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动机与选题意义
“好人政治”是指20世纪20年代初胡适、丁文江等人所鼓吹的改良政治的一种主张及其政治实践,其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一定的影响。梅祖芬言“好人”乃是指私德纯洁的有智识者,“好人”能用牺牲的精神,作负责的行为。本文所讨论的“好人政治”,包括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指作为一种理念或主张的“好人政治”观。1922年5月,胡适、丁文江、王宠惠、高一涵等人在他们共同创办的刊物《努力周报》第二期上刊登了《我们的政治主张》一文,这篇由十六人署名的文章或者说宣言,旨在引起公众的关注和讨论,文章倡导一种"好政府主义”,认为要改革当时败坏的政治要有一个最低限度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要有一个“好政府”,这个“好政府”既要可以监督防止一切营私舞弊的不法官吏,又能为社会全体谋福利,保护个人的自由。接着他们提出了改革政治的“三个基本原则”和“惟一的下手功夫”,这一 “好人政治”的理念在当时产生了不小的社会反响,其中既有肯定和赞同,又有猛烈的批判和攻讦。
另一层面则指“好人内阁”的实践展开。论者通常都把“好人内阁”当作“好人政治”惟一的一次实践,但笔者认为丁文江1926年在上海孙传芳幕下时的政治作为也可归入“好人政治”的实践。相同的是,这两次实践都极为短促,“好人内阁”仅仅维持了72天,丁文江的“好人市长”也只当了半年。在诸多观察家看来,这短命的好人“内阁实践”,不由分说地宣告了好人政治理念的失败。
谈“好人政治”,除了要研究“好人政治”的主张以及实践,还要深入分析行动主体,即“好人政治”的倡导者与践行者一一以胡适、丁文江、王宠惠等为代表的现代知识分子----他们固然如诸多论述所评价的那样,传承了中国历史上的“士大夫”的精神气质和追求,但更确切的说,他们却是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他们有自己的专业领域,比如胡适是文学教授,丁文江是地质学者,在安身立命的基础上,他们怀着自己对政治事务的热情积极参与政治,而当在政治事务中碰壁之后,他们又不得不压抑自己的政治梦想,退回自己的学术天地,夜阑卧听风吹雨。由于种种原因,“好人政治”在历史上获得的评价很低。.......................
..........................
第二章“好人政治”的历史轨迹
第一节历史背景
“好人政治”作为一段真实的历史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初的中国,对它的深入了解离不幵对当时时代背景的考察。
一、政治背景
众所周知,当时政治背景最重要的一个决定因素就是军陶的存在。军陶,是一个运用广泛却歧见深刻的词语,其在中国历史中的实态,主要就是指民国时期的北洋军人或北洋军人集团,并且在当时即以“军阀”称之。①北洋政府统治下的封建军阀割据混战、政局动荡,可以说,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局混乱和黑暗的时期之一。
1916年袁世凯死去之后,中国进入了一个军阀纷争、动荡不安的年代。北洋政府只是在名义上维持着对全国的统治,操纵实权的北洋派内部早已分裂为院直奉三大派系。院系以段祺瑞为首,掌控着安徽、山东、浙江、陕西、甘肃等省;直系以冯国瑋、曹锟、吴佩孕为首,掌握着直隶、江苏、江西、湖北等省;奉系则以张作霖为首,以东三省为根据地,并旣觎和争夺其他省份;除了三大派系,在西北还有冯玉祥的国民军与西北军,在西南有唐继堯的滇系、陆荣廷的桂系,在山西有阁锡山,在广东有陈炯明等等。各种派系力量并立的一个显而易见的后果是,各派系之间内斗不断。
中央权威的分散和削弱,是民初政局的显著特征。北洋系内部分裂严重,全国到处是独立的军事政治集团,他们彼此之间只有地盘的大小,没有其他本质区另。各派系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为所欲为,不把中央政府的权威放在眼里,对中央的号令阳奉阴违。而且,当地方的势力壮大之后,便产生窥伺中央权威的野心,试图并吞其他地方派系力量;当势力暂时弱化之时,又退而自保。总之,离心倾向十分严重,成为实质上的地方割据,而名义上的中央政府根本无法实现对区域性军阀力量的掌控,随着地方的混乱争斗而愈发羸弱。
军阀竞争的一个工具或者说表现是中央政府(内阁)的频繁更替。如仅在1919年9月到1922年8月就有靳云鹏、萨镇冰、颜惠庆、梁士诒、周自齐、唐绍仪等多人曾组阁,其中许多人还先后多次出任。就内阁寿命而言,通常都很短暂,长者不过一年有余,短则一两个月,他们所成立的内阁多数都是临时内阁。
出任内阁总理常常凭借的是与各派系之间的良好关系,从而成为矛盾重重的各派所能够共同接受的人物。但是一俟上台,则无论是内政外交等重大事务,还是日常政务等繁枝小节,莫不受到各派系力量的束缚和牵制,真正的自主空间少之又少,可以说是在夹缝中求生存。........
....................................
第三章学术场域与政治场域的互动...................................19
第一节学术场域与政治场域............................................19
—、何为场域...................................................................19
二、政治场域...................................................................20
三、学术场域......................................................................22
第二节政治场域对学术场域的诱惑.....................................23
一、主观缘由....................................................................23
二、客观情势.....................................................................26
第三节学术场域对政治场域的介入.....................................27
一、真诚的政治观.............................................................27
二、学者论政.....................................................................30
三、学者参政.....................................................................32
第四章舆论干政与政治发展.................................................35
第一节舆论干政....................................................................35
一、舆论与政治...................................................................35
二、“好人政治”的舆论影响...................................................37
第二节“好人政治”与公民社会...............................................39
一、政治发展的维度............................................................39
二、从小共同体到公民社会.................................................41
......................................................................
结语
民国时期的“好人政治”在很多人眼中是酸腐文人演出的一幕开剧,对它的批评很多,其中很多论调固然有待商榷。但在笔者看来,这种情形也要远远好过
另一种情形一一它被人们淡忘或者干脆不知晓-一-这种情形不巧正在发生。这毫无疑问是最糟糕的结果,因为它连反面典型都没得做,连思想的交锋都不能引起,遑论因为交锋论辩而后不期而至的思想的重现发现和的价值的重新评估了。
“好人政治”的不应被遗忘,首先在于它是一个极好的样本,展示了近代中。国百多年来中国知识分子一直置身于其中不能自拔甚或说是乐此不疲的漩涡。他们在学术与政治之间游走,学术上的成就似乎给了他们施展政治抱负的机遇,他们热情迸发,奋发“努力”,准备大“干” 一场,可是孰能料到,一个个学术场域的的佼佼者成为了另一个场域的失败者。不得不感叹两个场域的运作逻辑的差异巨大。
“好人政治”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其实践展开,固然都有着自身的重大缺憾,但或许它最大的价值是为我们打开了陌生的空间一角,翻检史料过程中,那么多生动的言语、天真的想法在触动着你,慢慢地你觉得自己有些理解他们了,倘若你再将这种“移情”更进一步,将自身移位于他们所处的时代,面对他们面临的世界图景,你不得不反思,你又能做些什么?恍惚间“天真”变得可敬。放在一个前后贯通的历史时段内,“好人政治”知识分子小群体,似乎总也脱不掉五四影响的背景色,你看在1917年发出“吾人最后之觉醒乃道德伦理之觉醒”呐喊的北大教授陈独秀,不是在1921年就成了新成立的中国共产党的首任总书记,从致力于文化改造的知识分子“投笔”变成了激进的政治运动领袖。但还有一些人,如“好人政治”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们与五四那种激进的青年精神绝缘,他们鼓吹的“好人政治”更像是一种承接着五四之前的新文化运动的一个呼吁政治革“新的”政治运动,依然是新文化运动的精神在政治领域的延续。
作为知识分子他们,他们更多地持守自己的学术,抱定自己的政治见解,他们呼唤政治上的新人一好人,他们是新文化运动上开出的果,纵然有“五四”的巨大声浪横亘其间。“好人政治”似乎可以称之为新文化运动式微后的“新政治运动”,是新文化运动在政治领域内的同质共鸣。......
参考文献
1.胡适主编:《努力周报》(影印本),岳麓书社,1999年版。
2.曹伯言整理:《胡适日记全编》,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3.胡适著:《丁文江传》,海南出版社,2002年版。
4.蒋廷黻口述,谢锺琏译:《蒋廷黻回忆录》,传记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5.孙中山:《孙中山全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
6.耿云志:《胡适年谱》,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7.葛惫春、李兴芝:《胡适哲学悤想资料选》(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
8.梁启超:《梁启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
9.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中华书局,1989年版。
10.胡适:《胡适来往书信选》,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8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