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工商管理论文,本文分别对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企业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我国上市公司合理利用股权激励机制、抑制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提供指导。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股权激励是一种以公司股票为标的长期激励机制,是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解决现代企业委托代理问题,促使经营者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从而实现企业稳定发展的长期目标。上世纪 60 年代,股权激励作为西方国家企业管理者的主要报酬方式,受到西方资本市场的青睐,成为一大发展趋势。我国股权激励制度发展较晚,经历了 2005 年的股权分置改革后,资本市场日益完善,股权激励制度才逐渐建立。2005年 12 月 31 日中国证监会颁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使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有法可依,为我国企业施行股权激励制度营造了良好的条件,股权激励机制开始在我国上市公司普及开来。近年来,我国施行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数量逐年增长,2017 年 A 股上市公司共披露 447 例股权激励草案,相比于 2016 年的 272 例增长64.3%。
然而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股权激励将管理层的利益和企业利益捆绑在一起,能够降低代理成本、推动业绩增长,实现利益趋同效应,促进上市公司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基于信息不对称,股权激励会产生机会主义行为效应,导致管理层为提高会计盈余和股票价格采取一定措施操纵盈余,谋取自身利益最大化。这是因为我国股权激励制度通常设置业绩考核指标作为行权条件,管理层只有满足既定的指标要求,才能行使股权获得额外收益。例如,2018 年 2 月 11 日,中国联通发布的股权激励计划中规定:第一解锁期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 4.4%、利润总额增长率不低于 65.4%、当年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 2%,第二、三解锁期的条件更为严格。为达到行权条件,企业管理人员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股权激励制度已成为高管利益输送的新通道。近年来,身处垄断行业的中石油某子公司行权期公司业绩和股权激励行权条件完美匹配,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副总裁分别获益 1.47 亿港元、1.17 亿港元和 5874万港元。这种现象并不是孤例,截至 2017 年底,沪深股市 415 家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得以实施,这些公司普遍存在一定幅度的盈余管理行为,通过不断变更会计估计、选择“适当的”会计政策、调整报表平滑利润,甚至安排损害企业价值的真实交易活动等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将业绩提升以迎合股权激励行权条件。
...........................
1.2.1 研究思路
本文在全面梳理了股权激励、盈余管理、企业生命周期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我国 2012-2016 年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不同企业生命周期阶段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本文的总体研究思路是:
(1)首先,介绍基于生命周期视角的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这一选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本文可能存在的创新点。
(2)其次,对国内外期权激励、盈余管理、企业生命周期的相关理论以及研究三者两两之间关系的文献进行梳理和评价,并基于此,对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同时提出研究假设。
(3)再次,选取 2012-2016 年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并划分生命周期,对本文研究变量的定义和计量方法进行说明,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对不同生命周期阶段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回归分析。
(4)最后,对本文实证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并根据相关结论对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同时,指出本文的研究不足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
2 文献综述
2.1 股权激励、盈余管理和企业生命周期的理论综述
2.1.1 股权激励
(1)股权激励的界定
股权激励起源于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随着公司治理制度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对股权激励的相关研究也相对完善。一种普遍的观点 Agrawal(2005)认为股权激励是企业为了降低委托代理成本、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鼓励经营者更好地为企业服务,通过持股方式将经营者的报酬与企业所有者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一种长期激励方法。股权激励制度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2005 年 12 月 31 日,中国证监会颁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标志着股权激励制度在我国正式建立,并得到了法律的最终认可。近年来,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政策,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数目也逐年增加,为我国股权激励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可能。
一份完整的股权激励方案有九大要素需要考虑,每一种具体的因素都会对激励效果产生影响。这九大要素分别有:①激励目的,即股权激励方案应达到的效果。只有明确了激励目的才能确定相应的激励对象,选择合适的激励模式和实施程序;②激励的对象,主要有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和其他员工。考虑到目前我国现阶段股权激励的对象主要是管理层,而本文主要研究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盈余管理又是管理层对企业盈余进行操纵从而影响报表盈余的行为,普通员工并不能直接对报表盈余产生影响,所以本文所研究的股权激励是针对管理层的股权激励;③激励模式;④激励数量;⑤行权价格,是激励对象行权时购买公司股票的价格。⑥时间安排;⑦行权条件,是被激励对象获得股权激励必须满足或达到的条件,我国上市公司大多以绩效考核指标作为股权激励的行权条件。⑧激励来源,是指确定股权激励的股票来源和资金来源。⑨管理机制,即制定出一系列的管理机制保证股权激励的有效实施。本文基于股权激励方案的九种影响因素,结合我国股权激励机制的实施现状,认为激励数量、激励模式、时间安排最为关键,并以这些方面为切入点研究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
2.2 股权激励、盈余管理和企业生命周期的关系综述
2.2.1 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
(1)股权激励与应计盈余管理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主要是指股权激励与应计盈余管理的关系,国外研究基本得到二者呈正相关的答案,但国内尚未得出统一结论。
①股权激励与应计盈余管理正相关
Watts 和 Zimmerman(1986)认为薪酬契约是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薪酬激励是引发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的关键因素。Leininger(1989)认为高管人员是公司财务信息的直接制造人,通过股权激励将有权持股,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会对公司盈余进行操纵甚至财务造假,影响公司对外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Collins 和 Hribar(2000)通过研究发现公司管理层为达到股权激励行权条件、赚取股票价值差额收益,会对公司盈余进行操纵。Bergstresser 和 Philippon(2006)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公司管理层薪酬水平与应计盈余管理行为呈正相关,且公司高管所持股权或股票占薪资总额比例越大,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越大。Sun(2013)研究证明高管薪酬水平同企业业绩挂钩会使管理层操纵会计利润进行应计盈余管理行为的概率加大。
朱星文(2008)[45]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将上市公司会计业绩指标与管理层薪酬水平相联系的股权激励制度,会诱发企业高管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进行应计盈余管理的行为。罗富碧(2009)[46]通过将股权激励因素、会计盈余操纵以及内部监管设为相关变量建立模型,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数据显示股权激励与会计盈余操纵存在正相关的关系。耿照源(2009)[47]通过对比发现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报表业绩显著高于未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而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来自于管理层的应计盈余管理行为。刘长奎(2014)[48]以我国 2009-2011 年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建立模型实证研究了股权激励对应计盈余管理的影响。该研究将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样本组和未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对照组数据进行配对检验分析,对比验证了股权激励对高管应计盈余管理行为的正向作用。通过实证分析还验证了股权激励方案发布后,管理层进行应计盈余管理的动机更强烈。
.........................
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8
3.1 成长期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18
3.1.1 成长期股权激励程度与盈余管理.................... 18
3.1.2 成长期股权激励时长与盈余管理................. 19
4 研究设计............................ 23
4.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23
4.2 企业生命周期的划分................... 23
5 实证结果及分析..................... 29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29
5.1.1 不同企业生命周期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29
5.1.2 不同股权激励模式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30
5 实证结果及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1.1 不同企业生命周期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 5.1 为各样本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其中,成长期样本公司应计盈余管理 absAM 平均水平为 0.0621,成熟期样本公司应计盈余管理 absAM平均水平为 0.0561,前者大于后者,说明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应计盈余管理程度较大。成长期样本公司销售操纵 absRM_CFO 平均水平为 0.0655,生产操纵 absRM_PROD 平均水平为 0.0933,费用操纵 absRM_DISEXP 平均水平为 0.0586,综合真实盈余管理 absRM平均水平为 0.1824。成熟期样本公司销售操纵 absRM_CFO 平均水平为 0.0741,生产操纵 absRM_PROD 平均水平为 0.1121,费用操纵 absRM_DISEXP 平均水平为 0.0707,综合真实盈余管理 absRM 平均水平为 0.2248,均大于成长期样本水平,原因可能是处于成熟期企业股权激励的程度不够大,不能激发股权激励对高管的利益趋同效应。成长期企业真实盈余管理 absRM 最小值仅为 0.0005,最大值达到 1.5022,差距较大,说明我国上市公司高管真实盈余管理行为普遍存在,且不同企业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成长期样本公司整体盈余管理 absEM 平均水平为 0.2227,成熟期样本公司整体盈余管理 absEM平均水平为 0.2367,可见成熟期企业整体盈余管理水平高于成长期,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处于成熟期的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较高。
.........................
6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本文从企业生命周期的视角出发,对股权激励、盈余管理、企业生命周期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梳理,选取我国 2012-2016 年 895 家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现金流组合方法把样本划分为成长期(685 家)和成熟期(210 家)两组,基于股权激励方案的多个影响因素,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处于不同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不同股权激励模式下,股权激励程度、股权激励时长对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水平的影响。得出以下主要研究结论:
(1)处于成长期的企业,股权激励程度与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均显著正相关;股权激励时长与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水平关系均不显著;采用股票期权模式较限制性股票模式更容易引发管理层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行为。
(2)处于成熟期的企业,股权激励程度与应计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与真实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与整体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股权激励时长与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水平均显著负相关;采用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模式对应计盈余管理的影响差异不大,采用股票期权模式较限制性股票期权更能抑制管理层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从而抑制整体盈余管理水平。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大多已通过初创期,衰退期的企业盈余管理资本市场动机更强,本文只研究了成长期和成熟期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但可以发现,在企业成长期和成熟期不同的阶段,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存在较大差异。企业在制定股权激励方案时,应综合考虑企业生命周期特征的影响。
参考文献(略)
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工商管理关系研究——基于生命周期视角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工商管理文章
- 航空安保管理体系在LJW机场的工商管理应用
- 民营加油站竞争力提升工商管理研究—以S省A
- 河北省A大学独立学院辅导员绩效工商管理问
- 一带一路背景下郑州物流业战略选择及保障措
- H公司代工模式的转型路径与对策工商管理研
- 在线评论影响图书销量的工商管理实证研究
- H汽车零部件公司产品研发项目管理存在的问
- 汉语国际推广少林武术基地人力资源开发工商
- M珠宝公司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工商管理研究
- SN上海公司库存工商管理研究
- 基于情境效应的招聘决策行为工商管理研究
- 高管薪酬激励、市场化程度与企业研发投资工
- X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体系优化工商管理研究
- 共享电动汽车分时租赁的消费者信任工商管理
- 昌乐县事业单位绩效工资体系优化设计工商管
-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与企业创新工商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