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视野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4123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交往视域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考察

从发生学的视角看问题,任何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形成,都有“原”与“源”两个方面的综合成因。“原”即本原、根基,指社会现实的经济关系、社会结构、政治状况及其变革;“源”即渊源、资源,指历史地形成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也包括外来的思想政治道德文化的影响)。“原”决定一种现实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建构的社会性质、价值导向和时代特点;“源”不仅为这种理论建构提供可资选择的文化资源,而且还规定或影响这一理论建构。本章即是为后面章节将要提到的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出追根溯源。
把交往视作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之基,并对交往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本体论理解的观点在中外思想史中并没有被明确提出。但是,毫不夸张地说,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摸索早已有之。古希腊的智者派在教育过程中就重视解释、对话、争论和辩难等技巧,“辩证法”一词便由此产生;苏格拉底、柏拉图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提倡的问答法及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徘不发”的启发法等都表明主体间的人际交往与信息交流之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因此,厘清中外思想史中积累的这些丰富的材料和经验,剔除其时代的局限性,延承其内在的合理性因素,是建立现代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过程,它将起到背景与渊源的基础性意义。但由于这些思想是零散的、庞杂的,在此,只能撮其大要,略说一二。还须指出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这个概念,虽然在中国古代和国外不曾使用,但作为一种客观的交往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却是伴随着人类阶级社会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发展的。它本身是一个含义极广的概念,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等都包含其中,所以,本章是从对“思想政治教育”最广义的理解出发来展开探讨的。

1.1中国古代思想家从交往视角阐述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有些现代学者把中国传统文化称之为“人文化”、“人伦化”。其实,所谓的“人文化”、“人伦化”,不过是指这一类文化价值指向人类生活世界,指向人世间社会关系,即指向“主体间(Inters-ubjective)”。.......
....................

第二章交往理论概述

自从有了人和人类社会,就有了人的交往行为及对它的认识,这是一个互为表里的进化过程。在第一章我们从交往的视角,历史地梳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思想,这里的交往主要是就其最普遍意义上讲的,交往即相互往来。随着历史的前进,人类无时无刻不在反思自己社会化演进的内在机制,对交往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并从各个角度和层面对交往给予说明和解释,形成了多种交往理论和学说。这些交往理论主要存在着三种形态,第一种是狭义的交往理论,重点指信息科学与传播学。它把交往作为一种单一的对象,研究交往的图式、交往的系统管道、方法及交往的技术手段等问题。第二种是广义社会学意义的交往理论,它是把交往放到社会、文化和历史的大背景中,既关注各种文化网络的交往,也研究个体与社会的交往关系。以上两种交往理论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对交往的工具化理解,即把交往仅仅看作是人与人沟通的一种手段、策略和中介。第三种交往理论是哲学意义上的交往理论,其殊胜之处在于它不仅仅认为交往是人与人沟通的手段、工具,更重要的是强调交往与人和社会的内在统一性,即认为交往本身就是人的生存方式或生活方式。交往涵盖了人的历史、文化、生活的一切领域,人类交往是怎样的,人类也就是怎样的,这不仅指人的生活的现象形态,也指人的生活的本质特性。哲学意义上的交往理论对于解决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具有启发意义,因此,本文所讲的交往理论主要是哲学层面的。在近现代已经形成的种种哲学交往理论中,以马克思和哈贝马斯两者的交往理论最为典型。

2.1马克思交往理论的解读和诊释

时代性的言说语境是马克思的安身立命之所。正如学者任平所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在于她善于将自己的理论之维深植于专属于自己时代的问题谱系或时空结构中,成为时代性的问答逻辑;在于她总是能够不断地正确指认时代本质,及时解答时代问题,科学拓展时代视野,总体把握时代方向,从而‘充分地适应自己的时代”。...............
........................

第二章交往理论概述...........................................................47
2.1马克思交往理论的解读和诊释......................................47
2.2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的要旨........................................63
2.3马克思和哈贝马斯关于交往意义域的比较......................65
2.4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的借鉴意义..............................66
第三章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之生成依据............................69
3.1交往: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之基....................................69
3.2交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生成的内在根源............77
第四章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之理论特征.........................94
4.1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征............................94
4.2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特征...........................100
4.3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特征.............................107
4.4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特征...........................117
第五章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之实现路径...................125
5.1诉求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变革..........................125
5.2诉求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交往关系改善.................128
5.3诉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进创新.......................132
5.4诉求思想政治教育交往环境营造......................139
5.5诉求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转化................143
结语..................................................................147
主要参考文献.................................................148

结束语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长青。重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建构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本文的目的之一,但其更深层旨趣在于使思想政治教育世界里更高地飘扬起“人的旗帜”,让思想政治教育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本文提出与建构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企图一概否定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而是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期望能探索出一条使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更科学、更具实践性、更具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路子。笔者从理性的层面和理想的角度提出一些设想,其本身是否具有实践意义,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和证明,其具体的操作策略也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发展。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不是能实现所有理想之门的万能钥匙,也不是“芝麻,开门吧”之类的秘诀,但它的确是一种能促进更和谐、更可靠的人类发展的一种很好的理念和方式。笔者期翼在不久的将来,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由少数人的愿景变成我们的共同愿景,并最终由愿景变成现实。
通过大胆的放权、转变作风、民主协商等手段来追求柔性管理的满意效果;另一方面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培养管理者的团队精神和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求。只有在此基础上,柔性管理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并为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一、中文著作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一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列宁选集》1一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毛 泽 东选集》1一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邓 小 平文选》1一3卷,人民出版社1993、1994年版。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人民日报》2004年8月26日。
6.江 泽 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6年6月29日。
7.江 泽 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8.江 泽 民:《论“三个代表’,》,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9.胡 锦 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15日。
10.孔丘著:《论语》,《诸子集成》第1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年版。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