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外交视阈下的孔子学院之政治研究--以加拿大孔子学院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3902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政治论文,本文首先通过文献法来探讨国内外相关研究,总结现有研究成果,找出不足及本研究入手之处。另外,本文检索和分析了国家汉办近十年的年度总结报告,通过文本分析形成数据来开展本研究。

第一章 文化外交的内涵与价值

一、文化外交的核心要素
(一)文化外交的基本概念
在文献中,许多文化外交的定义都强调了这样一个基本观点:即与经济外交或国防外交等一样,文化外交应该被认为是国家整体外交政策群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背景下,德国外交官 A.Enders 恰如其分的描述了文化外交的本质,他在一次外事活动中指出,文化外交应该被视为“为政治目的服务的工具”,尽管它(文化外交)已经确立了自己的目标,但这些目标都来自于基本的对外政策目标。捷克作者 Hubinger 定义文化外交为国家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工具,通过文化活动与构建一个国家的展示、宣传和正面形象连接在一起。同样,斯洛伐克学者和外交家 M.Kurucz 把文化外交定义为,一项以文化价值交换为导向的具体活动,符合外交政策的目标。2美国学者拉尔夫·特纳认为文化外交是对外文化交流行为,具有非常浓厚的政治性特征,实施主体主要为一国政府。英国前外交官米切尔认为文化外交是指运用文化来实现对国家政治和经济外交的支持,其实质是文化在国际协议中的介入。1最后,文化外交另一个实用的定义由英国学者 G.R.Berridge和 A.James 提供,他们把文化外交作当对国家文化成就的推广。2相反,文化外交的其他定义强调它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相互理解而不是追求对外政策利益。在这个背景下,M.C.Cumming 定义文化外交为,是国家间观念、信息、艺术和文化其他方面的人文交流,目的在于促进相互理解。然而,实际上尽管文化外交活动在实践中能够更好的促进国家间的相互理解,但它的主要目标是推动对实施文化外交国家的对外政策的理解。换句话说,文化外交瞄准的是国家间的相互理解,但是这并不是它的最终目标,仅仅是实现最终目标的一种手段,而最终目标就是对外政策利益。

中国学者对文化外交有自己的理解。学者李智认为所有外交活动都离不开文化因素,也就是说,文化外交是其他外交的基础。李智认为文化外交是主权国家为实施对外战略意图的一种手段。国内众多学者的观点与李智的相似,他们都认为文化外交是为了实现一国国家的特定的对外战略目标。这样的战略目标包括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提升国际话语权、培养国家之间民众情况等。中国官方层面对文化外交也有所论证,并认为文化外交作为一种载体和手段,需要符合国家政体的对外关系工作部署,并在此基础上对外开展国际公共活动。总之,这些定义的实质体现了学者对文化外交政治性的关注。当然,在全球化趋势已经无法阻挡的时代背景下,要考虑文化外交践行主体的多元性。因此,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很多学者也开始延伸思维,摒弃唯政治性(即政府参与为判断文化外交模式的标准),需要从目标和结果等多方面来重新衡量。

..........................


二、文化外交的功能
谈到文化外交的功能,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展开。持理想主义观点的国家认为文化外交可以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通过合作来发展与世界别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加深彼此之间的相互理解与相互信任,从而实现维护世界和平的目标。持现实主义观点的国家认为文化外交可以对外展示良好的本国形象,促进与他国的经贸关系,改善他国对本国的价值认同,从而实现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与国家安全。当前,国家对文化外交的看法大部分都兼顾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希望文化可以服务于和服从于国家总体的外交战略及整体利益。
(一)促进跨文化间理解与合作
文化外交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发展文化合作是促进各国之间彼此了解的有效途径。历史性、民族性和地域性是文化的三个基本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不同文化情境中人们思维模式的不同。因此同一问题处境下,受不同文化影响的人民对事物理解和认识不同既是情有可原,也是理所当然的。但在面临诸如人权、宗教或种族等与文化冲突有关的问题时,不同文化之间需要强化理解与沟通。不能因为“不同”就不去交流,隔阂与冲突的化解需要构建相互之间的信任。从这个意义上说,国与国之间发展文化关系,展开文化交流,营造良好的互动气氛,这将有助于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冲突创造条件。英国文化教育协会是英国著名的文化教育机构,也是该国开展文化外交的优秀载体和有效渠道。其目标设定体现了普遍性和长远性,英国政府在二战结束后强调应继续资助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希望其可以继续促进全世界人民对于和平的理解。除此之外,欧洲法德两国二战之后通过各种文化合作与交流,缓解了两国之间的敌意,加深了对彼此生活方式和社会传统的了解,成为了战后欧洲文化外交缔造和平的典范。
文化外交可以促成国际合作和解决全球问题。我们应该要承认全球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通力合作。当前,各国政府在面对各类问题及挑战的时候,处理方式有时略显生硬、僵化且无力。与此同时,无法规避的官僚主义时常会导致各国政府屈从民族利益而放弃人类整体利益。通过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可以促进各国之间的理解,从而有助于解决那些各国难以独自处理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正面迎战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文化外交可以将不同国家的领导人聚集,赋予他们各自充分表达的权利,通过非直接干预的方式探讨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和空间,促进国际社会各成员之间的深刻理解。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外交所传递出的情感联结可以让各国更好的应对全球性挑战。
.............................

第二章 当代中国文化外交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文化外交的有序推进
(一)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文化外交
中国对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外交。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当时中国面临的情况较为复杂,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对峙局面长期保持,并且美国为首的西方对刚刚成立的新中国秉持封锁和敌视政策,拒不承认新中国。对于中国的决策者而言,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选择站队承认自己的社会主义阵营。此时,中国决策者就已经意识到了文化外交的重要性,将文化外交纳入国家总体外交的框架之中。社会主义国家方向,对苏联的外交尤为受到中国决策者的重视。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视,目的在于增强与同类国家人民之间的感情,巩固自身所属社会主义阵营。这一时期,中国对外文化外交的指导思想为“一宣传、三寻求”,文化外交的方式主要体现为派遣文化艺术代表团出国访问。此外,随着《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中苏文化合作协定的签署,两国的文化交流也以文件的形式得到认可和巩固。这段期间中国引进了苏联电影上百部、派遣留学生赴苏留学、翻译和发行大量耳熟能详的苏联经典著作。与此同时,中国也向苏联出口书籍,派遣国内著名作家赴苏交流访问。中苏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开展的井然有序,为强化两国战略合作和人民友好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除了苏联之外,中国与东欧、朝鲜、越南、蒙古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展开了深入和广泛的文化交流。建国初期,通过与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化外交,中国国内的文化建设也逐步有序的开展起来。发展中国家方向,中国始终没有忘记有着共同经历的亚非拉新兴民族国家。发展中国家是建国后中国除社会主义阵营以外另外一个重要的文化外交对象。首先,中国建国初始,这一类国家相继承认新中国的身份并与新中国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因此中国对它们的重视无可厚非。此时,中国向诸如印度等国家派遣文化艺术团出访,在各国的重要城市举办艺术展览会,这些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出访国民众的普遍欢迎。其次,中国决策者选择在关键节点上进一步拓展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外交。例如,亚非会议上,周总理呼吁亚非国家之间开展文化合作。万隆会议上,将文化合作作为成果写入《亚非会议最后公报》。自此之后,与中国展开文化交流的国家也日益增多,并且先后又有很多亚非拉国家相继与中国建交。综上,新中国与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外交有助于自身消除因长期掠夺和压迫下造成的经济和文化落后状态,有助于巩固新生的国家政权,促进新中国的对外睦邻友好。

..............................

二、中国文化外交的特色模式
从各国通用的层面来讲,文化外交的模式可以分为纯官方文化外交、半官方文化外交、非官方文化外交。纯官方主要以政府为主导,为实现既定文化战略目标与其他各国政府签订文化协定,及建立的配套设施和开展的一系列政府行为。半官方主要体现为官民混合,各负其责。官方从规范处着手,民间来规避政治意图。目的在于降低官方身份带来的不便及其所带来的牵制。非官方的文化外交主要是指各类民间文化外交活动,主体多为没有政府背景的民间团体和个体。3对于中国特色文化外交来说,本文基于中国的事实表现,从体育、艺术、智库和教育四个角度来探讨中国文化外交的特有模式。
(一)体育外交极具特色
体育外交在中国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从创意层面来说,体育外交要归为中国首创这种说法并不为过。“乒乓外交”所起到的“小球”推动“大球”,从而实现中美关系的解冻令世界震惊。体育外交是国家总体外交的一部分,是为促进国家间关系往来的对外体育交往。本研究认为中国的体育外交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与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所处角色密切相连,与中国当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背景高度相关,每个阶段都能体现出中国的外交主动性。
第一阶段为建国后三十年。这阶段中国试图摆脱自身不利局面,打破外部封锁,通过体育项目来推动中外交流。例如,早在 1949 年,中国学生篮球队就赴外参加了第十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以及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办的第二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随后,中国又相继参加了瑞典斯德哥尔摩的第二十四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雅加达“新兴力量运动会”等国际赛事。与此同时,中国也迎来了苏联体育代表团、南斯拉夫足球队等外国代表团的来访,他们也得到了中国国家领导人的亲自接见。当然,这阶段中国体育外交最为标志性的事件当归属中美“乒乓外交”。总之,建国后三十年中国通过参与国际性赛事,同与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强化了联系,同未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展开了沟通,为中国对外关系的顺利开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
第三章 孔子学院的文化外交功能与形式 ............................... 56

一、孔子学院的设立背景与模式 ...................................... 56
(一)孔子学院的创立背景 ........................................ 56
(二)孔子学院的设立原理 ........................................ 57
第四章 案例分析:加拿大孔子学院文化外交的开展 ..................... 88
一、加拿大孔子学院基本情况 ........................................ 88
(一)各孔子学院基本信息 ........................................ 88
(二)各孔子学院招生情况汇总 .................................... 91
第五章 反思与建议:文化外交视角下孔子学院的未来 .................. 109
一、孔子学院的文化外交价值 ....................................... 109
(一)推广汉语和中国文化的重要平台 ............................. 109
(二)增强对华理解和信任的重要桥梁 ............................. 110

第五章 反思与建议:文化外交视角下孔子学院的未来

一、孔子学院的文化外交价值
(一)推广汉语和中国文化的重要平台
对外语言机构的第一职能就是推广本国语言。同英国文化委员会、德国歌德学院、法国法语联盟和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等欧洲语言机构一样,对于孔子学院来说,教学始终是其核心业务。为了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汉语,孔子学院确实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孔子学院现在已经成为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全球性品牌,它不但派遣专任汉语教师和汉语志愿者参与国外孔子学院汉语教学,强化师资建设,还帮助当地开发专业性教材资源、扶持当地汉语人才培养、拓展汉语等级水平考试、从众多方面来进一步推广汉语文化。这些年,孔子学院极大地助推了全球学习汉语的发展。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海外利益的不断扩展,使众多国家的人民开始有了学习汉语的需求。掌握汉语已经成为了大多数人推动事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乃至个人生存发展的必要手段。无论是在亚洲,还是在欧美,每年学习汉语的人数都在大比例提升。总而言之,孔子学院为汉语在全球层面上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不但为孔子学院所在国当地提供了高水平的汉语专业教学,而且又降低了民众学习汉语所付出的成本,更主要的是为当地的汉语教学树立了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的标杆,极大地改善了所在国的汉语教学质量。从这些意义上说,孔子学院在推广汉语方面下的功夫值得肯定。
.............................

结论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