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潜力的测算探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3634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小康社会论文,笔者认为完善中西部地区交通、通信基本设施的建立和维护,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以鼓励居民利用网络方式进行学习交流和商业沟通,并改善该地区居民的基本生活习惯和经济思维方式,拓宽个人创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发展道路。

第 1 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居民消费需求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推动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我国具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及消费潜力,且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已逐步从温饱等基础物质领域过渡到了具有更高质量的精神文明层面。《2020 年全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9 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 40 万亿元,消费持续发挥主要拉动作用,所以把握中国居民消费需求实际演变趋势尤为关键。
2020 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小康社会建设道路贯通于我国四十年改革开放的全过程。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2019 年,我国居民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70892 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42359 元,人均消费支出为 28063 元。从宏观经济学角度来看,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首先经济增长通过增加居民人均收入来拉动消费增长、促进消费结构优化;而居民消费增长和消费结构优化又可以推动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
近些年,政府机构推出了多项政策及指导意见大力促进释放居民的消费潜力。2015 年 11 月, 国务院在《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我国已进入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拉动经济作用明显增强的重要阶段。”2018 年 10 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 年)》,在促消费方面进行了系统、全面的部署。此后,各部委促进消费的政策不断加码。2019 年国家发改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2019 年)》,提出六个方面 24 项具体措施促进新品消费。
............................

1.2 文献综述
随着居民消费异质性越发显著,居民消费的变化也更加复杂,探究我国居民消费潜力的现状是有效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
从消费结构及边际消费倾向角度:经过多年研究发展,现在主要利用线性支出模型(LES)、几乎理想需求模型(AIDS)、扩展线性支出模型(ELES)和面板模型对居民消费结构和边际消费倾向进行分析,以探索居民的消费潜力的状况。1954 年,英国计量经济学家斯通 Stone.R 在效用函数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线性支出模型(LES)[1],将居民消费支出分为一般不随收入改变而改变的基本消费需求和在除去基本消费需求后再按照一定比例分配的其余消费需求。经济学家陆驰 C.Luich 在 1973 年对线性支出模型进行修改后,提出了扩展线性支出模型(ELES)[2]。该模型主要进行了以下两点修正:用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代替消费总支出,用边际消费倾向代替边际预算份额。1980 年,经济学家加迪顿 AngusDeaton 和缪尔鲍尔 John Muelbauer 以 PIGLOG(Price Independent GeneralizedLog)型支出函数为基础提出几乎理想需求模型(AIDS)。
利用扩展线性支出模型对居民消费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方面:张恩英(2012)[5]、李翔(2013)[6]、宗成华(2015)[7]分别研究了黑龙江省居民、陕西省农村居民和西部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综合结果表明农村居民在生存型消费的支出比例不断减少,享受型消费的比例不断增加,消费结构正逐渐优化;陈立梅(2013)[8]基于我国农村信息消费数据探究了农村居民信息消费的增长趋势和消费结构,结果表明我国农民的消费结构正不断优化且信息消费倾向呈现倒 U型特点;陈秋玲,曹庆瑾和张阿丽(2010)[9]、姜淼和何理(2013)[10]利用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数据进行消费结构和需求弹性收入研究,得出我国城镇居民在食品类消费的支出比例较大,且医疗及保健类消费受自身价格的影响较大的结果;丛雅静(2013)[11]、严奉宪和胡译丹(2018)[12]、沈玉清和郭建强(2018)[13]分别针对我国城乡居民和城镇未成年子女家庭的消费结构进行了分析;此外,赵卫亚(2015)[14]、孙皓和宋平平(2020)[15]分别构建双效应面板 ELES 模型、可变参数扩展线性支出模型(TVP-ELES 模型)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分析。
相对于 LES 模型和 AIDS 模型对居民消费的研究,ELES(扩展线性支出模型)更加符合我国居民消费数据的特征[16],且能计算出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可以更加直观地体现我国居民消费潜力。
.............................

第 2 章 消费潜力的界定与测度方法

2.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的标志与特征
2.1.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的标志
在过去 40 年,小康社会目标经历了 4 次历史性的飞跃:首先提出建设中国现代化小康社会、再从“温饱”到“小康”、接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最后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不光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变化进程,同时也展现出我国居民生活从低水平到高水平、由量的累积到质的飞跃的发展过程。
2020 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进入了决胜阶段[34]。按照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对世界各国生活水平的划分标准,一个国家平均家庭恩格尔系数大于 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相对富裕;20%~30%为富足;20%以下为极其富裕[35]。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消费支出数据计算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见图 2.1.1),现阶段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低于 40%,已达到相对富裕的生活水平,进入小康社会。


小康社会论文怎么写

...............................

2.2 消费潜力的概念与分类
2.2.1 消费潜力的概念
消费潜力是根据支付能力、消费需求及市场供给等要素,其所能实现的消费理想水平与当前消费现实水平之间的差距,是有待开发、挖掘的的消费能力[36]。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分类标准,可以将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分为食品类、衣着类、居住类、家庭设备及服务类、医疗及保健类、交通及通信类、教育文化及娱乐类和其他类消费八大类。其中食品类和衣着类消费主要属于生存需求,居住类、家庭设备及服务类、医疗及保健类、交通及通信类属于发展型需求,教育文化及娱乐类和其他类属于享受型需求。
根据 2.1 节分析,我国城镇居民现在已经进入了小康社会,基本满足了吃、穿类的生存型需求,应该进而追求再高层次的例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的发展型需求和包括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的享受型需求。第 4、5 章的实证分析部分将建立模型论证本节描述。
2.2.2 消费潜力的分类
根据选取对比者的不同,可将消费潜力分为绝对消费潜力和相对消费潜力。绝对消费潜力是将消费者自身作为参照物,指在其现有生产力充分发挥作用,消费者与消费资料的结合不受社会经济关系制约时,消费者自身尚未满足的消费需要[36];相对消费潜力是指将以其他消费者为参照,在现有生产力充分发挥作用下,消费者与消费资料的结合不受社会经济关系制约下,消费者尚未满足的消费需要[36]。
因此,本文将在第 4 章和第 5 章分别探究我国城镇居民的绝对消费潜力和相对消费潜力。
.....................

第 3 章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及消费现状...................16
3.1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来源分析.....................................16
3.2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分析.......................................19
第 4 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国城镇居民绝对消费潜力测度分析....................22
4.1 我国城镇居民绝对消费潜力模型建立........................22
4.2 我国城镇居民绝对消费潜力测算......................................22
第 5 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国城镇居民相对消费潜力测度分析....................28
5.1 我国城镇居民区域差异相对消费潜力分析.............................28
5.1.1 城镇居民消费的全局空间相关检验...............................28
5.1.2 城镇居民区域差异对消费潜力的影响..................................31

第 5 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国城镇居民相对消费潜力测度分析

5.1 我国城镇居民区域差异相对消费潜力分析
本节利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潜力的区域差异。首先利用2008—2018 年全国 31 个省市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居民消费总支出与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数据,运用空间面板模型进行总体分析,再将 31 个省市按照我国经济发展特点划分为东部(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中部(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三大经济区,分别利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三者间城镇居民消费潜力的差异。
5.1.1 城镇居民消费的全局空间相关检验
(1)空间相关性分析首先对其空间权重矩阵进行设定与选择。现在常用的空间权重矩阵主要有考虑地理距离的矩阵与考虑非地理距离的矩阵两类权重矩阵[27]。本节为讨论城镇居民区域差异间的相对消费潜力,需要考虑地理距离因素,因此选用主要根据其地理位置是否相邻或地理距离大小判断决定的地理距离空间权重矩阵。
根据公式(2.3.14)利用 R 软件对 2008—2018 年 31 个省市城镇居民消费总支出数据进行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见表 5.1.1.由表 5.1.1 的 Moran's I值可以看出,2008—2018 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数据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即周边地区的城镇居民消费增加时会提高本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并且 Moran's I值随着时间非平稳增加,表明地区间间的经济往来更加频繁,经济发展相互依赖。


小康社会论文参考

...............................

第 6 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结合第 4 章、第 5 章对我国城镇居民绝对消费潜力和相对消费潜力的分析,总结出以下结论:
(1)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状态下,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潜力已从基本的吃、穿类的生存需求逐步改变为追求较高生活品质的发展型和享受型需求。
其中城镇居民的居住类消费潜力最大,且是 8 类消费潜力中唯一处于上升趋势的类别;交通及通信类和教育文化及娱乐类的消费潜力相比其余 5 类消费(食品类、衣着类、家庭设备及服务类、医疗及保健类和其他类)的消费潜力明显较高;医疗保健类的消费潜力排在第四位,且数据波动较小;家庭设备及服务类的消费潜力呈现下降趋势但幅度较小;食品类和衣着类消费潜力逐年降低;其他类边际消费倾向变化稳定且一直排名末位。
(2)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潜力存在区域差异,且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
对于促进本地消费潜力的释放,东部地区依靠工资性收入的提升便可有效促进消费市场的发展;中部地区在很大程度的依赖转移性收入对消费促进的影响外,可以通过城镇居民的经营活动得以改善;西部地区主要依赖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提高消费水平。对于带动邻近地区消费潜力的释放,中部和东部地区可在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提高时有效带动邻近地区的消费正向发展,西部地区在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提高时可以有效带动邻近地区的消费正向发展。
(3)各个阶层对各类消费的消费潜力存在差异,其中中层、高层收入群体的总消费潜力较大。
各收入阶层对食品类、家庭设备及服务类和交通及通信类消费潜力的影响差异较小;中低层和高层收入群体对衣着类的消费潜力较大;随着收入阶层的上升,医疗及保健类和教育文化及娱乐类的消费潜力有逐渐上升趋势但幅度较小;高收入阶层在其他类的消费潜力较大。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