)指出,二战后,美国农业产业化体系发展迅速,该体系由 3 部分组成,分别是:政府引导的、以科研为纽带的农业教育推广体系;助力农业发展的私人公司体系;合租社、农场等农业组织体系[84]。陈百荷(2019)指出,城乡减少差距,最终一体化才是农业产业化的最优目的,还指出现今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形式主要有中介组织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及合作社型 3 种[85]。
综上,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龙头企业是帮助“三农”与现代化有效耦合的主力军,政府政策也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因此,在带动“三农”过程中,政府应该持续发挥靶向作用,引导龙头企业带动,而龙头企业在带动中也应在进一步提升企业实力的同时形成全产业链,增进辐射带动“三农”的作用。
............................
第三章 陕西省龙头企业带动“三农”发展的概况 ..................................... 21
3.1 陕西省“三农”发展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 21
3.1.1 陕西省“三农”发展取得的成就 .................................. 21
3.1.2 陕西省“三农”发展存在的问题 ......................................... 22
第四章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 32
4.1 相关变量的概念界定 .................................................. 32
4.1.1 行为态度的概念 ...................................... 32
4.1.2 主观规范的概念 .................................... 32
第五章 研究设计 .............................................. 42
5.1 量表设计 ........................................... 42
5.1.1 行为态度量表 .............................. 42
5.1.2 主观规范量表 .................................. 43
第六章 实证分析与结果讨论
6.1 数据收集
6.1.1 样本选取
本研究以陕西省为调查范围,以龙头企业家为调查对象,按照陕西省陕北、关中、陕南三个行政区域的市、县(区)的实际情况,作为正式问卷发放地。最终,本次调查共涵盖陕西的 10 个省辖市(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渭南市、铜川市、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榆林市、延安市)及其各县区,共涵盖了陕北、关中、陕南三地。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研究中,龙头企业家所在的组织需要在经营规模和经济指标上符合国家/省/市/县级规定标准并经农业产业化联席会议认定。
6.1.2 正式问卷发放及回收
正式的调查始于 2019 年 10 月至 2020 年 11 月中下旬。本研究的发放问卷的路径有三种:(1)在调研过程中,直接发放问卷,当场收集;
份),并在回校时一并回收,或直接发放问卷星链接收集问卷。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先前有对本次问卷发放的人员进行一定指导、培训,阐明龙头企业家的选择条件,以确保回收质量。经统计,本次发放正式问卷 310 份,回收 293 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为 26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 89.761%。剔除无效问卷的条件:(1)答题速度过快且连续答案相同;(2)未完成答题;(3)答案存有前后逻辑严重不一致的情形。
三农论文参考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为有效激发龙头企业家带动“三农”发展的意愿,为各地龙头企业家的甄别、筛选和培育提供参考,助力乡村人才振兴,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研究了龙头企业家带动意愿的影响机理,提出相应的理论假设,基于此,利用一手调研的 263 份龙头企业家数据对提出的理论假设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了关键结论,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1)根据路径分析结果可知: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及政策满意度均正向显著影响龙头企业家的带动意愿,假设 H1-H4 成立。
(2)在行为态度维度中,龙头企业家比较看重“价值理性”;在主观规范维度中,社会媒体的各类报道影响力度最大;在知觉行为控制维度中,对经验等内部因素的掌控是龙头企业家实施带动行为的首要考量;在政策满意度维度里,土地政策影响最突出。
(3)在变量间的影响关系中,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及政策满意度都能对龙头企业家的行为态度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假设 H51-H53 成立。
(4)根据中介分析结果: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及政策满意度都可以通过行为态度这一中介变量对龙头企业家的带动意愿产生影响,中介作用显著,假设 H61-H63 成立。
(5)差异检验的研析结果:不同性别的龙头企业家在行为态度上存有显著差异,且男性龙头企业家的态度要比女性更加积极;不同政治面貌的龙头企业家在带动意愿上具有显著差异,且党员带动意愿的积极性要显著高于非党员的同志;不同从业年限的龙头企业家在带动意愿上存在显著差异,且从而年限高于 15 年的,其带动意愿显著高于其他从业年限短的龙头企业家,假设 H7 部分成立。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