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总量一直保持持续增长状态,并且在日后较长的一段时期内都将以“加速扶持新的发展动能成长,改良提升传统固有长处”为主题,寻求国民经济进一步增长。对产业范畴内的经济增长要求,国家提出五点要求,即坚守“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这五点,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繁荣新动力,继而实现提高并增加传统动能质量和效率、旧结构升级和新产业诞生、新动能革新启动培育发展相结合的发展目标.
产业园区作为产业集聚扩张发展的最重要载体,对我国地方经济有着巨大的影响,产业园区是城市产业集中的空间表现形态,肩负着重要产业职能,是地区产业发展、调整和优化的重要空间集聚形态,承担着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促进工业化、城市化等多项重要使命。
随着产业的高速发展,产业园区作为一个关键平台,既能实现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又能推动高新技术产业诞生和壮大以及加快产业聚集[2]。所以,产业园区的发展势头和发展前景也备受关注,甚至有许多房地产商也纷纷转型,将“园区地产”作为重要发展方向。各类产业园区的过度开发建设,导致市场竞争越发白热化,在开发与运营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例如部分开发商盲从其他开发商进行产业园区开发,且在开发园区的过程中过度依赖政府的土地优惠政策,这就导致了许多园区缺乏自我调控能力,土地利用率不高等弊端。在产业园区高速发展的背后,也暗含着产业无特色,园区不具备齐全的设施,提供的产业服务不具时效性等薄弱环节,都会有碍园区的进一步发展。
.......................
1.2 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产业园区在我国的起步较晚,产业园区及相关理论和应用研究也较为缺乏。本课题通过研究产业园的相关理论、在国内外园区发展路径等研究和实践现状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独到的研究路径和对策研究,并运用分析工具对 HX 高端装备综合产业园所处环境全面分析,为相关产业园发展提出具有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旨在丰富我国汽车产业园区多元发展理论。
现实意义:HX 高端装备综合产业园是东北地区较早的产业园区发展模式,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近些年来供给侧改革实践要求,现有产业园区还存在着与当前经济发展阶段不相适应的诸多问题和难题。本文以实证研究为基础,紧紧抓住时代脉搏,对现有产业园面临的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旨在探索园区未来发展路径和对策,一定会为同行业其他园区提供了实践价值和和参考意义。
.......................
第 2 章 产业发展相关理论综述
2.1 产业集群理论
马歇尔(1902)从三分角度对产业的区域性聚焦进行了说明,即劳动力市场共享、中间产品投入和技术外溢,他认为推动产业聚焦现象产生的原因是聚焦形成的外在条件,他的这番认识为产业集群理论的研究做出了开创性贡献[3]。韦伯的观点是从空间地理的角度来研究,特定产业在空间上、区域内聚集、是集聚经济一种体现形式;有关联性的企业和机构在特定区域聚集在一起[4]。迪泰(DTL,1998)认为产业集群现象的出现是因为有一种纽带联系着各产业,形成互相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而这种纽带可以是市场的也可以是非市场的[5]。汉弗莱(Humphrey J.,2000)从全球化角度对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指出产业集群升级的表现形式为集聚在某一特定区域的企业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对自身生产进行改良,以提高生产效果和生产品质,从而具备强大的竞争优势,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国内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研究产业集群,国内学者对产业集群概念的理解从不同的角度也都有各自的看法,但界定内涵基本一致:北京大学王缉慈教授是我较早一批研究产业集群现象的学者,王教授指出在特定的地区布局中聚集大量的专业化企业及与之相关的机构,并形成合作关系,这种关系将,根植于当地不断创新的社会文化创新中[7];魏后凯(2006)认为产业集群是一定数量且相互经济关联的企业在某个区域内,形成有机体的产业群落[8];曾忠禄(1997)认为产业集群就是在特定的区域内一些相关产业合作形成的共同体[9]。国内有些学者将产业集群与发展与升级路径相结合进行了研究,张新芝,孔凡斌,王圣云(2017)以江西省产业园为例 ,对工业园区发展及产业集群现状进行总结,并提出发展路径,江西省产业转型升级需要集中优势资源,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绿色工业,深化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加快园区体制机制改革[10]。杨凌(2013)以产业集群为导向对工业园发展轨迹进行研究,产业集群经历不同阶段,根据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采取相应的促进策略,从而来推动园区内形成产业集群和促进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11]。熊倬(2018)以江西汽车零部件企业产业集群升级路径出发,对我国汽车零部件集群关键问题进行探索,分析中小企业集群升级背景及对策,开拓市场、技术改造、科技创新、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产业集群路径升级。
.......................
2.2 增长极理论
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 佩鲁(Francois Perroux)在 20 世纪 50 年代《经济空间:理论与应用》一书中提出了“增长极”的理论[13]。增长极理论认为在特定的区域引入具有推动性的产业,则这个区域内会产生一个生长节点,出现聚集经济现象,从而促进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这里的推动性产业指的是优势经济产业,与周围经济环境相结合,它自身的增长与创新能够引领其他产业单位进行生长。西班牙经济学家拉苏恩(J R Lasuen)认为“增长极是环绕着指定的主导部门发挥效力的,它主要是将主导产业及其相关联系起来,在特定区域形成产业群,这样就可使该区域比极地外的产业发展更快”[14]。美国学者赫希曼(A O Hirshman)认为各个行业之间互相利用,每一个行业都会受到前一行业在此阶段产生的经济利用,同样每一行业在利用外部经济利益时,也产生可被其他企业利用的利益。
侯家营(2000)认为区位经济、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三大经济都会受增长极地的影响,增长极因积累性循环的效果不同,对其周边地区的发展也会带来不同的作用,当回波效应小于扩散效应时,增长极发挥促进区域发展的作用,当回波效应大于扩散效应时,增长极便会拉大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16]。梁吉义(2009)认为由于增长极理论基于不平衡增长理论,适用范围广,更加适合应用于不发达国家,并且利于政府作用发挥[17]。张晓宇,曾德超(2013)以增长极理论为基础,对中国区域经济进行研究,将二维平面划分拓展为三维空间划分,能过剖析经济增长的微观结构对我国各省份进行经济区域划分[18]。刘茂松(2016)提高新经济地理认识,培育重要增长极体系,实现区域一体化集聚发展[19];贾中华(2016)认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创新能力和高超技术,且增长极不是一种平衡发展的经济理论,而是通过极地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从而全面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
第 3 章 HX 高端装备综合产业园现状分析 .................... 11
3.1 产业园概况 .............................. 11
3.2 产业园现状 ....................... 13
3.3 HX 高端装备综合产业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14
第 4 章 HX 高端装备综合产业园的 SWOT 分析 ............... 17
4.1 HX 高端装备综合产业园的优势 ................ 17
4.1.1 产业环境宏观优势 ............................ 17
4.1.2 投资主体行业影响力优势 ........................ 18
第 5 章 HX 高端装备综合产业园创新发展思路 .............................. 26
5.1 HX 高端装备综合产业园重新顶层设计 ................................ 27
5.1.1 以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行业作为产业定位 ......................... 27
5.1.2 以行业龙头企业为招商目标推动产业集群打造 ....................... 28
第 5 章 HX 高端装备综合产业园创新发展思路
5.1 HX 高端装备综合产业园重新顶层设计
通过前文所面临的环境及问题并结合 SWOT 对产业园的具体分析可得出,HX 高端装备综合产业园未来的发展重新顶层设计,全链条设计,一体化实施,做好产业规划,对产业方向进行调整,明确招商目标。抓住国家战略机遇,创新招商模式,实现高质量企业迅速聚集,将 HX 高端装备综合产业园打造成专业的“整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推动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同时,加快改进园区综合配套设施不足,提升园区增值服务能力,完善园区产业服务体系,搭建产业服务平台,增强创新服务能力,对园区的发展形成有效支撑,通过产业孵化、产业服务、产业金融、产业投资、产业运营等创造产业的价值,形成可以盈利的经营模式,在顶层设计上贯穿整体运营,最终围绕主导产业,创造自身价值构建产业生态圈。
5.1.1 以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行业作为产业定位
一是充分利用区位优势。HX 高端装备综合产业园东临沈大高速,北至浑河,沈四环由园区南侧环区而过,距离市中心约 25 公里,距离阳桃仙机场约 15 公里,进入沈阳环城高速只需 5 分钟,连通苏家屯区主城和 HX 高端装备综合产业园东西纵贯线,总长度 4 公里,双向八车道,宽 100 米;南接环,北通铁西,沈水新城南北纵贯线,总长度 10 公里,双向八车道,宽 90 米,到达宝马铁西工厂仅需 20 分钟车程,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能够最大程度满足整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企业对生产位置及大型车辆物流配送对距离上、空间上的要求。
......................
第 6 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