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容错纠错理论概述
一、容错纠错的内涵界定
(一)“错”的涵义
《辞典》有云:错者,谬也,即不正确的行动或者言辞。在容错纠错机制的政治语境中,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区分开来”的指导原则,并将其作为“错”内涵和外延的判定标准。即明辨理念动机、法律规定、行为性质等三项原则:
其一,分辨干部工作行为是“无心之失”还是“有意之过”。倘若是干部为了推进改革事业深入发展,因为缺乏经验导致的工作失误,则是可以被原谅和理解的,如果是明知故犯的错误行为,则必须被行政问责。
其二,分辨干部工作行为是“无禁之举”还是“严禁行为”。如果是不在现有政策规定范围内的探索性失败,则是可以被包容的,如果是严令禁止的违法乱纪行为,就需要承担责任和后果。
其三,分辨干部工作行为是“奉公为民”还是“牟利徇私”。如果是为了维护人民和社会的公共利益,且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履职行为,是应该被宽容和免责的,如果是出于私心而非法牟取利益的腐败案例,则需要对其行为进行严肃惩罚。
(二)容错的涵义
所谓容错,就是对待错误能够宽宥和包容。“容错”一词最早特指计算机行业的术语,即“当系统在运行时有错误被激活的情况下仍能保证不间断提供服务的方法,容错能力是衡量计算机系统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19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容错能力同样是衡量党和政府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标杆。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充满不确定因素,在这个过程中难免遇到困难和风险;在改造事物的实践过程中是存在干扰因素的,改革创新的实践活动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作为科学的经典理论指导下的机制创新,“容错”是坚持正确理念导向的政治实践。
...........................
二、容错纠错的理论来源
容错纠错机制的实质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人事管理机构为了激励组织内部成员勇于担当、积极干事创业,通过一定的行政组织改革(或者调整),制订相关法律规范(或者组织章程),在推动组织发展过程中,对那些因锐意创新、勇于担当、维护组织利益或某些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工作失误,采取包容态度,不再追究责任的行政管理机制。事实上,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容错用人理念,只是其外在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下面针对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容错纠错理念,进行辨析论证,以求有所借鉴。
(一)中国传统容错用人观念
梳理中国传统社会的用人思想不难发现,容错纠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正如陈晓熊所说:“从古代用人思想观点看,‘容错’用人是用人智慧的结晶。”20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之中就蕴含着朴素的容错纠错思想,《左传》有云:“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事物的成长自有其规律,人的认识从表面的肤浅提升到深层的本质需要一个过程。中国传统容错纠错思想主要包括朴素的容错用人理念、典型的量才用人案例、不成文的选拔任用机制等三个方面:
第一,容错理念层面。“不以一眚掩大德”是在官吏任用环节的容错观念;“忘其前愆,取其后效”是在官员犯错之后,再次启用环节的容错观念;宋太祖的“苟用其长,亦当护其短”是在启用官员之前,在用人胸襟方面的用人观念。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要想让干部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就应当吸取中国传统用人观念中的宽阔胸怀,就像毛主席说的那样“犯错误不要紧,改了就是好同志”。
第二,典型案例层面。不仅有楚庄王“绝缨之宴”的用人典故,还有汉高祖刘邦“用人容短,不计细过”的传颂经典。举凡中国古代的成功帝王,在选才用人环节上无疑都具备了“录长补短、用人容过”的气魄和意识。即使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江东霸王项羽,也敌不过出身低微却能任用萧何、张良、韩信的刘邦正如无数事实所证明的,给予人才干部以犯错的机会,才能真正人尽其才,发挥出人才资源的最大功效。
..........................
第二章 构建干部容错纠错机制的实践探索
一、干部容错纠错机制的建构历程及基本操作流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在全国范围内逐步铺开。2018 年 5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截至目前,这是我国构建容错纠错机制在中央层面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明确指出,“建立健全干部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改革创新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就是切实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24,让干部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打消干部群体的心理顾虑,引导干部争当促进派、实干家,一心一意的为人民谋福利、为国家谋发展。
(一)干部容错纠错机制的建构历程
容错纠错机制是在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破解干部“为官不为”的困局的现实举措。其实施路径是自下而上、先试点再向全国推广的,总体上可分为两大阶段:
一是早期探索阶段。以 2006 年 3 月的深圳市人大常委会通过《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创新促进条例》为标志,首次出现了“免予追责”的新名词,其目的是为了促进深圳经济特区的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等大胆改革、敢于创新,其免责前提是“改革创新工作未达到预期效果,但符合改革创新条例;不谋私利,未恶意串通且没造成公共利益损害的。”25在此之后,部分地方也先后出台了以“容错”、“试错”等为关键词的关于容错免责机制的政策文件。如 2008 年 11 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出台的《重庆市促进开放条例》创造性提出了“开放允许试错,鼓励改革试验”的改革式试验规则,但其免责范围基本与深圳市一样。还有 2015 年 12月,杭州市委市政府公布的《关于建立党员干部改革创新容错免责机制的实施办法》,更加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创建容错免责机制的决心,此次条例完善了容错纠错机制建构的基本要素,明确了“2 种申请免责的情形”、“4 个认定免责的程序”以及“4 个可以免责的方面”26,吸收了早期各地免责条例的经验,初步建立了较为规范的容错免责机制。
...........................
二、湖北各级党委政府针对容错纠错出台的相关制度文本
2016 年以来,湖北在省级、市州级及县(市、区)级层面也出台了数量可观的关于容错纠错的制度办法,先行先试,大胆探索。
(一)省级层面出台的相关制度办法
湖北省一直重视改革创新,体制机制革新也走在中部地区的前列,就现已出台的容错纠错文件来说,分为两大步骤:
一是宣传引导阶段。相关文件或实施意见提出要建立容错免责机制、培育宽容失败氛围,体现出强烈的政治导向功能,但是没有形成完整的容错纠错体系。如 2016 年 1 月 13 日,湖北省人大常委会通过《湖北省全面深化改革促进条例》提出“要建立健全容错免责机制”,并列举出了五种允许免责的基本情形:“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履行勤勉尽责义务的;未非法牟取私利的;未与他人恶意串通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因国家法律或规定调整导致的。”28此文件作为省级地方性法规,是湖北省建立容错纠错机制的“上位法”,对湖北省范围内的容错纠错机制建设具有指导作用。2016 年 2 月,湖北省人民政府颁布的《湖北省行政问责办法》,出现“行政免责”一词,并列举出三种免责情形和四种减轻追责情形,进一步完善了行政免责机制。2017 年 10 月,湖北省委发布的《湖北省实施〈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办法》,在第十三条中罗列出五种可以从轻或免予问责的情形。
二是推广建立阶段。这一阶段的省级政策文件出现了关于容错纠错机制的相关明确规定,更加具体、详细的指导湖北省内各地容错纠错机制的建立。如 2017年 8 月,湖北省委省政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提出的《关于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提出“要建立干部容错纠错机制,把担当和作为体现在为民营经济办事、解难上”。这是湖北在省级文件中首次提及“容错纠错机制”。湖北省委十一届三次会议后,省委强调要全方位地用辩证的方法看待干部,对坚持原则、勤于落实的干部,符合条件的要大胆任用。要求各地市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给予干部容错免责的审核结果后,不影响其评先表优和选拔任用。这一阶段的政策文件,把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放在更突出的位置。
...........................
一、湖北各地容错纠错机制建设的初步经验 ................................ 20
(一)积极营造容忍干部“犯错”的宽松环境 ........................... 20
(二)以 “三个区分开来”为根本遵循 ..................................... 21
第四章 新时代湖北深入推进干部容错纠错机制建设的基本路径 .... 27
一、加强政策宣传,进一步营造宽容失败的环境氛围 ................ 27
二、进一步明确政策界限,提升容错纠错机制的科学化水平 .... 28
三、进一步完善容错纠错机制的操作规程,增强规范性 ............ 29
第四章 新时代湖北深入推进干部容错纠错机制建设的基本路径
一、加强政策宣传,进一步营造宽容失败的环境氛围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建立容错纠错机制的前提条件是全社会对创新精神的认可,对工作中“无心之过”的宽容。倡导容错性民主精神,谨慎对待试错权,充分认识纠正错误的价值功能,是“敢于”改革者必须树立的价值观念。干部干事创业的行为动机有赖于良好的环境氛围:
第一,针对干部群体要强化思想引领。坚持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教育,把湖北县处级及上干部作为重点对象,在全省范围内深入推进“两学一做”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好干部”的系列论述,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鼓励干部负重前行、敢于担当。
第二,针对人民群众要加强宣传教育。进入信息化时代,网络舆论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深刻影响着人民群众的思想言行。加强舆论引导工作,关键在于积极拓宽宣传教育渠道、丰富政策传输方式,在强化线下宣传教育的同时,还要紧紧抓住“两微一端”等网上舆论阵地,以便更好、更快、更有效地营造宽容失败、包容错误的社会氛围,既要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也要让人民群众更好地接受容错纠错机制,并积极献言献策、参政议政。
第三,组织人事管理部门要树立科学的用人导向。要按照十九大报告和新党章的要求,凸出“事业为上、公道正派”导向,完善好干部任用标准,大力选拔敢抓敢管、实绩突出的干部,完善政绩考核制度,建立差别化、合理化的考评体系,做好业绩考核中主观努力程度和客观制约条件的要素分析。
.....................
结语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