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概念与类型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概念界定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概念内涵绝不等同于普通仪式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简单叠加,而是承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时代价值目标的实践产物。本章将以“仪式”这一上位概念作为探究的起点,考察相关概念之间的逻辑关联,从而确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研究范畴。
1.仪式
仪式起源于远古时期,理论基础深厚,学界关于仪式的研究成果丰满且多元,不同研究领域和学科基础的学者对于仪式的认知理解都有着独特的维度。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仪式研究的落脚点也逐步从宏观描述趋向于微观,从关注其概念及形成过程发展到以挖掘其所具有的价值功能为研究重点,使得学界对于仪式概念的界定始终没有且难以达成统一。
梳理考察仪式研究的理论发展史,可总结其研究过程是从神话宗教领域、人类学领域转移到社会学等领域,逐步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大部分的仪式概念实际上都是不同研究领域和流派的学者立足自身学科背景的需求,对于仪式某些特定属性和本质的侧重解说和归纳。例如早期仪式的研究中,仪式是原始文化的产物,总与神话、宗教祭祀等联系在一起。代表人物之一是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他将“宗教现象分为两个基本范畴:信仰和仪式。信仰是舆论的状态,是由各种表象构成的;仪式则是某些明确的行为方式”①。也就是说,涂尔干认为仪式是宗教信仰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规范的行为体现和实践要求,用以强化宗教信仰。而英国人类学家维克多·特纳仪式认为“仪式是人们不运用技术向神秘物质或神秘力量请求帮助时发生的规定性的正式的行为”②,也侧重揭示了仪式内含的神学和宗教色彩。19 世纪以后在社会学和心理学领域,仪式的研究逐渐深入到日常行为仪式当中,仪式的定义也侧重于日常仪式的实践在世俗社会中的表达,对于仪式本身的关注逐步转移到了参与仪式的对象身上,仪式的功能和价值成为研究的主要方向。综上可以看出不同流派的权威代表人物对于仪式定义的阐述都是在自身视角下对于仪式某些特定属性的论述,由神话宗教范畴逐步渗透到世俗社会领域,界定的侧重点也更加倾向于仪式的功能和价值等方面,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不同学科所诞生的丰富研究成果为仪式教育价值的研究提供了研究空间和可能性。
............................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特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承载社会主流价值,既具有仪式的特点,又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规律,两者统一契合后所蕴含的价值、所展现出的特质是普通仪式不能比拟的,是高校德育活动强有力的支撑,也是其能够成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养成的有效载体的关键原因之一。概括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主要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1.内涵价值的政治性和教育性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内涵价值的政治性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其一是仪式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政治色彩。在古代传统社会中,不论是祭祀仪式、节日仪式还是日常仪式活动的设置和开展,通常都蕴含着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政治目的,扮演着政治性的角色,为统治阶级维护封建社会政权和秩序而服务。另一方面,高校本身是进行意识形态工作的特殊前沿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开展必然是遵循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而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一定的阶级和政党服务,传播符合一定阶级、社会要求和需要的政治思想、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等,其本质属性之一就是政治性。因此作为其载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其内涵价值必然是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而发展,体现党和国家的政治要求,承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因此以上两个方面共同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首要属性和特征必然是其内涵和价值的政治性。
其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①,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承载铸魂育人这一核心使命,是要以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重要战略任务和目标。在这一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应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真正融入到自身内涵中,并围绕和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实质上可以被看作是一种隐性的教育活动。同时从主题的确定、程序的设计、活动的开展到效果的反思与评价,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各个环节都必须有计划、有组织,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明确自身所应当蕴含的教育价值和意义,体现培养人、教育人的根本教育目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是有效达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预设目标的实践活动,具有突出的教育性。
....................................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价值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价值的分析语境
一种理论要素只有在与其他理论要素相关联的语境中才能够更具有意义和生命力,提出或分析一个理论更应当去理解和把握与其相关联的理论,寻找必要的理论支撑,同时收获一定程度的理论启发。因此,提出和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价值,首先要探讨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相互关联、相互启发的理论,在关联语境的分析中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理论依据。
1.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理论
载体这一概念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并且其种类和形式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更新。学界关于这一概念的研究比较权威的是学者陈万柏和学者张耀灿,二人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界定为“承载和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为教育者所运用且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①,这一定义阐述了要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所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通过上文对概念和特点的梳理阐述,能够发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具备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两个基本要素。一方面其能够承载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价值,传导主流价值观,为党和国家的思想政治工作而服务;另一方面其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所运用和实施,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仪式开展的过程中相互联系、彼此互动,在仪式活动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能够成为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和教育资源是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基本理论要求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理论也为研究其价值的具体表现和实施提升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撑。
.......................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价值的生成机理
价值的生成机理指的是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进而实现其内在价值和影响力的规律原理及其运作机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作为一种特殊而有效的教育活动,是新时代高校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式和载体,具有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大学生思想观念和道德素质,规范其行为等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意义。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构建和运作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方面是程序和象征性情境等外在因素,另一方面是内在蕴含的教育内容和价值意义。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在实施各个程序化环节的过程中如何实现其内在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意义就是本文所要研究的其价值的生成机理。深刻理解和把握核心要素和运行机制,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仪式在现实实践活动中的价值实现和提升奠定基础。结合互动仪式链理论等各学科相关理论成果,分析总结出其价值生成的基本要素和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以合理的规划保障仪式的开展和延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是一种长期周期性的存在。合理的规划设计是仪式得以开展和延续的前提性构成要素和必要保障,包括时间、空间、主题和参与主体的选取以及程序的规范等。其中空间的选取实际上指的是特定场域情境的设置和安排,会在下文中予以详细阐述。首先,仪式的时间节点的选取,并不是随意混乱的,而是具有特定性的,往往是在规定的固定时间按周期进行,具有延续性。例如九月份的开学典礼、九月三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活动、十月一日的国庆仪式等具有标志意义的日子。同时仪式各环节以及整体的时长设置要注重参与主体的体验感和获得感,考察参与者在仪式过程中的热情和集中度,讲求灵活恰当,在有限的时间达到最大教育效果。
其次,对于主题的确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需要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根据高校育人要求,选取具体而特定的主题内容。紧跟时代主题,符合时代发展,回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是其基本要求。当前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宏观主题必然是培养时代新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此,把握宏观主题的基础上,现实实践中的每一项仪式活动甚至每一项仪式实施的每个环节和流程都要结合时间、地点、主体等要素确定自己承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部分和具体的教育意义,这样的仪式才真正具备开展的必要和价值。同时主题的确定也是选取参与主体的主要依据,根据不同主题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参与主体的数量、身份等,例如入党宣誓仪式一般是以同批入党积极分子为主要参与主体,规模较小;公共纪念日等大多可以选取全校或某年级全部师生开展规模较大的仪式活动。
..................................
三、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价值实现面临的问题及成因 .................... 26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价值实现面临的问题 ..................... 26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价值实现面临问题的成因 ..................... 28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价值的有效实现路径 ............................... 32
(一)提高实施主体对仪式的认知和运用能力 ............................. 32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核心内容建设 ............................. 33
结语 ............................. 41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价值的有效实现路径
(一)提高实施主体对仪式的认知和运用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组织实施主体在很大程度上把握着仪式教育的大方向和主基调,组织者的认知水平和实施能力也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仪式价值的实现程度和效果。因此要提高仪式的教育效果和价值实现程度,首先应当从实施主体的自身思维认知和实际运作能力入手。
1.完善教师培训体系,提高教师对仪式价值的认同
如果作为仪式组织实施主体的校领导或教师团队都对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价值不认同不重视,在主持仪式的过程中自身的热情欠缺或代入感、信念感不坚定,即使仪式的规模再宏大、内容再丰富都难以调动参与者的信念和情感,难以发挥仪式的育人价值。因此,教育者必然要先受教育。完善对教师队伍的培训,提高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认同是相当重要的。
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仪式之前,各高校应当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对教师队伍尤其是组织实施仪式活动的一线教师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仪式专题培训和指导。首先设置相关培训课程或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指导,通过线下名师讲座与线上网络视频课程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队伍进行灵活的课程培训。其次校方要及时对优秀仪式活动取得的成果和效果进行展示和总结,对相关组织实施人员进行适当表彰,鼓励教师的积极性,引导教师群体之间定期进行提升研讨和交流,进一步体会和认知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重要价值。另外组织培训的单位要制定严格的考勤制度,对教师形成必要的制度约束,以提高教师对于仪式培训的重视,以正确的态度完整系统地参与仪式的全部课程。最后,相近区域之间的高校可以投入一定财力和人力支持,建立区域教育培训资源共享平台,例如有关党建仪式活动的基地建设、校际共青团仪式活动平台的建设等,集中一定区域内不同高校之间的优质培训资源和优秀仪式活动资源,以思想政治教育仪式开展水平较高的高校提供资源,培训仪式活动开展处于低水平的高校教师团队,拉动区域内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发展和完善。
...............................
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是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实践载体,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多元价值观相互碰撞,西方社会思潮不断涌入,培育青年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能够借助象征符号营造教育情境,来承载社会主流价值观念,以集体情感激发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以主体的亲身实践促进价值观内化于心,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形式,能够有效引导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行为规范意识,增强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和价值传承,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高校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仪式实施主体对仪式的运用能力,注重高校学生的内在需求是实现仪式价值的关键。优化和解决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价值实现面临的问题,有效实现和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内在价值与功能,关键就在于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实施主体对仪式的合理运用,在于提升实施主体对思想政治教育仪式价值的认知认同,从参与者的内在需求出发提高实施主体对仪式核心内容的建设能力,并完善健全相关制度规范等保障体系。
本文在学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仪式的价值及其有效实现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由于时间以及自身理论基础与能力有限,本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研究还有较大进步空间,在价值生成等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和完善。同时在价值的有效实现路径方面实践经验不足,考虑的还不够充分全面。因此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我会继续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与仪式实践,关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发展演变,进一步深入挖掘和研究其价值与意义,探寻更加有效且有创新意义的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