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探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3734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笔者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本文虽然只是选取了云南六所高校进行调查,但调查结果可以从一定侧面反映出,当前云南高校在思政课实践教学方面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要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发展就必须切实去解决这些问题。②本文以云南六所高校的现状调查为基础,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对今后云南高校,甚至其他省份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理论成果。

第一章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发展历程

一、 “马列主义理论课”阶段(1949-1981 年)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中国教育的何去何从,成为一个亟待解决和突破的问题。在这一时期,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以“国家课程”的身份,以共同必修课或专修课程的形式在各高校课程中出现,并占据着重要地位。从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后的 1981 年这一段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被称为“马列主义理论课”,国家发布了许多文件及采取了诸多措施来推动“马列主义理论课”的发展,其中就包括了理论方面和实践方面的发展。
(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
这一阶段,高校思政课的发展变化,具体表现如下:
1. 课程设置及内容方面
每一时期,所开设的思政课课程门数及内容是不同的。课程设置上,呈现出“三三二四”的发展变化趋势。思政课的课程门数,由原先 1951 年规定的“社会发展史”、“新民主主义论”、“政治经济学”三门课程转变为“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中国革命史”、“社会主义教育”三门课程再到 1961 年规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理论”和“形势与任务”这两门,研究生阶段则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报告”这两门,最后 1978 年又规定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共产党史”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这四门。
在《共同纲领》的精神指导下,1949 年 10 月 8 日,华北人民政府就本地区专科以上学校公共必..修课的开展,下发了专门的文件,提出必须开设这两门课程——“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包括社会发展史)”、“新民主主义论(包括近代中国革命运动史)”,然后文、法、教育(或师范)学院毕业班学生在所学课程中再加一门“政治经济学”,并对这些课程何时上完及学时、学分等作了明确规定。
..........................

二、 “两课”阶段(1982-2004 年)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我国的对外程度不断提高,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各种国外的社会思潮也随之不断涌入,对我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了减弱各种国外思潮的冲击,我国高校思政课必须要进行改革。“85 方案”实施后,思想政治理论课由原先的“马列主义理论课”改称为“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接着“98 方案”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又被改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由此,将 1982 年至 2004 年划分为“两课阶段”。
(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
这一阶段,高校思政课发生了如下变化:
1. 课程名称方面
课程名称上,发生了两次转变。第一次,是由“马列主义理论课”转变为“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第二次则是转变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
党的十二大强调要加强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在这一精神的指示下,1982年 10 月 9 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高等学校逐步开设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程的通知》,“思想品德课程”作为新的课程内容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文件对其存在的必要性进行了详细说明。文件指出,“有计划地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是实现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需要。为了培养学生成为有革命理想、讲革命道德、守革命纪律、有文化的又红又专的人材,有必要把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作为一门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各高等学校可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逐步开设这门课程。共产主义品德课一定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思想特点进行教学。”
1984 年 9 月 12 日,教育部再次下发文件,对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再一次强调,指出要将思想品德课纳入学校教学的发展计划中,并对其进行考核。在学时方面,要求平均每周至少两学时,并且该门课程的教学时间不得任意挤占。
.....................

第二章 云南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特点、原则及重要性

一、 云南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特点
(一) 科学性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发展离不开思政课这一本体,其具有的特点之一就是科学性,具体表现在课程教学内容的科学、教学方式方法的科学及教师队伍的科学三个方面。
就教学内容看,思政课这门课程所传授的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等等。根据这门课程所包含的内容来看,我们不难看出该课程所具备的科学性。因为这些内容是经过实践证明了的,符合社会历史发展、思政课教育教学、个人身心发展这三大规律的真理,是科学的、可靠的。同时,其也是符合社会主流价值、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纵然实践教学同理论教学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两者内在根本性的东西是相同的,因此,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容也是具备科学性的。
就教学方法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讲究的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抛弃“假大空”、“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灵活地根据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学生、不同教学硬件设施等随机应变的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偏趣味性的方法,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在校外,又可以采用偏活动性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感受学习的乐趣等等。总而言之,就是教学方法选用上要因地制宜,使学生能更高效率的融入实践教学中,从而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成效。
就教师队伍来看,思政课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应是由“合理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构成的队伍。”①年龄结构上,由老中青教师各占一定比例组成,既保证了课程政治方向的正确,又可以保持队伍的创新活力;学历结构上,不过分追求高学历,更注重的是结构合理以及教师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教师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教学指导能力;学缘结构上,应由教学风格各异、各有所长的教师构成,以便能够更好的指导开展不同的实践教学活动。
............................

二、 云南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所遵循的原则
(一) 课程目标方面:政治性原则在制定云南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课程目标时,首要的就是要遵循政治性原则,其政治性表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就是一门以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为其目的之一的课程,实践教学作为思政课的重要部分,其教学目标制定自然也离不开这一点。通过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使其在政治敏锐力和判断力上有所提高,并做到高度认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四个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因此,对于思政课实践教学来说政治性是不可缺少的,开展时应遵循政治性原则。
(二) 实践主体方面:教师与学生“双主体”原则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的两个主体,就是教师和学生,二者通过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来推动实践教学发展。为此,开展云南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就得遵循教师与学生双主体原则,教师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传授学生有关思政课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之后有序开展实践教学,然后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将学习的理论知识变得更真实、更贴切、更容易理解。同时,教师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去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有利于及时改进教学,提高教学实效性,同时教师自身的教学技能和综合素质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磨练。而学生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占据着主体地位,实践教学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机会去发挥自身的主体能动性,诸多实践教学活动和形式的提供,学生有更加浓厚的兴趣去参与思政课教育教学,能够从思政课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实现理论知识的升华。


表 3.1 问卷发放情况统计


.......................

第三章 云南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34
一、 云南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调研概况..................................34
(一) 问卷的设计....................................... 34
(二) 调查对象和范围的选取..................................... 34
第四章 完善云南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对策...............................51
一、 明确实践教学的课程目标.....................................51
(一) 思想政治目标..................................... 51
(二) 参与度目标................................... 51
结语.................................61

第四章 完善云南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对策

一、 明确实践教学的课程目标
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即学生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在理解和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塑造和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践行能力方面应该达到的标准或者水平,它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起着导向作用。”①简单来说,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就是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完成度的检验,它是对实践教学活动进行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因此,确立科学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对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它起着导向、引领的作用。科学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应是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的:
(一) 思想政治目标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成长必不可少的重要课程,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观念的核心课程。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思想政治目标,就是要通过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爱国主义、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等内容,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加深学生对中国的国情、社情的了解和认识,使学生更加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四个自信”,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理想信念,最终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栋梁之才。


表 3.2 调查样本情况统计

....................

结语


开展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既响应了国家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上的号召,顺应了当前时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又满足了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提升了思政课的教学吸引力。因此,推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高效发展迫在眉睫。但我们要看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发展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涉及到很多因素,如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主体、实践教学组织管理等等,在清楚的了解包含的因素后,要认真分析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将其进行有效结合,才能推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朝着科学、高效、有序的方向发展。
本篇论文通过对云南六所高校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对高校内涉及实践教学的相关人员进行访谈,得出了实践教学目标实施及定位有偏差、实践教学主体参与能动性不足、实践教学形式陈旧单一、实践教学组织管理不够规范、实践教学资源保障不够有力、实践教学考评机制不够健全的问题,提出了明确课程目标、优化人才队伍、丰富教学形式、加强组织管理、加大资源投入、完善考评反馈这六者相结合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发展策略。
笔者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本文虽然只是选取了云南六所高校进行调查,但调查结果可以从一定侧面反映出,当前云南高校在思政课实践教学方面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要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发展就必须切实去解决这些问题。②本文以云南六所高校的现状调查为基础,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对今后云南高校,甚至其他省份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理论成果。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