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敬业观之思想政治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3907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政治论文,本文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理论分析方法的理论指导下,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及国内外有关敬业观和职业伦理的文献资料进行了研读和比较,借鉴和吸收了其有益成果,为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敬业观的理论溯源

(一)文化基础:中国传统敬业观
“敬业”价值观是从公民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和概括,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国传统文化。这启发我们,“敬业”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不可避免地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不可避免地要批判吸收中华传统美德的道德精华,在面向当代中国道德建设实践的现实社会生活中实现中国传统敬业观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因此,梳理中国传统敬业观对于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敬业观则显得尤为重要。
1.中国传统敬业观的思想内涵
职业分工和职业道德建设在中国古代传统社会早已有之,在中国传统社会漫长的职业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和系统的职业道德体系,而在整个道德体系中,“敬业”居于核心地位。

中国传统敬业观思想内容丰富,涉及职业分工的各个领域,但就总体上来说,其具体内涵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忠于职守、尽心竭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敬业观要求从业者在对待自身所从事的职业时要抱有“忠”的态度。从字面意义上来看,“忠”即忠诚,表现在对待职业时应是一种真诚而认真的态度,“忠于职守”即这样一种中国传承几千年的敬业精神的表达。“忠”最初是一个政治伦理学范畴,中国古代历来讲究为官者当以忠于国家和君主为首要使命,《论语》中曾提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三夷,不可弃也”正是如此。从职业道德赋予的其内涵来讲,“忠”的敬业精神则要求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对待在职业时应怀有真诚无欺的态度,在从事职业时应勤勉于本职工作、尽心竭力,虽分工不同,但对待职业时尽心尽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则是通用的职业道德准则;第二,诚实守信、有诺必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敬业观要求从业者应有“诚”的品质。诚即诚实、真实,不欺人,同样也包含信守承诺、有诺必践的含义。中国古代先哲极重视“诚”的品质,在他们看来“诚”不仅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①,同样也是从事某项职业或事业时应有的对待职业的态度和应遵守的基本的职业规范。
...........................

(二)思想借鉴:西方社会中的敬业观
1.西方社会中的敬业观之历史考察
“敬业”一词在西方社会中的内涵的演变有其特殊的历史发展背景,其发展演变不是一蹴而就的结果,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它是与社会分工之后并随着西方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不断发展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一样的内涵和特征。

(1)“敬业”与否作为衡量个体德性的基本准则。在古希腊城邦时期,敬业被人们普遍地看作是一种美德,并且将其作为判断个体德性的基本准则之一,究其原因,是因为在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人们在没有社会分工的条件下只能依靠自然分工来满足自身生存的需要,从而形成了采集、渔猎等各种劳动形式,但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从农业中分离出了手工业、商业等多种独立的职业形态,社会分工逐渐形成,人们对“职业”这一概念有了较为深刻的认知:职业是作为职能专业化与个体角色化得统一而存在的,它不仅仅是为了维持个人生存需要的一种基本手段,从内在意义上来讲,它也是作为展现个体所具有的才能以及美德从而获得社会认同和信任的一种基本方式。在柏拉图看来,每个人的德性与其所从事的职业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只要每个人在恰当的时候干适合他性格的工作,放弃其他的事情,专搞一行,这样就会每种东西都生产得又多又好”①,从中可以看出,柏拉图认为一个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做什么样的工作是由每个人所具有的不同德性决定的,这才是正确的职业分工的依据,由此可见,在这一时期,人们所理解的“敬业”的具体内涵是由“职业”与“美德”这两者的关系来表达的,“一个人的德性就在于他完满地履行了作为一个人的职责。在城邦中作为一个人的职责履行得好,就是一个有成就的公民”②,也就是说一个人只有在职业中履行了他的职责,他才是具有美德的。因此,做好本职工作,力求精益求精也就成为这一时期敬业观的原初内涵。
............................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敬业观的内涵与特征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敬业观的内涵解读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敬业观基本内涵的解读离不开“敬业”这个关键词,并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敬业观内在地包含了“敬业”这一概念的要求,它的内涵与本质是建立在对“敬业”一词的概念分析的基础上。因此,对于什么是敬业以及以“敬业”为中心的职业价值观的基本内涵这些问题的厘清,是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敬业观的起点。
1.敬业概念辨析

在考察中国古典文献时,“敬业”一词作为整个词语出现并不多见,因此,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拆字”的方式分别对“敬”和“业”两个字的字义进行阐释分析。

第一,是对“敬”字的考察。从“敬”字的起源上来看,它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最初的意象只作半边的“苟”字,从羊、从跪人,可以引申为贵族牧羊的努力或者是指被俘的羌人,在后来的文字发展中又增加了攴,从又(手),可以引申为手持木棍(或执杖、执鞭)进行击打之意,所以在《说文解字》中对“敬”字进行解释时作“肃也,从攴苟”的意思,也就是说,从字义上看,“敬”的最初是指人受到外力的胁迫及压力而感到警戒、警惕,此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敬”字的内涵不断扩大,如今,在《辞海》和《现代汉语大词典》中对“敬”更多地解释为恭敬、尊重、信奉以礼物表示谢意敬意、不怠慢,这就把“敬”的含义引申为行为的主体对于对象的尊重和崇敬之意,成为处理社会人际关系的道德准则。

第二,是对“业”字的考察。“业”在古汉语中为“業”,从“丵”,意思是丛生的草,像争高竞出两相并长的样子,在《说文解字》中的意思是“大版也。所以饰悬钟鼓。捷业如锯齿,以白画之。象其鉏鋙相承也。从丵从巾。巾象版”①,这里的意思是说“业”是一种事物,这种事物通常用来装饰横木,悬挂钟鼓,像锯齿一般参差排列,用白色的颜料涂画它,又像版一样参差不齐而又相互承接。“业”字从字义来说,它最初只是指一些具体的形象和事物如锯齿、版等,并没有像如今我们所说的“职业”的含义,可见,“业”字的含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个不断变化和生成的过程。
..........................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敬业观内涵的发展脉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敬业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生和发展依托于中国特色主义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到中国社会发展的现阶段为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重要的阶段时期:第一,奠基。这个阶段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它不仅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更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发展完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出了理论上的奠基;第二,形成与发展,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之后的近 40 年中,以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人在面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不同时代问题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要的理论体系,它们共同完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第三,发展的新境界。时代是不断发展进步的,在指导思想上也需要不断补充、更新和创造,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今天所面临的新的时代挑战和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转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在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和措施,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了一次重大的历史性飞跃。因此,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敬业观内涵的发展脉络的梳理,将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上述三个阶段所具有的不同发展特征。
.............................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敬业观培育的当代价值与“新时代”要求 .................... 36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敬业观培育的当代价值 ....................................... 36
1.国家层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精神动力 ..................... 36
2.社会层面——社会协调发展的精神支撑 .................................... 37
3.个人层面——个人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 .............................. 38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敬业观培育的当代价值与“新时代”要求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敬业观培育的当代价值
当前,在我们社会中积极倡导培育和践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敬业观,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在国家层面上,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精神动力;在社会层面上,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个人层面上,它是实现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
1.国家层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精神动力
当今的中国,虽然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但是越接近目标越不能松懈,改革的力度不能放松,如今,我国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期、发展的攻坚期和改革的深水区,改革所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多,改革的难度越来越大,需要依靠强大的思想保证和坚实的精神支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梦意味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提任何价值追求”①,中国梦是国家之梦、民族之梦,更是个人之梦,饱含着提升国家软实力和硬实力的价值取向,因而既有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向往,也有对国家经济建设的不懈追求,其中每个个体都是推动“中国梦”实现的关键因素,这是因为人的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中国梦”的实现是每个中国人当前最伟大而深刻的实践活动,更离不开每个中国人为之付出努力。
........................

结语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