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制度创新的重大意义
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胡 锦 涛就明确指出了当前党的群众工作存在的制度问题——“有的地方和部门群众工作制度不健全,已有制度贯彻落实不力,一些工作领域和环节缺乏制度安排,工作系统性、协调性、持续性不强。”
并在告诫全党同志“群众工作是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领域各方面的经常性工作,采取临时抱佛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态度是做不好的”基础上提出党的群众工作“必须建立健全制度、认真执行制度,提高规范化、制度化水平”的急切要求。邓 小 平在总结了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教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制度的设计和落实出现了问题:好制度,坏人无法做坏事;坏制度,好人也无法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江 泽 民也明确指出:“保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制度建设是最根本的。”
当前,党的群众工作面临不少挑战,执政后的中国共产党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一个政党,如果不能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果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会失去生命力,更谈不上先进性。”只有推进党的群众工作制度创新,才能使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才能使党更好地保持先进性。
(一)坚持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的需要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也是党在革命战争年代从人民群众中获得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财力、智力支援,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的重要保证。当前,有些党员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讲原则、不负责任,言行不一、弄虚作假,铺张浪费、奢靡享乐,个人主义突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
这些不符合党的性质宗旨,不符合党的群众工作任务要求,严重损害群众感情的突出问题,如果不彻底加以解决,就会使党丧失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丧失执政合法性,乃至丧失执政地位。在长期党的建设实践中,我们习惯性地把“密切联系群众”界定在传统作风层面上,而没有将它上升为一个强制性要求、一个制度性安排、一个惩罚性机制,这使得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作风在实践中大打折扣,无法常态化。特别是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损害,更是凸显密切联系群众制度化的极端重要性。因此,“密切联系群众”不应当只是优良传统作风,而更应该是一种制度规范。“邓 小 平同志总结了我们党执政以来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以来的经验教训,多次强调制度建设才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全局性和稳定性。群众工作也是如此。根据形势任务的要求,及时总结我们党在密切联系干群上的经验教训,把一些好的做法通过制度加以固定下来,使之成为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这是我们党的建设的一条宝贵的经验,也是确保群众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的根本之所在。”...............
....................
二、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制度创新的历史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党为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做好群众工作,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作风,制定了一系列党内规章制度,这些制度,虽然没有以“群众工作”命名,但都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维护群众利益、关心群众感情、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重要作用。本文认为,这些条例、规定、决定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维护、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与党的群众工作的本质是同一的。所以,这些党内法规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发展阶段党的群众工作的重心和主要内容,可以将其并入党的群众工作制度创新的范畴。
(一)1978—1989:恢复党的群众工作制度时期
革命战争年代,党创立了群众路线,形成了群众路线等优良传统和作风,正是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保证了党和人民群众永远团结在一起,使党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并在人民群众的帮助下取得了政权。然而,“文化大革命”那十年,由于“左”的错误导致了党的工作出现了较大的失误,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党的群众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冲击和破坏。为使党的群众工作得到恢复和好转,首先必须恢复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1977 年 8 月 18 日,邓 小 平在十一大上作闭幕词,明确要求全党一定要恢复和发扬毛 主席为我们党树立的群众路线、艰苦奋斗、民主集中制等五大重要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改革开放初期,正是全党着力在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上下苦功夫,才使得党的群众工作有了新的起色,继而推进了党的群众工作制度建设工作。
1. 恢复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政党,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最基本的内容之一。我们党是在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和帮助下,通过艰苦奋斗才取得了国家政权,又是在人民群众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才取得了国家建设、发展、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回顾党九十一年的建设史、六十三年的执政史、三十多年的领导改革开放史,“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一根红线,贯穿党和国家革命、建设、发展、改革的各个阶段。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
三、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制度创新的成绩、问题及原因................................26
(一)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制度创新取得的成绩.............................................26
1. 制定了群众工作赖以遵循的相关制度 ...........................................................27
2. 明确了群众工作规范运行的操作细则 ...........................................................27
3. 取得了群众工作制度落实的预期效果 ...........................................................28
(二)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制度创新存在的问题.............................................29
1. 有的制度创新在内容上不适应现实情况 .......................................................29
2. 现有的整体制度尚未形成科学体系 ...............................................................30
3. 在重视创新的同时对制度贯彻落实乏力 .......................................................31
(三)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制度创新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31
1. 受党的制度建设总体发展水平制约 ...............................................................31
2. 受现代社会发展现状和制度滞后性制约 .......................................................32
3. 受党员干部法制意识薄弱制约 .......................................................................32
四、推进党的群众工作制度创新的对策探讨.........................................................33
(一)提高制度创新的思想认识水平,营造良好氛围......................................33
1. 提高党员干部制度创新的思想认识水平 .......................................................33
2. 营造鼓励党员干部制度创新的良好氛围 .......................................................34
(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制度设计,增强制度科学性......................................35
1. 做好制定制度的前期调查研究工作 ...............................................................35
2. 及时改进修订不适应现实情况的制度 ...........................................................36
(三)完善党的群众工作制度体系,增强制度系统性....................................36
1. 廓清党的群众工作制度创新思路 ...................................................................37
2. 健全完善党的群众工作制度安排 ...................................................................37
3. 推进已有制度形成科学的制度体系 ...............................................................39
(四)加强党的群众工作制度督查,增强制度权威性..................................41
1. 加强对党的群众工作制度落实的组织领导 ...................................................41
2. 加强对党的群众工作制度落实的监督检查 ...................................................42
结 束 语
党的群众工作制度创新是一个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推进党的群众工作制度创新,受制于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受制于党员干部及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也受制于整个党和国家的体制机制。在脱离几千年封建社会还不久远的社会主义新时期,虽然整个社会制度已经超越于封建专制主义社会,整个社会的发展面貌也已经焕然一新,但祖祖辈辈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包括人民群众和党员干部),骨子里仍然无法摆脱封建的“人治”、“王权”等思想,反映到制度层面上,即是制度法规在“人治”与“王权”面前黯然失色、黯然神伤。于是,一个饱含沧桑而又坚定的声音在长达十年的蓄势后,终于喊了出来——(制度)“不能因个别领导人的更替而变化,不能以领导人意志的改变而改变”。
坚持党的群众工作制度创新,任重道远。我们要正确处理好制度创新的动态性和制度的长期性、稳定性的关系,既要看到新情况新问题提出的挑战,不断健全和完善党的群众工作各项制度安排,又要立足实际,遵循现有的制度法规;既要使党的群众工作制度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又要反对在实际工作中忽视制度的主观随意性;既要在全党形成一种努力探索,积极进取的风气,又要坚持按制度办事,维护党的群众工作制度严肃性、权威性。本文在党的群众工作制度创新上只是做了简单的探索,笔者相信,随着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日益紧密,随着党的群众工作的深入开展,党的群众工作制度会越来越多,党的群众工作制度体系也会越来越完善,在此基础上,党一定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目标。
参 考 文 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4]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论党的群众工作——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1.
[5]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刘益飞.论党的建设的制度创新[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7]祝灵君.一致与冲突——政党与群众关系的再思考[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8]黄炎培.八十年来[M]. 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
[9]张荣臣.党的群众工作:经验、问题和对策[J].理论学刊,2010(9).
[10]求是杂志政治编辑部调研组.密切联系群众夯实执政基础——重庆市开展“三项活动”、
推行“三项制度”的调查与思考[J].求是,2011(3).
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制度创新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制度创新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