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绪论
(一)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1.选题依据
自国家在 2002 年底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以来,民办教育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成长和发展。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查询显示,截至 2015 年,民办高等学校达到 734 所,其中民办专科在校生 227.5 万人;根据教育部官方网站的统计,截至 2018 年 8 月,全国共有高等教育学校 2631 所,包含专科层次高校 1388 所,其中民办专科学校 320 所,占专科高校的比例为 23%,共有在校生 2267744 人。由此可见,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在高等教育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而且随着我国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这一比例会继续增长。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他们要求被认可却不如人意、他们渴望平等独立却自制力较差、他们憧憬未来却少于行动、他们渴望友谊却以自我为中心。同时,民办高职院校客观存在着起步较晚、起点低、录取批次靠后、社会认可度不高等问题,使民办高职大学生在心理和行为特征上既有着当代大学生的共性特点,也有着显著的自身特点,现实存在的问题相互交织造成了他们较一般大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因此也极易产生更多的心理问题。
早在 2004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 号)中提出,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要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2016 年 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要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为关怀和心理疏导,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2017 年 6 月,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把心理健康作为高校健康教育的五项主要内容之一。随着党和国家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方面的一系列文件的出台和政策的贯彻落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但是对于兴起于上世纪 80 年代的高等职业教育而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则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本文通过对某一所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调查,分析其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并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目的是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现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角度,促进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1.国内研究综述
通过对国内大学生心理健康文献的检索和分析,大多数研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且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针对的大学生群体也大多是公办高校的大学生,近些年开始有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的研究。截止到 2019 年 1 月,在知网中查询与本文直接相关的论文为 64 篇,作者层次大部分为民办高职院校工作的教师和学工人员,博士论文无涉及此类研究,硕士论文不足 10 篇,可见相关研究较少,关注度不高。各年份研究情况粗略统计如表 1,从中可以看出专家学者的研究比较集中在最近十年。
第一,关于解决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性
关于解决民办高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性研究较少,只有张聪伟在《A 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文章中对此有相关论述,他认为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助于建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有利于借助社会支持推动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可以全面提升民办高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二,关于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群体特点的研究。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搜索和整理发现,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特征的研究普遍与普通大学生和公立大学生相比较,笼统阐述较多,具体阐述较少。如郭扬兴在《民办高职大学生学习动机调查研究——以上海地区为例》中,总结出这部分学生存在着智力不差、动力不足,智商不低、情商不高,理论课不感兴趣、实践课很有兴趣这三个特点。徐宏俊在《增强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的方法》中认为,民办高职的学生多来自普通高中或经济欠发达地区、生源质量难以保证,这部分学生在文化成绩和行为习惯上较差、综合素质较低、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另有学者专门从民办高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对这部分学生的群体特点进行了分析,如胡玲玲在《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就业研究》指出,这部分学生具有学习基础较差、学生上学意愿不强、自我管理和自律性较为薄弱、心理差异性大等特点。
.............................
二、概述
(一)相关概念阐释
1.民办高职院校
民办高等院校是指除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事业组织以外的各种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个人、自筹资金,依照民办高等学校设置暂行规定设立的实施高等学历教育,并冠以“职业”“职业技术”等校名的专科层次的民办高职学院。①2003 年《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标志着民办教育在我国已经取得阶段性的发展,伴随着我国社会转型期对职业人才的大量需求,民办高职院校应运起势,为缓解我国教育资源不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心理
“心理是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性格、能力等心理现象的总称。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心理过程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的过程。”②人的心理受社会环境的制约,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人的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人的行为活动,分析人的心理状态。
3.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是局部心理失衡的一种状态,常指人们因心理功能出现异常而表现出的诸如压抑、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一般来说,心理问题是相比较心理健康而言的。心理健康一般指人没有心理问题,各项心理功能良好,本人与自我、他人、社会和所处的环境相处融洽,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良好的自我适应能力,良好的自我情绪控制能力,良好的家庭和社会角色扮演能力,良好的自我价值实现能力,能够根据生理年龄的变化和身处环境的变化不断做出调整和改变以保持和谐的功能状态。简而言之,心理问题即为心理健康状态之外的所有不良心理状态和总和。
..........................
(二)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群体特点
1.生源结构多元化
高考录取方式的改革使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更加多元化。民办高职院校的录取方式有统招(参加全国统一高考,按分数线录取的学生)、单独招生(报考学生参加由学校组织的入学考试)、注册入学(报考学生参加由学校组织的入学面试)三种方式,其生源类型包括重点高中成绩较差的学生、普通高中生和职业中专生,个别学校还会招收“3+2”考生。许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不佳,有些过早接触社会的学生则把一些不良的社交习惯带到校园;但同时一些同学也表现出了自身的优势,如思维灵活、实践活动能力较强等,民办高职生源结构的多元化,导致了他们各种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的相互交织和错综复杂。
2.学生学习基础较为薄弱
根据对过去五年辽宁高考专科分数线的查询,2014 年文科录取分数线为 220 分,理科录取分数线为 200 分;2015 年至 2018 年,连续四年文理科录取分数线均为 180 分,这样的分数处于高考大军中的最末端,因此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总体的学习素质相比普通高校较差。随着高考录取方式的变化,一些学生不用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直接参加报考学校的笔试或面试即可入学,这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也较低或很差。虽然成绩不是评定一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唯一标准,但是随之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不容忽视,如旷课不安心学习、网瘾较大、顶撞老师、打架、情感纠葛等等,以及由此而引发各种突发事件、群体事件、个人危机事件,这些情况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
3.对学校认同感较低
民办高职院校受招生录取批次、学历层次和学费较高等因素的限制,很多学校都面临着一次“招不满”学生的现象,因此会有多次补录。有的学生因高考成绩过低而选择就读民办高职院校,心理上感觉很是无奈;有的学生是父母强迫其提升学历,属于“为父母读书”的类型;有的学生已经有了工作,但又想“花钱混文凭”。因此,民办高职院校的大多数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大多数学生心态不一,有混日子的想法。当现实中的大学与理想中的大学出现落差的时候,他们又缺乏对社会生活、对自身的客观认知,时而能理性看待这种现实,时而又被这种现实所困扰,因此导致他们对学校的认同感较低,这是在民办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
(一)关于问卷的基本情况 .................................. 15
1.关于调查问卷基本情况 ................................ 15
2.关于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15
四、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 20
(一)民办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滞后于大学生心理需求 ...................... 20
1.民办高职院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足 ........................ 20
2.民办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缺乏 ......................... 20
五、解决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 26
(一)加强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26
1.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 26
2.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 26
五、解决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学校教育中,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一切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了解他们的多方面需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营造学校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在加强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团体活动,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提升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能力。同时,要坚持差异性发展思想,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性格特点、成长环境、教育背景和成长经历,民办高职大学生生源结构复杂多样,家庭结构不一,每个学生的个体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要重视这种差异,关注学生的个体情感发展,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了解,多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最为重要的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不应局限于消除学生暂时性的心理问题,更要帮助学生增强心理素质和心理能力,让他们带着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心理健康教育不应只关注那些已经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还应关注没有心理问题或者心理问题表现不明显的学生,积极主动预防,促进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实现解决心理问题、预防心理问题、发展心理素质和心理能力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
结语
民办高职院校的迅速发展,为高等职业教育做出了重大贡献,民办高职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由于录取批次靠后,入学成绩偏低,社会认可度不高,综合素质不高等综合因素,他们拥有“民办”和“高职”的双重身份,使其具有普通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共同特征,但也有其特殊性。深入了解和研究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开展研究,对加强民办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和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相关概念及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了解决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性。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找出了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系统分析了这些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多方面、多角度提出解决对策。由于本人学术水平有限,本文研究难免存在不足之处,另外受诸多条件限制,问卷调查在深度和广度上还略有不足,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会继续对此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