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引论
一、研究的缘起
特别是政治课教学在高中阶段文理分科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点目标就十分明确。文科学生只将其作为高考的得分点,是进入大学的敲门砖;而理科学生根本不当一回事,只要应付完会考就行。同时,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教学方法与学生特点存在严重的脱节。调查显示:36%的学生认为政治课枯燥;38%认为脱离实际;6406是为应付考试而学。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现行中学政治课教学方法中,普遍存在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讲解过程中说教成分多,易使学生失去兴趣。各种考试制度的存在是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而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学校管理方式、学生学习态度、观点的差异等是主要原因。
二、研究的目的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课—是点燃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火把的第一颗火星。”作为省级示范性高中的兰炼一中,凭借较高的教学质量,在兰州市享有一定声誉。在学校管理方面,既注重抓教学质量,又积极进行着新课改的探索。“苦教苦学”是我们在高考中取胜的法宝,我们的教师一方面为在高考中取得成绩而骄傲,另一方面又感到困惑和矛盾:我们到底该怎样走出教学困境?该采用怎样现实而具有可行性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我选择了这样一个题目。主要目的是试图运用开放式教学的思想和特征,通过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尝试的两种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兴趣进行有特色的研究性学习;师生互换角色进行互动式教学。.............
...................
第二章开放式教学研究理论综述
一、开放式教学的界定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开放,即“解除禁锢、限制、封锁等。”所谓教学“即是一项帮助学生的学习为目的的事业”,简单说就是“教学就是教学生会学”,或者说,“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套事件。”根据这样的观点,可见一切利用权力灌输的方式都不是教学。那么何谓开放式教学?关于开放式教学的界定,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教育界人士根据自己的经验、实践得出诸多结论,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以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李臣之教授为代表,认为开放式教学“是在教师精心设计和引导下,通过学生主动自觉的有意义的体验与建构活动,促使学生情意状态、认知结构和功能的改组、重建和发展的一种基本教学范式”。教学一切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让学生参与课的设计和组织,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自主权,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它以知识教学为载体,把关注人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通过创造一个开放的、交互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自主探求、主动学习的潜能,是学生获得自由、自主地发展空间,从而促进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养成学生全面素质的平衡发展。
开放式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它还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开放式教学的核心是以学生为本,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为终极。归纳国内专家不同看法开放式教学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①教学过程、内容的设置体现学生主体性、教师主导性,具有参与性
②答案是不确定的,具有层次性
③解决策略具有发散性、创新性和非常规性
④内容的研究具有探索性和发散性,注重学生的思维
⑤结论的评价具有多元性
由此本人认为开放式教学就是:不预设答案和结论,在教师指导、参与下,学生通过自己发现、分析、探索问题,得出结论;并且学会思考,掌握一定思维方式和方法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二、开放式教学思想渊源与理论依据思想渊源:
开放式教学,追其渊源:科恩 (R.C.Cohn)1969年创建的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型”和“开放课堂模型”—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模型;同时,还渊源于斯皮罗 (SPiro)1992年创建的“随机通达教学”和“情景式教学”—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这些教学理论模型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内部心理表征过程,教师的角色是思想的“催化剂”与“助产士”。...............
....................
目录
第一章引论........................1
一、研究的缘起.................................1
二、研究的目的..............................................1
第二章开放式教学研究理论综述.................2
一、开放式教学的界定..................................2
二、开放式教学思想渊源与理论依据.........2
三、开放式教学的理论研究述评..................3
四、研究方法....................................................4
五、研究对象..............................................5
第三章高中政治课的实际状况.................6
一、实际调查............................................................6
二、对于政治课程教授方法的期待和要求......6
第四章教学实例...............................................8
一、进行有特色的研究性学习.....................8
二、教学实践:师生互动式教学...................19
第五章结论.....................................................28
一、开放式教学可行性和重要性....................28
二、现实操作中,现今高中政治课不能很好地进行开放式教学.....28
第六章教学思考与建议........................29
一、针对教师的建议...........................29
二、针对学生的建议.................................30
第七章结束语.............................31
附录1:学生调查表《高中政治课情况调查表》.....32
附录2:研究性学习实例....................................34
参考文献 :.................................................40
结束语
毫无疑问,我们可以从以人为本的素质教学理念和开放式教学的具体实践的操作结果中,看出这一理论和方法的实际运用价值。本探索中,研究者的基本目的是要探求开放式教学的具体操作方法,并进而分析两种教学方法的不足与问题。从整个实践过程和实践结果来看,学生对政治学科的态度、看法发生了变化,有了一定的兴趣,而且也因此引起了学生学业成绩的变化。但随着实践的进行,以及笔者检索到的一些新的相关资料的增加,新课改培训的参与,一些新的问题就不断产生了,诸如:
1、“让学生讲课中”如何克服“怕出洋相”的心理?如何解决部分学生“看客”的心态,不能达到听课的目的?
2、进行研究性学习中,如何将时间合理安排?
3、美国教学模式是小班人数少教学,而中国一般高中班额很大,尤其像我们这样的学校,个个顾及到或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怎么做?
4、虽然兰炼一中是省级示范学校,具有一定代表性,但毕竟只是一所学校,研究对象难免有一定局限性。其他学校是否同样有效?
而且,仅就本实践而言,限于条件及笔者的能力与水平,尚有许多地方不能尽如人意,如:如果能在多一些班级尝试或普及,效果会体现得更明显;一些比较好的学生授课记录没有及时保留,流失了一些宝贵资料等。但好在处在当前一个各级学校都开始重视课改的大环境下,教育教学科研在各校普及,教育科研条件也在不断改善,更多研究者和处于教学第一线教师对这些问题的探索会为那些萦绕在我脑海中问题的解决提供良好的契机的。同时,我自己也将就这一课题继续探索,以期待有更多收获。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内部背景》靳玉乐赵永勤张丽
2、《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与意义》陈云生
3、《国际教育新理念》[M].顾明远,孟繁华.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274.
4、《当代西方建构主义研究述评》[J〕.李三虎.国外社会科学,1997,(5).
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J]毛新勇.课程·教材·教法,1999,(9).
6、《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佚名习水县东皇镇中学
7、《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
8、《开启学生的心灵—帮助建立尊重与责任感》 FrankSiccone&LiliaLopez著杨少刚译
9、《人本主义与教学》魏运华《中小学教材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10、《科学心理学》马斯洛(林方译,1955)云南人民出版社.
高中政治论文范文:高中政治学科开放式教学探索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素质教育,开放式教学,研究性学习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