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政素材融入高中《政治与法治》教学的相关理论概述
(一)时政素材的概述
1.时政素材的内涵
时政,一般作为时事政治的简称。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时政有两个基本解释:“犹时令,即按岁时节令制定的有关农事的政令;当时的政治措施①”。李红梅老师认为“时政热点,主要是指当前国内外最新动态、党政重大方针政策和社会热点问题。”②奚丽娟在其论文中对时事政治的看法是:“时事政治即当下国内外发生的涉及军事、外交、政治、文化、体育、思想、经济、教育道德等方面并引人关注的或是现象或是本质的有一定意义的新闻。它是人们了解现实情况、立足于事件本身、预测将来、获得决策的重要来源。”③尽管不同来源、不同学者对于时政的内涵有着不同的界定,但求其本质来说大同小异。笔者认为,时政就是在当下引起轰动的、内容涉及社会各个领域的、发生在国内与国外的重大政治事件。
素材是指作者以社会生活为基础,耗费时间和精力从中搜集到的、未经人为加工的原始材料。因此,本文提到的时政素材就是指在一定时间段内、发生的在国内和国外的、内容涉及社会各个领域的、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未经人为加工和修饰的热点事件。这些时政素材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比如电视、网络、书籍、报刊等,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呈现出来,比如文字、视频、图片等形式。
2.时政素材的特点
(1)时效性
时政素材最基本的特点是它的时效性。时政素材是发生在当下的热点事件,反映的是当前党和国家最新的路线方针政策,因此那些发生在过去很长时间的事件不再具有热点性,也就没有了运用的价值。比如教师在讲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一框内容时,可以将 2021 年 3 月初召开的全国两会作为背景,聚焦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让学生思考政协委员在会议期间都做了哪些工作。由此,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主题、职能以及作用等方面的知识。
...........................
(二)时政素材融入高中《政治与法治》教学的理论依据
1.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在批判中国传统教育观念弊端的基础上,结合了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是这一理论的核心,认为教育要围绕学生的生活而展开,根据生活的实际需要来选择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学校要结合生活实际需要,把社会资源、素材作为知识来源。①“教学做合一”就是将在学校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用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将时政素材融入教学之中,就是将实际生活融入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知识之中,扩宽学生视野,为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做准备。同时也是将书本中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用学到的知识分析社会现象,指导生活实践。
2.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将人的认识作为主体的“构造”过程,主体对客体的认识是凭借自己的经验获得的,学习是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在老师的帮助下主动形成认知的过程,而不是学生被动接受学习内容的过程。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教师将时政素材融入《政治与法治》教学时,首先可以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和教材内容相符合的教学情境,并设置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分析问题,然后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在情境中主动建构新知识。
3.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更加强调关注人的发展,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因此,教师在高中《政治与法治》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观,发挥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将时政素材与高中《政治与法治》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实现自身发展。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可以通过让学生自由讨论的方式,思考教师所展示的时政素材可以用来讲解教材中的哪些知识点,还有哪些时政素材可以作为此知识点的例证等等,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自主完成对教材知识体系的构建。
........................
二、时政素材融入高中《政治与法治》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时政素材融入高中《政治与法治》教学的调查概述
1.调查方案
2020 年 9 月 14 日,笔者来到 F 市 L 高中进行教育实习,担任政治老师。为了了解时政素材融入高中《政治与法治》教学的现状,本研究设计了具有针对性的学生调查问卷与教师访谈提纲。学生调查问卷采取不记名的方式,题目为 15 道具有层次性的选择题,问卷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对时政素材的了解情况、时政素材在高中《政治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情况、学校和教师开展时政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教师运用时政素材的建议和想法等(见附录二)。教师访谈提纲主要包括 7 道问答题,主要内容是教师选取时政素材的依据、运用时政素材的方法、在运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问题存在的原因(见附录三)。
2.调查方法
本论文主要以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作为主要调查方法。在实习期间对高二学生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研,之所以选择高二学生,是因为《政治与法治》这本教材是在高一下学期学习的,而高三学生目前使用的还是旧版教材。同时根据高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他们心智已经逐渐成熟,经过一年的学习,他们对时政素材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向高二学生共发放问卷 320 份,回收 300 份,回收率为 93.75%,证明了本次调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然后对回收上来的问卷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在高二政治组选取资历不同的教师四名分别进行一对一的访谈,包括刚入职的新教师以及教龄较长的教师,从而对时政素材融入高中《政治与法治》教学的现状更加清晰。
...........................
(二)时政素材融入高中《政治与法治》教学取得的成效
自新课改实施以后,在核心素养目标的要求下,教师在《政治与法治》的教学活动中更加关注时政素材的运用。经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发现,关于时政素材融入高中《政治与法治》教学取得了以下成效:
1.教师对时政素材的关注程度提高
根据调查问卷中关于政治教师在《政治与法治》课堂上是否会运用时政素材(图 2-1),有 60%的学生认为教师经常在课堂上使用时政素材,25%的学生认为教师总会使用时政素材,仅有 2.67%的学生认为教师不会在《政治与法治》教学中使用时政素材。由此可以看出政治教师对时政素材的关注程度有所提高,经常在《政治与法治》教学中使用时政素材。
时事政治论文怎么写
关于教师对时政素材的关注度,根据与教师的访谈可以了解到,所有被访谈的教师都看到了时政素材的教育价值日益凸显,认为时政素材在学生《政治与法治》的学习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为了实现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目标,教师认为在课堂上只单纯进行知识传授很难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借助时政素材将“冰冷”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更易于理解教学内容,从而推进核心素养的培育;二是高考试题很少直接考察直来直去的教材知识,大多以时政材料作为出题的背景,例如,2020 山东高考政治试卷第 10 题通过“联合国确定的首个国际茶日”这一时政素材考察文化的多样性。为了让学生适应这种出题方式,教师在《政治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也会关注时政素材。
.............................
三、时政素材融入高中《政治与法治》教学的完善措施................................. 22
(一)转变时政素材融入《政治与法治》的观念,夯实融入基础............................... 22
1.教师要强化利用时政素材的意识........................... 22
2.学生要转变学习时政素材的态度.................................... 23
(二)探索时政素材融入《政治与法治》的路径,保证融入效果............................... 23
1.合理筛选并充分挖掘时政素材的教育价值.................................... 24
2.创新时政素材融入《政治与法治》的课堂教学方法.............................. 25
结语..............................34
三、时政素材融入高中《政治与法治》教学的完善措施
(一)转变时政素材融入《政治与法治》的观念,夯实融入基础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在认识上把时政教育放在正确位置,才能重视时政教育。因此,加强时政素材融入《政治与法治》的教学,第一步就是改变对时政素材的观念,深化对时政素材的认识,从而为时政素材融入《政治与法治》夯实基础。
1.教师要强化利用时政素材的意识
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是思想政治课的组织者、引导者、实施者,时政素材融入高中《政治与法治》的教学效果受政治教师重视程度的影响。教师要正确认识到时政素材融入高中《政治与法治》教学不仅对于学生学习教材知识有很大帮助,还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而能够将时政素材作为高中《政治与法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对待。
首先,教师要认识到时政素材融入《政治与法治》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对于思想政治课教师来说,在进行《政治与法治》的教学设计和正式授课过程中会了解到大量的时政新闻资讯。然后教师需要从中筛选、归纳、总结出具备教育意义的、与教材内容相贴近的素材,这一过程也是教师自身进行学习和自我强化的过程。随着时间的积累,教师对时政素材的理解能力、运用能力和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都会得到明显提升。教师在具备了这些能力之后,毋庸置疑,教师的教学质量也自然而然地得到提升。
其次,教师要认识到时政素材融入《政治与法治》对于学生来说意义重大。高中生所接受的时政教育在学生成长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将成为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随着各种网络媒体的普及和发展,他们在生活中会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大量的时政素材,但可能会因为具备的知识不够充足或理解能力还有所欠缺,无法正确认识到时政素材所具有的教育价值。所以教师要认识到通过课堂教学将时政素材生动地融入《政治与法治》的讲授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时政素材和教材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四大核心素养,拓宽学生视野,树立良好的思想政治观念。
时事政治论文参考
........................
结语
随着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课的不断重视以及新课程改革地持续推进,时政素材在高中《政治与法治》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时政素材融入高中《政治与法治》教学是完善思想政治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一项重要举措。虽然目前许多教师对此进行了积极尝试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是经过调查发现,由于学校、教师、学生和时政素材本身的原因,在融入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难以使时政素材的价值得到充分而有效地发挥。针对上述问题的完善措施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由于态度是行动的先导,所以教师和学生首先要转变对时政素材的态度。其次,要保证时政素材的融入效果,教师还要探索时政素材融入《政治与法治》教学的多种方法路径。最后,学校要完善时政素材融入《政治与法治》的保障机制和评价机制,为时政素材融入《政治与法治》教学创造条件,从而实现三维目标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希望通过此研究能够对高中《政治与法治》的教学实践提供些许帮助,本研究虽然已经成文,但由于所学知识和时间的限制,有关时政素材融入高中《政治与法治》教学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地拓展和深化。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