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政治哲学在全球的复兴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在充分吸收和借鉴西方政治哲学与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基础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我国生动的政治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哲学的理论范式、体系、框架以及逻辑生长点。作为一门探讨政治应然的哲学理论形态,政治哲学在关注以政治正义为核心范畴的原理问题的同时,还要关注政治实践的制度构建、基本原则落实等实际问题,以期在贯彻政治正义中发挥其社会功能。
关注民生,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从经济层面看,它反映了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水平的重视;从政治层面来看,它体现的是执政者对政权稳固的基础的执政规律的认识;从哲学层面看,它所包含的是人对自身存在与发展境况的认同、否定及扬弃过程。当前,处在转型关键时期的中国社会出现的民生问题,表面上看是公共服务缺位与公共物品供给短缺的问题,背后却隐藏着公民价值是否得到尊重、公民权力和利益是否得到实现的本质诉求:即公平正义和发展成果人民共享原则是否得到实现。
伴随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兴起,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民生这一现实问题加以了关注,形成了一大批理论成果,有效促进了民生问题的研究,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对任何问题的研究,最终都将走入哲学层面。实现“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的基本要义,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终极目的。关注民之生存与发展,在这一点上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不谋而合,从而为我们从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视角透视民生问题提供了可能。
基于此,本文在充分吸收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将民生问题纳入中国政治哲学视域中,探讨在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核心范畴、基本特征,尝试从政治哲学层面把民生问题从经济政治话语中离析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理论范式予以学理构建性的专题探讨,并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方法,力求对民生问题作深入的政治哲学解读,由此进一步深化对民生问题的研究。...................
........................
第二章 关注民生问题的社会历史必然性分析
2.1政治哲学视野下民生问题的历史梳理
2.1.1古代中国民本思想是中国政治哲学史的逻辑起点
政治哲学是人类最古老和最重要的学问之一,它追问的是人类政治社会生活的价值实现问题,它关注的是政治价值和普遍性的政治原理。政治价值和政治原理的具体内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社会制度中是不同的,但是,诸如人权、权利、社会公平与正义等具有了强烈主体际向性的重大价值问题,则是从古至今各种政治哲学家所共同关心的主题。同时,政治哲学作为整个政治学研究的哲学基础和指导思想,它又构成政治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与统治阶级的政治利益有着最密切的关系。古人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国泰民安”,统治阶级及其理论家从自身诞生之日起,就高度重视政治哲学在治国理政中的运用,人民生计安定则政权巩固,政权巩固则国家安泰。因此,关注民生,成为历朝历代统治阶级进行国家治理的题中应有之义。
从中国政治思想史看,以民为本、民本治国的思想源远流长,考察古代中国的各派政治哲学家的政治思想,可以发掘出丰富的民生思想资源。
殷末周初,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萌芽。暴虐的殷朝覆灭与周朝兴起的鲜活事例,让统治者与思想家对民心向背和人民的力量印象深刻。《尚书》里提出了大量民本理念的论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强调了民在立国中的基础地位;“立君为民”与“保民”,阐述了政治活动的目的性问题;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则首次将神权政治与世俗的民权进行了联系。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剧烈动荡,《左传》记载,“民生不易,祸至无日”、“民生在勤,勤则不匮”。面对“礼崩乐坏”、“天下无道”的时局,以儒家、道家学者为代表的各派思想家皆“欲以其学易天下”,纷纷表达了自己治国救世的政治理想,民本思想的光芒经过他们的阐述愈加夺目绚烂。
儒家学者们为世人描述了一个“天下为公”为大道,以“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为目标的大同社会。孟子直接表达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此基础上,孟子主张“井田制”使土地平均化,进而解决民生问题。管仲则率先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使用了“以人为本”的概念,并把人民与国家巩固中的重要地位直接联系起来,这在春秋中前期是十分不易的。他提出:“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又说“齐国百姓,公之本也”,而“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明确将民心向背作为衡量政策好坏的尺子。在“人本”“民本”思想的指导下,管子在政治实践中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民生富庶的主张和措施,比如,在富民方面,他认为“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民贫则难治也”,并提出了“厚其生”、“输之以财”、“遗之以利”、“宽其政”、“匡其急”、“振其穷”等六项具体措施;而在惠民方面,更是提出了类似与现代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体系措施,如“行九惠之教”等。........................
.........................
目 录
摘 要 ......................................................................................................................1
ABSTRACT ...........................................................................................................1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 1
1.2 研究意义 .......................................................................................................... 1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第二章 关注民生问题的社会历史必然性分析
2.1 政治哲学视野下民生问题的历史梳理........................................................ 5
2.2 当代中国民生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8
第三章 当今中国民生问题的政治哲学反思
3.1 当前中国社会民生问题的凸显与实质.......................................................26
3.2 当前中国社会民生问题存在与发展的原因.............................................30
3.2.1 社会的基本矛盾没有改变 ........................................................................30
第四章 实现经济政治向民生政治的转变
4.1 公平正义与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价值选择 ................33
4.2 实现经济政治向民生政治的转变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最终归宿 ...............37
4.2.2 走向民生政治,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40
结语......................................................................................................................46
参考文献..................................................................................................................48
结 语
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在充分吸收和借鉴西方政治思想的基础上,根植于我国生动的政治实践,逐步形成了理论范式、体系、框架以及逻辑生长点。作为一门探讨政治应然的哲学理论形态,政治哲学不仅要关注权力、权利与公共利益等涉及政治正义的核心范畴原理问题,它还需要关注社会及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与制度的政治建构等现实问题,从而在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中推动政治正义的实现。当下中国社会凸显的民生问题,不仅是一个哲学、社会学问题,从深层次说更是一个政治哲学问题。从政治哲学视角探析,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民生问题。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本文立基中国政治哲学视野,对民生理论的历史作了详细的回顾,分别考察了古代中国民本思想、近现代中国民生观,并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中的民生思想进行提炼,以此奠定了当下研究中国民生问题的两大理论基础,即中国传统政治哲学、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理论。
实际上,我国当前出现的民生问题,表面上看是公共服务缺位与公共物品供给短缺的问题,背后却隐藏着公民价值是否得到尊重、公民权力和利益是否得到实现的本质诉求:即公平正义和发展成果人民共享是否得到实现。
因此,文章认为,要解决民生问题,首先,要端正价值选择,必须要始终坚持公平正义与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基本原则,因为公平正义与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核心范畴,而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现实维度正是民生问题。其次,要大力扬弃经济政治价值观,转而确立民生政治价值观;
最后,要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与时俱进地变革生产关系,积极促成经济政治向民生政治的转变,同时注意个人需要与社会整体的协调推进,方能确保民生幸福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英文专著
[1] Adalbert. G. Lallier: The Economics of Marx's Grundrisse. New York:St.Martin's Press, 1989.
[2] Gordon Smith. Politics in Western Europe. London:Henemann EducationBooks, 1983
[3] Marcus, G·Raskin and Herbet, J·Bernstein:New Ways of Knowing, Rowmanand Littlefied. Publishers, 1989.
[4] 李抒望.关注民生:一个深刻的历史唯物主义命题[J].决策导刊,2007(5):2
[5] 万俊人.关于政治哲学几个基本问题研究论纲[J].天津社会科学,2004 (2)
[6] 王南湜.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应当是一种现代政治哲学[J].河北学刊,2006(5)
[7] 曹文宏. 民生政治:民生问题的政治学诠释[J].天府新论,2008(1)
[8] 赵景来.当代政治哲学若干问题研究述略[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 (5)
[9] 王小锡,张志丹.社会主义民生问题的伦理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8(3)
[10] 吴忠民.社会学视域中的民生问题[N].人民日报,2008,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