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问题观回溯
一、马克思的问题观
马克思的问题观是整个马克思主义问题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问题观延续发展的起点和基础。马克思的问题观产生于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矛盾问题的认识和分析,从资本主义社会早期存在的剥削压榨现象,到对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进程的规律性认识,马克思的问题观一直致力于改变当时社会的矛盾问题,推进人类社会的进程。我们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可以看到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人类解放等问题的思考和表达,进而剖析社会发展现状、批判社会不公,在其伟大思想中鲜明的体现了问题意识。但同时,我们不能把马克思的问题意识就等同于他对这些问题的具体考虑,而是在分析解决这些问题时所形成的一整套的关于问题认识和解决的理论体系和科学方法。
(一)发现问题:从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出发
纵观马克思对人类社会事业的整个研究思路来看,马克思不拘泥于纯粹的概念解析和理论的推演,而是从当时置身的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出发,在分析复杂的社会现状时伴随着强烈的问题观。恩格斯在对马克思的评价中指出“在前人认为已有答案的地方,他却认为只是问题所在”1。
在 19 世纪时期的欧洲,工业生产的财富鼓足了资本家的腰包,虽然社会总财富在不断增长,但绝大部分被资本家占有,无产阶级的处境日益凄惨,失业贫困现象使得生活愈发艰难,生命健康无法得到有效保障,随之而来的是贫富差距的加大和两极分化的严重,由此,工人与资本家的阶级矛盾日益尖锐。1842 年马克思担任《莱茵报》主编时,就对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不公平现象进行猛烈地抨击,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关于林木盗窃的问题,生活贫困的农民在树林里捡拾树枝将被受到法律的制裁,严重侵犯了贫困穷苦大众的权益,而提出法案的正是当时极力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的普鲁士政府。马克思积极参加关于法案的辩论,并发表《林木盗窃法的辩论》,发现现实社会中物质利益和国家法律制度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而努力捍卫穷苦大众的物质利益。
从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中我们不难看出,马克思在分析讨论社会发展状况的时候,总是从现实出发,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探索。1843 年,马克思发表《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两篇文章,发现和认识到存在于阶级社会中的宗教问题,用通过社会的客观现实来说明宗教的作用以及如何能够从根本上消灭宗教,因为在阶级社会的一定程度上,宗教充当着剥削制度的保护伞。另外批判鲍威尔等人在谈论宗教时抽象的论及人的解放问题,认为人的解放通过国家改革的政治解放来实现。马克思指出,实现人类解放必须改变私有支配国家权力的社会现状,在彻底消灭私有制的革命中,才能消灭宗教以及剥削现象的存在,进而实现人的真正解放。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国民经济学家只是使问题堕入五里雾中”2,“我们且从当前的经济事实出发”分析了私有制、异化的问题,马克思寻求在劳动发展中探索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趋势。“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生产的影响和规模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3,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无产阶级如何能够摆脱贫困,逃离资本家的剥削和压榨,摒弃资本主义的利益藩篱,是马克思亟需思考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硕士论文参考
二、恩格斯的问题观
恩格斯在对当时英国工业社会的探索中,始终秉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通过阅读大量书籍进行理论思考,对社会上种种错误思潮展开批判,在对实际社会现实问题的批判中,形成和发展了自身的问题观。同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转变完成自己的世界观和政治立场,与马克思一起直面资本主义问题,探索追求社会发展规律。
1842 年,服完兵役的恩格斯积极投身于英国工业的社会实践中,在这里恩格斯结合英国社会实际研究了许多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著作,并在《德法年鉴》上发表了两篇具有重要意义的文章《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通过探索实现了自身向唯物主义以及共产主义的转变。在大纲中,恩格斯深入分析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的阶级局限性,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商业危机,贫富差距以及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在垄断、竞争、压迫的生产状态下劳动人民日益穷困,而这都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结束堕落、穷困以及混乱状态的根本方法就是要消除资本主义私有制。恩格斯通过对问题的探索,逐渐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问题观,在对真理不懈追求的同时,积极投身革命与实践的斗争中,为马克思主义问题观的创立打下坚实基础。恩格斯根据英国的社会阶级状况,在《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中对卡莱尔唯心主义的宗教观和英雄史观作出批判,阐述了宗教的本质以及我们如何从根本上消灭宗教,并在文章中揭露了社会阶级状况,深入分析了社会发展中物质利益的决定作用,同时应当从历史与现实中看到劳动群众的“可塑性”,看到他们从事伟大民族事业的力量,认为“只有工人、英国的贱民、穷人,才是值得尊敬的人......他们还有力量从事伟大的民族事业,他们还有前途”1。因此,恩格斯致力于把问题与现实进行融合,深刻洞察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经济、阶级、宗教、人类解放等问题,形成了自身认识和分析问题的科学研究方法,不断根据时代背景的变化做出对新问题的预判和解读。
............................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问题观的理论展开
一、鲜明问题意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生成的内在动力
整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创立、形成、发展以及在实践中的不断创新,始终是以问题为线索进行与时俱进的变革与完善。问题意识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鲜明特征,是推动理论生成发展的内在动力,而在理论正确指导实践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问题观一是以实事求是为方法论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探索问题发生发展规律,进而能够抓住问题的根本性质;二是以实践批判性为根本遵循,在实践中解决矛盾,始终以批判性的眼光看待事物。
(一)以实事求是为方法论原则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问题观在实际运用中所必须坚持的方法论原则。实事求是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探寻事物的本来面目,发现问题的最初表征。清醒的认识到问题的客观存在是我们正确解题的第一步,在承认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现实的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把尊重问题的客观条件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同时,要善于看清问题周围复杂的环境,一方面看到制约和影响问题发生发展的因素,另一方面在分析问题时,避免抽象和空洞的空谈问题,要在真切和具体的实际中分析问题。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这种直面现实矛盾,依据问题事实来建构的科学理论。恩格斯曾说,“我们对未来非资本主义社会区别于现代社会的特征的看法,是从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中得出的确切结论;不结合这些事实和过程去加以阐明,就没有任何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1。因此,马克思主义问题观就是坚持看得见问题,不掩盖、不隐瞒问题,并且通过主客观的统一来认识和解决问题。
实事求是要求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具体的、灵活的、辩证的看问题,避免教条化、绝对化、僵化式的看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在《共产党宣言》中深刻指出,“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2。马克思主义问题观就是要把科学理论与具体的实际相结合,既能通过理论指导实践的开展,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的科学性,又能通过实践使得理论得到丰富发展和开拓创新。马克思主义问题观杜绝把理论当成教条式、一般机械的、重复的付诸于实践,完全脱离实际的空谈理论。邓小平就曾在思考问题时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3要求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一定要和实际相结合,要分析研究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4。同时也不能抛开理论的指导,盲目的埋头干,这两者都是不可取的。
................................
二、时代问题导向: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活水源泉
时代要求理论创新,实践呼唤新的理论,而新的理论也就应运而生了。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始终保持鲜活的生命力,在于其紧紧抓住时代脉搏,回答时代所给予的重大核心问题。使时代问题问题导向成为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活水源泉。其主要表现在:以时代性变革为方向指引,在时代变革中回应问题、解决问题。以开放创新性为实践要求,坚持在理论与实践中开放包容、创新发展。
(一)以时代变革性为时空方位
马克思主义的出场发展和丰富创新始终都是以时代变革为基本导向的。马克思曾表明:“一个时代的迫切问题,有着和任何在内容上有根据的因而也是合理的问题共同的命运: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因此,真正的批判要分析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1问题的产生离不开特定的时代,准确把握时代含义,在社会实践当中认识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前提条件。直面问题并回答时代课题,是立足实践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基本要义,也是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问题观是与时俱进的问题观。无论是资本主义时期,还是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后的不同发展时期,以及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问题是时代发展所必然的产物,马克思主义问题观就是在对时代问题的不断回答中逐步发展完善的,并且在未来的人类社会发展中,依然会根据时代的变革,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问题观的基本内涵和理论深度,使得在社会实践当中,科学有效的对不同时代的突出问题和重难点矛盾进行深刻剖析,把握住时代发展的根本要义,在复杂的变革中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问题观的敏锐性与深刻性。
马克思主义硕士论文怎么写
..............................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问题观的时代呈现 ....................... 30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问题观演进 ............................. 31
(一)在继承中创新 ................................ 31
(二)在创新中发展 .............32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问题观的价值意蕴 ....................... 41
一、马克思主义问题观的理论价值 ................................. 41
(一)问题把握和主义坚持的回应 ................................. 41
(二)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深度阐释 ................................. 42
结语 ..................... 47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问题观的价值意蕴
一、马克思主义问题观的理论价值
学习马克思主义问题观,不仅要学习其认识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还要立足于实际的矛盾问题,在不断的演进变革中对理论本身进行追问,使理论随着社会的变革、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理论价值也是无穷的,有效把握马克思主义问题观的理论价值,有利于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真正推进实践的发展。
(一)问题把握和主义坚持的回应
马克思主义问题观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正是对百年前问题与主义论战的回应,尤其是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治国理政的问题意识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现实的矛盾问题,不断坚持和发展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正是对“问题与主义”论战的有效回应与深入阐释。通过阅读关于论战的文章,可以看出二人并没有完全排斥“问题”或“主义”哪一方,胡适也提到,“有了许多学理作材料,见了具体的问题,方才能寻出一个解决的办法”。因此,在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缺少正确主义的指导而盲目分析问题和过分的宣传主义而忽略问题,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选择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主义”、运用“何种主义”来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以及怎样恰当的实现“主义”与“问题”的有效结合,是“问题与主义”论战带给我们的思考。“问题”与“主义”不是完全对立的,当今时代存在着沉迷问题、忽视主义的人,也仍然不乏空喊主义口号、忽略问题的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在实践探索中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具有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过程不仅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的实际结合,同时是一种“主义坚持”与“问题导向”不断相融合的实践过程。在关于问题与主义的争论上,“主义”一方面是指引我们前进的鲜明旗帜,另一方面又可以把它看作是认识、解决问题的操作工具。实践证明,当代其它的“主义”不适合中国,解决当今中国的“问题”只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此同时,问题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问题,在对待问题上,要抓住中国社会问题的实质进行根本变革,解决好主次要矛盾的关系,树立具有远瞻性和深刻性的问题意识,善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问题观通过在中国的发展演进,不断解决中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效的平衡了“问题”与“主义”两者的关系以及针对“问题”究竟采取何种解决方法的争论。因此,立足新时代探讨马克思主义问题观的理论价值,对解决当下中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
结语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围绕问题而展开的历史。我们可以说,没有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弊端,就没有马克思的伟大发现,没有对中国社会问题的持续探索研究,就没有今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推进也就止步不前。马克思主义问题观的现实意义即是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来破解难题,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其的论述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问题观的演进,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问题观一直对我们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起着强有力的启发性、预测性和解释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下,我国社会主义矛盾发生变化,改革发展中的矛盾问题依然尖锐,因此,弄清马克思主义问题观显得极为重要。习近平治国理政的问题意识是对马克思主义问题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在新时代的创新运用,是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源头活水的问题意识,也成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之一,在破解社会难题、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研究马克思主义问题观,无论是对于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还是破解社会发展的现实难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问题观在中国化过程中不断推动形成新的理论成果,指导新的实践,是一个不断开放发展、日益更新丰富的庞大理论体系。本文的探索侧重于对经典作家以及中国共产党人问题观的梳理总结,并且力图阐明问题意识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然马克思主义问题观的丰富内涵与内在逻辑,贯穿于我们理论与实践探索的诸多方面,并且随着时代的前进在不断更新,很难能够清晰且完整的论述。因此,对于马克思主义问题观的研究任重道远,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问题观的重要方法论去解决现实难题仍然是需要我们去探索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