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哲学和孔子哲学比较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4255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一、研究意义及现状

春秋末期,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普遍推广使用,社会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在此基础上,此前长期积累的文化也飞跃发展,出现了两位文化伟人,即老子和孔子。老子著《道德经)),孔子删定《诗》、《书》、《礼》、《乐》,修《春秋》,·作《易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老子和孔子哲学为人们认识自然和社会以及如何治国,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借鉴和指导,影响中国达2500余年。当今中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中华民族的振兴正摆在炎黄子孙面前。在这种情况下,在吸收学习西方文明成果的同时,对老子和孔子哲学进行比较研究,汲取他们的智慧,激发国人的创造能力,在取得社会发展的同时,又能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是一件十分有现实意义的事。同时,对老子和孔子哲学进行比较研究,也将对学术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自晚清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救亡图存成为当时的历史主题,人们在思考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时,运用西方的哲学和方法,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审视,中国先秦文化典籍普遍受到怀疑和否定。例如:《道德经》非老子所作,将其著作年代断在战国、战国末、甚至西汉初;《易传》非孔子所作,将其著作年代断在战国时期;孙武是否有其人?可能孙武即孙腆,《孙子兵法》即《孙腆兵法》等等。长期以来,人们囿于疑古思潮的影响,一方面忙于辨别传统文化典籍的真伪,另一方面研究孔子者只研究孔子的思想,研究老子者只研究老子思想,缺乏孔子和老子哲学的比较研究,即或有之,研究不够深入。如金景芳《(周易)与(老子)》Q一文,虽然进行了对比研究,但明显贬低老子,认为老子乃阴谋家。反之,陈鼓应把道家与《易传》进行对比,认为《易传》作于战国,处处受道家思想影响Q,明显贬低《易传》。另外,何行之《<易传>与<道德经)中所见辩证法的思想》。,余敦康《论(易传>和老子辩证法思想的异同》Q,比较研究((易传》和《道德经》的辩证法思想,做出了十分有益的探索,但由于对《道德经》和《易传》著作年代判断错误,使得他们研究成果的意义大打折扣。...................
..................

二、老子和《道德经》及孔子和《易传》的关系

1、老子和《道德经》的关系。据现存的先秦两汉书籍,如《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韩诗外传》等,都肯定老子是一个哲学家,生活于春秋时代,与孔子同时而略先于孔子。司马迁《史记》为老子立传,肯定老子为周守藏室之史,孔子曾向他问礼,著《道德经》,同时司马迁也记录了当时的一种传说,即自孔子死后129年(实105年),史书记载周大史澹见秦献公说:“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人说檐就是老子,有人说不是,谁也不知道哪一种说法正确。到唐代,韩愈开始痛斥孔子师老子之说,宋儒开始怀疑老子其人,清儒汪中,崔述乃申述其说,到近代,疑古思潮勃兴,梁启超、冯友兰等肯定老子在孔、墨之后,战国时人。《老子》与《道德经》的关系也被否定,钱穆说:“《老子》书作者为詹何”q,郭沫若说《老子》一书,思想是老腆的,是战国时环渊据老聘遗说整理成书的Q。《老子》一书的成书年代也众说纷纭,有西汉初、战国末、孟子、庄子之后、墨子之后等诸种说法。对此,詹剑峰先生著《老子其人其书及其道论》Q一书,一一予以驳正。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的出土以及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楚墓竹简文书的发现,对学术史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就“老子公案”而言,帛本《老子》和简本《老子》的出土使得否定老子和《道德经》的关系的说法,以及《老子》作于西汉初、战国末、战国中期等说法不攻自破。但这儿又有一个问题,即简本《老子》和今本《老子》的关系问题。郭店楚简本《老子》只有今本《老子》的五分之二,其与今本《老子》的关系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简本《老子》是今本《老子》的摘抄本,一种是今本《老子》是在简本《老子》基础上增订而成。现今学术界郭沂先生认为简本《老子》是一个完整传本,简本《老子》作者为老聘,而《道德经》即今本《老子》作者为太史澹,是太史澹在老聆《老子》基础上增订完善而成,“尹振环附和其说,Q另外张吉良先生著《老聊<老子)、太史澹<道德经>》一书,q和郭沂先生持同样看法。但仔细考察,这种观点没有一条直接证据,只有假设和推论,假设和推论如果没有直接证据作基础是靠不住的。..................
...............................

目录
摘要...................................................................................1
Abstract..............................................................................1
一、研究意义及现状............................................................1
二、老子和《道德经》、孔子和《易传》的关系...................2
1、老子和《道德经》的关系...............................................2
么孔子和《易传》的关系.....................................................7
三、老子宇宙本原论与孔子自然社会起源论的比较................7
1、老子的宇宙本原论..........................................................8
2、孔子对自然、人类社会起源的探讨.................................11
四、老子和孔子政治理想和实践的比较................................13
1、孔子的政治理想和实践...................................................13
2、老子的政治理想和实践...................................................15
五、对老、孔对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比较....................17
l、老子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讨..............................................17
1)、对立统一法则................................................................18
2)、由小成大的原理...........................................................18
3)、万物循环论.................................................................19
2、孔子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讨...........................20
1)、对立统一法则..............................................21
2)、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21
3)、万物循环论...................................................22
3、老子的贵言思想与孔子的慎言思想...................25
六、对老、孔对认识发展规律认识的比较..............27
1、老子对认识发展规律的认识.............................27
2、孔子对认识发展规律的认识.......................................29
七、老子哲学对孔子哲学的影响及老、孔异趣...................33
1、老子哲学对孔子哲学的影响.........................................33
1)、老子“道”论对孔子的影响...........................................33
2)、老子的“无为”思想对孔子的影响..................................33
3)、老子的谦虚、不自满思想对孔子的影响.......................34
4)、老子的“不言之教”对孔子的影响.................................35
2、老、孔异趣................................................................35
八、结语.........................................................................36
主要参考文献...................................................................39

结语。

比较研究老子和孔子哲学有重要的意义,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现实意义,如万物循环论对维护生态平衡,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当今社会的生态危机其实就是生态失去平衡,生态失衡的实质就是正常的循环系统被打破。例如普遍使用的塑料制品是无法循环的,它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己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因此,人们在具有社会发展观的同时,也必须具备生态环境的循环观。二是学术史方面的意义,据先秦两汉典籍,孔子不仅向老子学习过“礼”,而且学习宇宙本原论、万物生成论,但后世学者多有怀疑。通过对老子和孔子哲学的比较研究,可以确证,先秦两汉典籍的记载是正确的。在道家和儒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和孔子那里,他们的哲学既有相异的一面,又有相通的一面。后来的儒道之间的尖锐冲突,只不过是他们的后学各自为了保持自己学派的特色而有意识地强化和发展孔子和老子哲学相异的一面造成的,正如司马迁所说:“世之学老子者则细儒学,儒学亦细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三是老子哲学名词的解读方面。“无为”是老子哲学的重要概念,其含义,后世有多种不同的理解,笔者经深入思考,认为“无为”的含义是不要按主观意志办事,反过来说,就是完全按自然法则办事。老子的“无为而不为”其实就是讲只有按自然法则办事,人才是自由的,才会把任何事情办好。这和孔子“从心所欲,不逾矩,”境界相似,展现出位哲人伟大的智慧之光。

主要参考书目:

l、严遵《老子指归》,中华书局1994年3月第1版。
2、王弼注《老子道德经》,上海书店,1986年第7月第1版。
3、《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中华书局,1993年第l版。
4、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中华书局,1984年5月第l版。
5、詹剑峰《老子其人其书及其道论》,湖北人民出版社,1982年9月第1版。
6、朱恩田《重读老子》,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第1版。
7、张吉良《老耽(老子》、太史澹<道德经)》,齐鲁书社,2001年9月第1
8荆门市博物馆编《郭店楚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8年5月第1版。
9《郭店楚简研究》中国哲学第二十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第2版。
10、陈鼓应《老庄新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