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平市新乡贤文化建设之政治学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3910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政治论文,本文主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结合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在已有理论基础上归纳总结、提炼新观点,并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形成一份适合兴平市的新乡贤文化建设研究成果。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他强调说“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①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我国实际国情提出的一项全方位、高标准的重大战略,它要求做到统筹兼顾、协调各方,实现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全面协调发展。“乡贤”中国社会古已有之的,早在古代皇权不下县情况下,乡贤群体就发挥着上传下达、治理乡村的重要功能,经历数千年历史沧桑乡贤文化得以传承保留下来,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继承弘扬传统乡贤文化,发展建设当代新乡贤队伍,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乡村治理提供新的人才和发展模式。
1.1.1 研究背景
a.政治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求我们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②乡贤是存在于中国社会两千多年的一个特殊群体,从古至今在不同时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资源。2015 年中央一号文件再度深化“传承文明乡风”的新理念,明确指出要“创新乡贤文化,弘扬善行义举,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传承乡村文明”③。随后在 2017 年 1 月的时候,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要“挖掘和保护乡土文化资源,建设新乡贤文化,培育和扶持乡村文化骨干,提升乡土文化内涵,形成良性乡村文化生态,让子孙后代记得住乡愁”④。同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指出“要加大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培育优良家风、文明乡风和乡贤文化”⑤。由此可见,乡贤文化的继承发展已经提上中央日程、引得各方重视,兴平市地处陕西省关中腹地,已有 2200 多年历史,东汉班固说兴平是“南望杜霸,北眺五陵,英俊之域,绂冕所兴者也。①”可见兴平贤才将相倍出,也是因为这一代又一代先贤明达的努力奉献,才有了今天的昌盛太平和灿烂文化,他们共同营造了兴平市深厚的乡贤文化底蕴。当然,直至今日乡贤仍旧可以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对兴平市宝贵乡贤文化资源的继承与发扬,使之成为助力于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a.关于“乡贤”“新乡贤”“乡贤文化”概念的界定
学者楼宇烈在《“乡贤文化”漫谈》①的文章中指出,乡贤是一定地域中因德行良好而被众人尊崇的贤明之人,他们是经过中国文化长期熏陶而出现的群体,乡贤文化是世代的贤人明达长期沉淀下来的一种文化氛围,他对于激励人们的理念信仰和人生追求有着重要作用,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形成。上海市崇明区文明办发表的文章《创新发展乡贤文化》②,倡导大力促进乡贤文化建设,提到“新乡贤”是乡村社会卓有成就的明达之人,他们身处群众之中,言传身教的树立起了典型榜样,对他们产生着深远持久的影响。另外作者还强调在现代社会继承和弘扬优秀乡贤文化,不仅要重视发扬与继承,更要注重实践操作。李晓斐的《当代乡贤: 地方精英抑或民间权威》③中对当代新乡贤与当地精英含义做了辨析,他认为当今社会建设发展乡贤文化,不可以单一的只在农村社会寻找典型的新乡贤做为榜样来宣传教育,更应该明白要重视对乡土社会的本真性文化理念的充分合理继承、传扬和创新。只要坚持这样的思想理念,才会营造一片可以培育出当代新乡贤的文化氛围,才能吸引更多优秀乡贤投身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来,为乡村建设与发展贡献知识与力量。b.关于乡贤文化对于乡村治理作用的研究

梁新莉在《新乡贤反哺: 乡村治理的文化路径选择》④中指出,乡村治理和精准扶贫既要重视物质方面的建设,又要加强精神方面的教育引导,充分利用新乡贤的当代价值,创新发展新乡贤文化路径与方法,届时推动乡村治理和农村文化建设的进程,所以在她的文章中总结出了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与建设中的几点重要作用,针对建设发展新乡贤文化也论述了自己的独到见解。林美辰和刘淑兰在《乡贤文化对乡村治理机制创新的驱动研究》⑤中提出,完善农村管理机制体系是乡村治理的重中之重,而乡贤文化是基层乡村治理的内在要素。他们认为在历史转变的时期,我国乡土社会的治理将会面对农村文化匮乏、精英人才严重不足、当地政府权威力下降、乡村社会道德水平下降等众多问题,建设发展乡贤文化是为加强乡村治理积累力量和人才,他们的主要作用就是维系乡民情感、约束乡民言行举止、继承发扬本土文化,引人崇德向善、增长知识和才干、进而实现新的发展。在继承发展乡贤文化的基础上实现乡村治理机制体系的革新性发展作者给出以下做法:形成联系紧密、相互协调的文化继承机制,多方合作的社会管理机制,顺畅便捷的人才发展机制,以及礼法并施的冲突缓解机制。另外,还有一些关于吸引乡贤回归并参与乡村治理策略、乡贤对乡土社会发展的当代价值、现代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功能及参与路径等方面的研究。
..............................

2.乡贤文化相关理论概述

2.1 乡贤相关概念界定
乡贤最早出现于我国东汉,流传上千年直至今日,生生不息。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广大国人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境界也在不断提高,国家和人民都越来越重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因此作为我国宝贵文化遗产之一的乡贤文化引起各方重视。近几年来,有学者结合新时代、新情况提出新乡贤的概念,新乡贤文化建设趋势一片向好,陕西省兴平市人杰地灵,传统乡贤文化底蕴丰厚,新乡贤文化发展具有很大潜力。那么研究兴平市新乡贤文化建设这一论题,我们首先必须弄清楚乡贤、新乡贤、乡贤文化、新乡贤文化、乡贤文化资源等一系列基本概念,这是做好这项研究的理论前提。
2.1.1 乡贤与乡贤文化

东汉末年的时候就有了“乡贤”一词,文献《称谓录》中这样写着:“孔融为北海相,以甄士然祀于社,此祭祀乡贤之始。”①从这可以看出,孔融可谓是乡贤第一人,而乡贤文化实则源于我国古代的祭祀文化。“祭祀于中国何其重要,在国,有太庙祭祀皇室先祖。在学,有孔庙祭祀历代贤者大儒。在乡,从唐至宋有先贤祠,祭祀历代名臣义士。”②明朝官方有专门要求,官员退休以后不能继续留在原做官的地方,一定要回到本人原户籍所在地,所以那时有很多官员返回故乡种田。他们有些充分利用自身的丰富知识和多年从政经验为乡民造福,名声流传广泛,久而久之他们期待自己死后能入乡贤祠受到后人祭祀,光宗耀祖、名传青史。因此引起了先贤祠的改革,洪武二十三年(1390 年)苏州学府率先将先贤祠改组成乡贤祠和名宦祠两部分,乡贤祠用来祭祀供养乡间德才兼备的乡贤,名宦祠祭祀尊奉政绩突出、名声远扬的官员,随后吸引各个地方都效仿学习。明清时候官方对于确立乡贤把关很严,一般先要地方选举推荐,官方考核批准方可进入乡贤祠和名宦祠。北洋政府时期,官方曾确立了一批乡贤,苏州鲍宗德设立义庄,大总统徐世昌题“宗仁主义”立为乡贤,这是官方最后一次建立乡贤牌坊,但是在乡民间还会建庙立碑去缅怀他们尊崇的贤达之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各省也实施了乡贤调查工作,开展了乡贤选举推荐活动,在全面抗战爆发前,先后有 12 省评出乡贤共计 453 人,并开展了各省乡贤传记的编纂工作,所编传记曾被列入小学教育体系,希望宣传乡贤的英雄事迹,抗日战争爆发后,乡贤的后续工作就也被打断了。数十年后的今天对于乡贤文化也是十分重视,2015 年中央发布一号文件再次强调“传承乡村文明”的理念,其中明确指出要“创新乡贤文化,弘扬善行义举,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传承乡村文明。”

............................

2.2 易混淆概念辨析
本文研究旨在充分继承发展兴平市优秀传统乡贤文化,创造性发展新乡贤文化,那么辨析清楚乡贤和新乡贤、乡贤文化和乡贤文化资源的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加准确科学的理解相关概念,方便之后研究的深入透彻进行。
2.2.1 乡贤与新乡贤辨析
通过上文论述我们知道,“生于其地,而有德业学行著于世者,谓之乡贤。”广义上的新乡贤就是指不论出身居所,在某一方面有所擅长,并愿意奉献乡里的贤达能人,狭义上新乡贤是指由本乡本土因德行良好、美名远扬的政治、经济、文化能人组成的先进群体。从乡贤和新乡贤的概念和内涵来看,二者是辩证的扬弃关系,新乡贤是对传统乡贤进行批判性的继承,再加上适当转化和适时的创新,可以说二者既有相同之处、又相互区别。
首先,相同之处表现在:一都必须是德才兼备的人,不管是传统乡贤还是新乡贤的功能都是为基层社会服务,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具有高尚的品德、突出的技能和才华,只有这样才能以他们的人格魅力获得民众的认可和支持,凭借独特技能和才华科学高效的做好各项工作。二是都要具备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乡贤和新乡贤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诚信友善等,这就说明乡贤和新乡贤都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榜样示范作用、言传身教,只有具备良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才能保证他们的精神和事迹广为人知、受人敬仰,从而滋生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思想意识,再用他们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那么见贤思齐便蔚然成风了。三是贡献卓越,乡贤和新乡贤的一项重要评判标准就是在乡里、社会上有重大贡献,或在某一领域表现突出、小有成就,这些则是对乡贤能力的最好证明。

其次,不同之处表现在:一是新乡贤打破了时空限制。传统乡贤要求是本乡本土的贤达之人,且一般由官方在其晚年或身后才进行评定的 ,而新乡贤不受地域、年龄限制,凡在经济、政治、文化某一领域有一定贡献,且愿意服务基层社会的人均可被列为新乡贤。二是新乡贤强调专门性,分工明确、协同运作。传统乡贤的综合能力更强,往往在基层乡村治理中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类事务均有涉猎、身兼多职,而当代新乡贤往往是一些术业有专攻的经济文化能人,一般负责他们所擅长的或专业领域内的事物,各类人才分工明确、协同运作,共同做好基层社会工作。三是他们生存时代背景和社会制度不同。传统乡贤生活滋生于我国传统乡土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有限,他们参与乡村治理的方式手段比较传统,另外也多受中国封建制度统治,生存环境相对苛责严整;新乡贤则生活在政治上高度自由民主、经济科技水平高速运转的当今社会,生存环境轻松自由、参与基层建设发展的方式手段多样化、现代化。

................................

3. 兴平市新乡贤文化建设资源及其当代价值..................................17
3.1 兴平市乡贤人物资源...............................17
3.1.1 德高望重的名宦...........................17
3.1.2 忠孝仁义之士..............................19
4. 兴平市新乡贤文化建设现状...........................................29
4.1 兴平市新乡贤文化建设现状分析.........................................29
4.1.1 市民对乡贤文化认知程度浅薄....................................30
4.1.2 新乡贤文化建设基础工作已开展...............................35
5.兴平市新乡贤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49
5.1 政府组建乡贤文化评审团,制定评审原则和途径..................................51
5.1.1 政府组建评审团....................................51
5.1.2 制定评审原则及标准..............................51

5.兴平市新乡贤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5.1 政府组建乡贤文化评审团,制定评审原则和途径
新乡贤文化建设事业必须得到当地政府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才能真正保证资金到位、设施齐全,从而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执行。另外由于兴平市政府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掌握着充足的人才和资源,所以笔者倡导由政府主持构建乡贤文化建设小组,由其负责乡贤文化建设相关的评选审核工作,确保有一个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率的乡贤团队,从源头上为新乡贤文化建设把好关。科学的评审工作还必须依托公平公正的评选原则与标准、高效可行的评选方法与途径,只有切实把握好以上每一环节,才能保障之后乡贤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

5.1.1 政府组建评审团

首先,在兴平市市级行政管理部门成立乡贤文化建设小组,小组成员主要包括行政主持人 2 名、学术主持人 3 名、及普通组员 2 名。其中行政主持人由兴平市行政机关内部任命产生,他们主要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出发负责乡贤文化建设相关政策制度的制定与出台,做好决策与管理工作;学术主持人由兴平市面向全社会根据学术能力和科研成果申请考核产生,他们从专业学术的角度出发主要做好建言献策、专业把关的工作;两名普通组员由兴平市行政管理内部工作人员自主报名经行政主持人和学术主持人审核同意产生,负责相关日常工作。其次,再由乡贤文化建设小组所有成员组成评审团,主要负责的工作包括两部分,其一是组织完成下级乡(镇、街道办)、村(社区)乡贤组织机构管理人员和乡贤人物的评选工作,其二是定期对下属乡贤机构及乡贤人物的工作业绩及成果做出审核鉴定。其中乡贤组织机构管理人员可由下层乡镇或基层自治组织管理者推荐能力与业绩兼具的基层干部、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来竞选,并经评审团审核批准后公示确定;乡贤的评选主要采取村民或社区居民投票,基层领导干部推荐的方式报送评审团,由评审团结合乡贤理论界定与实地走访调查来进行评审确定乡贤名单,并于公示后纳入兴平市乡贤体系,统一规划管理。
............................

结语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