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1.1 落实国家课程建设相关文件要求
2001 年,国家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 16 条规定:“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1自 2001 年教育部启动课程改革以来,便拉开了三级课程分级管理的序幕。对于培智教育而言,相对发达地区开始了校本课程建设的探索。但是对国内大部分培智学校而言,直至 2007 年,国家教育部颁发《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简称课程设置方案),才有了第一个指导学校课程建设的指南性文件。课程设置方案强调在实行国家课程的同时,倡导因地制宜设置地方性课程和校本课程,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培智学校学生的发展需求。2016 年底,教育部正式颁发《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培智学校课程建设与实施的第二份指南性文件出台。在 2017 年,七部委联合颁布的《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 年)》明确要求,将新课标的有关培训统筹纳入“国培计划”。要求各地各学校组织开展课程标准培训,深入解读课标,加强特殊教育课程资源建设,丰富特殊教育课程资源。22017 年,国务院颁布《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逐步健全特殊教育课程教材体系”。
由国家陆续出台的课程建设文件可窥,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建设与实践已然成为党和国家在当前阶段提出的必然要求,而校本课程管理也伴随其间。
......................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培智校本课程理论与研究相较普通教育而言,起步较晚,发展较慢,西部地区相关培智学校的课程管理研究更显薄弱。本研究试图基于对 S 学校培智校本课程管理进行个案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提出结论与改进建议。在目前全国各地培智学校校本课程改革火热进行之际,通过对 S 学校的个案分析,为培智学校校本课程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为提高培智学校课程质量贡献一己之力。
1.2.2 实践意义
1.2.2.1 提高 S 学校校本课程管理质量
笔者为 S 学校课程管理人员,期待通过本研究发现 S 学校校本课程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期促进课程管理的质量提升,服务笔者的实际工作,推动 S 学校内涵发展。
1.2.2.2 提升 S 学校教师课程管理的能力
在培智学校中,教师就是课程开发的躬行者。他们是最熟悉学生实情的一群人,由他们之手,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培智校本课程,课程全程操作都会了然于胸。通过研究提升对课程全程的管理,能有效促进教师根据学生能力建设校本课程的能力,让教研、科研落到实处。
1.2.2.3 提供培智学校校本课程管理的范例
S 学校所在地 S 区,区委、区政府以及教育行政部门重视发展特殊教育,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S 学校的发展在中西部地区,具有较强的引领示范作用,具有较典型的代表性。以 S 学校为个案进行实践研究,探索 S 学校培智校本课程管理的现状,找出问题和对策,研究结果将对同类地区同类学校开展适合本校校本课程管理工作提供一定借鉴。
..........................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个案学校S 学校位于 C 市 S 区,创办于 1993 年,是区域内唯一一所特殊教育学校。S 学校占地面积 21 亩,建筑面积 7 千余平方米。S 学校为户籍内身心障碍学生提供从学前到职高阶段 15 年免费教育。现有培智部教学班级 12 个,在校学生 156 名,教师 47 名。
在国家培智课程标准试行版面世、区域课程建设新要求、学校发展、学生需求的背景下,S 学校 2014 年春启动培智校本课程开发拉开序幕。前期 S 学校对试行版和正式版国家课标进行比较,发现因为分别采用分领域和分学科的形式,导致其在体例上有较大差异,内容方面在课程组织形式、课程设置、课程目标等有较大差异。试行版课标是依据学生能力发展的三大领域发展来构建的;正式版课标是依据7+5 门学科来构建的,与课程设置方案一脉相承。目前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大多使用该版本进行评量和教学活动。1因此 S 学校结合学生实情也选择采用试行版课标指导校本课程。之后,S 学校由校长牵头组建校本课程开发主研团队,其核心任务是开发培智校本课程,指导教师实施、评价校本课程,主要负责“专业”的事情;学校教导处主要负责课程实施和评价过程中具体情况的督导、检查、考核,负责“行政”的事情。本研究的对象 S 学校校本课程的管理情况,就是由 S 学校教导处全面负责。
..........................
2.2 研究思路
本研究主要采用调查法对 S 学校的课程管理现状进行了解。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和课堂观察结果,进一步深入访谈,梳理出在课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问题的归因,提出切实可行的调整策略,提升课程管理的实效。具体的研究思路框架如图 2.1:
...............................
3.1 S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管理的现状 .............................. 21
3.1.1 教师解读国家课程的现状 ............................... 21
3.1.2 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 .......................... 22
4 S 学校校本课程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 36
4.1 校本课程管理机制缺乏系统建设 .................................. 36
4.2 校本研修缺乏整体规划与系统实施 ............................... 37
5 培智学校校本课程管理的建议 ............................... 41
5.1 完善培智学校校本课程管理机制 ............................. 41
5.1.1 增设班级首席教师,平衡校本课程管理的科层化与扁平化 ......................... 41
5.1.2 建立制度执行机制,增强培智校本课程管理制度执行力 ............................. 42
5 培智学校校本课程管理的建议
5.1 完善培智学校校本课程管理机制
通过第四章对校本课程问题及成因的分析,发现贯穿校本课程管理全程的管理机制的缺位是最重要的原因。校本课程管理就是对校本课程各个环节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评价等。提高校本课程各部分各环节管理效能的前提,就是建立科学系统的校本课程管理机制。校本课程管理机制包含对校本课程管理系统的组织结构,以及制约机制、保障机制、激励机制的构建,完善校本课程管理机制,能有效促进校本课程管理的成效。
5.1.1 增设班级首席教师,平衡校本课程管理的科层化与扁平化
学校现有的课程管理层级包含决策者、管理者、执行者三级,分别对应校长、教导处、教研组。科层化设置管理层级能极大提高行政工作的效率,让决策层的指令能及时在执行层面完成,但同时存在的弊端是过度强调从上往下的指令执行,忽视了一线教师作为校本课程的管理主体的专业性与自主性,缺乏校本课程管理中由下至上的建设与运行。
建议在学校班级中设立班级教学首席教师,将学校校本课程管理的层级体系完善为四级。班级首席教师可以保障行政命令在最小单位的落实,也可以发挥班本课程管理的主动性,从最小单位上进行专业探索与实践,由下至上推动学校校本课程管理的实效。具体来说,学校校本课程管理的四层级体系包含校级领导管理、教导处管理、教研组管理和首席教师管理,如图 5.1 所示。
...........................
6 结语
随着新课标的出台,各地培智学校的校本课程建设如火如荼,这是培智学校发展的新机遇。课程是学校发展的命脉,课程管理就是把握这条命脉的决胜关键,科学有效的课程管理能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良性发展。
本研究的个案 S 学校的校本课程是在培智课标指导下校本化地实施国家课程的过程。本研究从培智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和评价三个环节来探索培智校本课程的管理现状及问题。笔者在 S 学校的工作除了一线教学,也是学校校本课程的管理者,亟待本研究的结论能为笔者的工作提供一些思路。从研究结果来看,基本达到了这一目的。通过研究发现,S 学校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主研团队完成基础开发,主研教师的专业水平既反映在校本课程的质量上,在开发过程中缺乏专业引领和科学管理,尤其缺少后续课程方面专家的论证;虽然在后期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体现出来比较完整的结构,校本课程目标也基本符合 S 学校学生的发展需求,贯穿了个别化教育的核心理念,但落实效果仍欠佳,这些都受到管理者理念不够、教师专业性不足、管理系统性欠缺的限制;且在校本课程管理的全过程中,缺乏一套系统专业的机制对校本课程进行管理。
当然,笔落此处驻足回望,本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第一,笔者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对校本课程管理的理论研究能力有限,讨论不够广不够深便开始了后续的研究;第二,课程管理的维度有多种划分方式,本研究采用的是按照校本课程建设的环节(开发-实施-评价)来划分,还有从理念、内容、方法、资源等方面进行划分的,在本研究中涉及较少;第三,本研究的核心是校本课程管理,因各学校的校本课程各有不同,尤其是培智学校更是如此,因此并未采用大样本的调查,而仅以一所学校为个案进行讨论,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加观察的形式,所得结论更多服务于 S 学校课程管理工作的提升,可供借鉴参考有限,此为一憾。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