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研究毛泽东的《矛盾论》和阿尔都塞多元决定论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4808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1绪论

1.1选题目的和选题意义

1.1.1选题目的

现代社会,信息高度发达、各种社会现象交错并存,人的行为意识不可避免受到各种现象的影响和制约。当今中国社会生活的一个突出特征是矛后多兀化,多样性,多兀化胜格,多兀化经济体制,多兀化文化等层出不穷。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提到:“最简单的经济范畴……只能作为一个具体的、生动的既定整体的抽象的单方面的关系而存在。”1这一方面说明经济因素的地位,另一方面表明社会是个复杂的范畴,是由存在着一定相关关系的许多因素组成的有结构整体。毛泽东和阿尔都塞都是研究社会矛后多兀性的著名学者。毛泽东的矛后观主要体现在《矛后论》中,而阿尔都塞的社会历史矛后观体现在其著作《保卫马克思》的《矛后与多兀决定》和《关十唯物辩证法》两篇文章中,并重点总结为多兀决定论。矛后学说一直是一个研究热点,而矛后多兀是矛后学说研究中的一种理论发展趋势,并b.也是一个具有研究意义的课题。

多兀也是本人感兴趣的,在研究生阶段,多篇论文都是关十多兀性的,例如多兀文化、多兀政治等。笔者在研读阿尔都塞和毛泽东的著作时,发现阿尔都塞多兀决定论和毛泽东的《矛后论》中的矛后观都是哲学领域内研究社会发展与事物发展状况的分析与预测的,重点是社会矛后的发展规律,探讨社会发展的动因,而 b‘阿尔都塞在论述其多兀决定论时多次提到毛泽东的《矛后论》中的矛后观,并对其大部分予以很高的评价。但两种思想在理解经济因素的地位以及矛后的实质等方面还是存在着一些分歧。毛泽东《矛后论》中的矛后观和阿尔都塞多兀决定论分别代表中西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文将这两种思想进行比较,就是要探讨社会矛后的发展规律,明确组成社会矛后的各个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也使我们感觉到东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交流。考察二者之间的关系就为我们思考马克思主义打开了一个新的视域,二者同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成果,使我们看到在当今西方马克思主义强势影响的同时,中国的思想理论因素也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中的影响,从而很好地促进了东西马克思主义的对话和融合。同时也让我们获得多兀社会的真谛,从而更好地解决现在多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在和谐社会中稳步前行。

.2选题意义

(一)理论意义

毛泽东在《矛后论》中把马克思主义矛后学说与中国传统哲学、中国革命具体实践、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这二者相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弘扬了马克思主义矛后学说,并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典范。而阿尔都塞是典型的“毛主义倾}句”分子,他在撰写著作《保卫马克思》里的《矛后与多兀决定》以及《关十唯物辩证法》时多处引用毛泽东矛后论中的矛后观点,也对其进行了分析和正面评价,这说明毛泽东的矛后思想对其影响颇深,这使我们一方面从另一种视角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也我们见识到在西方哲学家眼中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还可以说明以毛泽东思想为代表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有自己的优势的,值得西方马克思主义去借鉴和参考,这对当今哲学在西方的说法给以一扮反击;另一方面通过对两者思想的比较,找到联接点,我们看到了中西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对话和融合,这有利十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扬光大,也是把毛泽东哲学研究引入新的理论分析模式的一种大胆尝试,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国际化,同时更加深刻体会和深层理解马恩经典原著中的经典理论,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二)现实意义

我国尚处十社会转型阶段,社会的各个因素都是作为转型社会的变量,任何一个变量的变化都会引起整体社会的变化。我们只有对社会的各种因素进行深度分析,了解每个因素的作用以及其他要素的关系,特别是处理好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关系,才可能避免在探索和开辟现代新形势时走过多的弯路。比较这两种理论,发现其中的优劣式,有助十我们梳理现代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发展轨迹,从而掌握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川页应时代的要求,加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尽快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正确协调和处理各种突发性事件,构建和谐社会,进而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毛泽东的矛后观和阿尔都塞多兀决定论的比较研究的可行性说明

刘家和先生在谈到历史比较研究的问题时指出,“比较”研究就是对十不同对象进行的互为参照的研究,其基本功能在十“明同异”,从同中见异,从异中见同。他提出历史比较研究有两种取向,一种是横向的共时性(Synchronic)比较,一种是纵向的历时性(Diachronic)比较。1本文的研究对象毛泽东矛后观与阿尔都塞的多兀决定论分属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与西方结构马克思主义文化,二者生活历经的历史时段大致相同,即以长延性的广阔视角观之,因此二者的比较属十同一历史时期内的横向的共时性比较。


参考文献

1.[德]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M].顾良译.商务印书馆,1984
2.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1
3.施密特.历史与结构[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
4.安德森.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M].人民出版社,1981
5.孟登迎.意识形态与主体建构[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罗森塔尔·尤金.简明哲学辞典[M].二联书店,1973
8.今村仁司.阿尔都塞一认识论的断裂[M].牛建科译.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9.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10.诺曼·莱文.辩证法的内部对话[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
11.张一兵.问题式、症候阅读和意识形态[M].中央编译局出版社,2003
12.尼科斯·普兰查斯.政治权力与社会阶级[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13.冯友兰.中国现代哲学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8
14.康福斯.辩证唯物主义[M].二联书店,1958
15.麦克莱伦.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东方出版社,1986
16.吉布森一格雷汉姆.资本主义的终结一一关十政治经济学的女性主义批判.社会
17.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18.孙宝义.毛泽东的读书生活[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3.P36
19.邱守娟.毛泽东的思想历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P162
20.土文虎.《矛后论》体系新探[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0(4)
21.孟登迎.阿尔都塞论中国[[J].国外理论动态,2002 (8)
22.肖虹.阿尔都塞的“多兀决定”概念田.邢台学院学报,2007 (1)

摘要 4-5
Abstract 5
1 绪论 8-19
1.1 选题目的和选题意义 8-11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1-17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17
1.4 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17-19
2 毛泽东的矛盾观和阿尔都塞的多元决定论 19-27
2.1 矛盾观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渊源 19-22
2.2 矛盾观的主要内容 22-23
2.3 多元决定论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渊源 23-25
2.4 多元决定论的主要内容 25-27
3 毛泽东矛盾观与阿尔都塞多元决定论的相同 27-34
3.1 矛盾的复杂性与多元性 27-29
3.2 矛盾的主导性与结构性 29-31
3.3 矛盾的转化与转移 31-34
4 毛泽东矛盾观和阿尔都塞多元决定论的不同 34-41
4.1 在唯物辩证法方面的分歧 34-38
4.2 在历史唯物主义方面的分歧 38-41
5 评价与启示 41-44
5.1 评价 41-42
5.2 启示 42-44
6 结语 44-45
致谢 45-46
参考文献 46-50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50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