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及增长,我国民众生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已经正式进入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1。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评价已经产生了新的定义,对自身所享受的公共服务也有了新的认知和新的需求。笔者认为这种不对等的矛盾也存在于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领域。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条件的提高,之前人民群众更多的是对义务教育普及的需求,而现在,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已经很高了。这种情况下,对于义务教育的工作、教育质量的要求成为了人民群众对于教育的新需求,教育均衡发展成为了社会新需求。教育是关于国家强弱兴衰的关键因素,也是一个国家的基础事业。义务教育是中国国民教育的基础因素,至关重要,它是我国教育事业最基础的环节和最重要的部分,是国家各项事业的智力支撑。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我国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考虑到笔者出生在贵州,在贵州有幸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三年高中教育及六年大学教育,目前也在贵州政府教育部门工作。笔者深深认识到贵州区县教育的现状,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师资水平有限,信息化建设难度大等现实状况。怀着对贵州地区浓浓的乡情,加之本人工作性质和内容的影响,笔者在本论文中主要以贵州省 A 市 P 区为研究重点,对该地区进行系统的研究。
............................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相关概念界定
1.义务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条明文规定,“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中国民国时期的文盲率据考是 80%,新中国之初,党中央就把义务教育作为重点工作开展,把义务教育年限时间扩展至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即小学到初中的九年时间,体现了我国“再穷不能穷教育”的坚定理念。
我国义务教育具有免费性、普及性、强制性三大特点。
免费性:我国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实行免费政策,不收取学费、杂费等。
普及性:我国的每个适龄学童都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不受民族、性别、宗教、家庭条件等条件限制,坚持公平、公正、公开。
强制性:上至国家,下至家庭,每个人都要遵守,义务教育是要受到法律管辖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4)指出:“义务教育是由国家的想法或法律规定必须强制执行的教育”。
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就是对公共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对于个体而言,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机会和质量上基本均衡,在权利公平的基础上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学校而言,指在区域、城乡、校级实现教育资源配置的基本均衡.”
均衡发展实现的主要途径是以政府为主导的。我们要科学地认识和理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和原则,这样才有利于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及教师等参与者做出合理有效的判断和行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1)均衡发展不等于教育平均化。教育平等指入学机会平等和教育过程平等,而并非教育结果平等,教育结构平等也是不可能通过政策层面实现的。“教育平等并不是平均化。平均化会造成另外一种意义上的不平等1。”
(2)均衡发展不等于划一发展。均衡发展并不是指完全按照一种模式去规划所有学校,“千面一校”。地方政府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考虑不同学校的不同情况,给适龄儿童提供多样化的教育选择,尊重差异、鼓励差异。
..............................
二、贵州省 A 市 P 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证调查
(一)P 区经济社会及教育发展概述
P 区是贵州省 A 市的一个市级辖区,2015 年经国务院批复撤原本的 P 县改为 A 市 P 区。该区历来区位优秀较为明显,战略位置十分重要。P 区东临省会贵阳,西临西秀区,北靠毕节市织金县,是贵安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节点城市,素有“西部黄金通道,黔中文化走廊”之称。区总面积 741 平方公里,人口 28.42 万,全区共辖 9 个乡(镇、街道)。2013 年,全区生产总值 73.29 亿元,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全区主要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类型,经济实力较为薄弱。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改革开放不断深入,P 区经济发展良好。2018 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37.32 亿元,9 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复 P 区退出贫困县名单。
长期以来,P 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注重把教育作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把实现教育公平推进为社会最大的公平。P 区政府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坚持将教育事业实实在在地纳入该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目前 P 区政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在推进过程中,存在着个别问题,但是该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建设工作搭建良好。截止 2018 年,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92 所,其中:小学 78 所,其中完全小学65 所(民办小学 1 所),教学点 13 个,在校生 24983 人,专任教师 1447 人;初级中学 9 所,
九年一贯制学校 4 所,小学附设初中班 1 所,在校生 10690 人,专任教师 749 人;职业学校1 所,在校生 1732 人,专任教师 49 人;特殊教育学校 1 所,在校生 132 人,专任教师 12 人。全区小学入学率 99.94%,初中入学率 95.71%,“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 92.57%,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95.06%,小学、初中辍学率分别为 0.65%,中职流失率 5.93%,均在指标控制线内。
...............................
(二)P 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调研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我国到 2020 年前,各区域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在全国范围内都得到基本实现,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都应该有所提高。同时,2012 年,在《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中,国务院明确指出“要总体考虑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状态和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注重公平和质量,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保障内容,提高保障水平。”
教育部响应国家号召,建立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的评估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市、区)的评估认定工作。2012 年,教育部制定和下发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性办法》,明文规定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分为三个层面:初步均衡、基本均衡和优质均衡。贵州省在接到上级指示后,快速建立班组开展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市、区)的评估认定工作:一、明确了县域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县的评估认定指标,应在其 80%以上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达到标准后,由市(州)对县域义务教育学校校际间均衡状况评估和对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行评估;二、以学校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等 9 项指标作为县域义务教育学校的重点考核项目;三、规定对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行一票否决制。A 市在省工作组的领导下,也快速开展了该市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认定工作。P 区作为 A 市的一个重要区县,于 2017 年 12 月接受了教育部督导组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检查认定工作。
为了深入了解 A 市 P 区城乡义务教育发展情况,找出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原因,提出对应的措施和建议,为贵州省其它区县义务教育均衡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笔者前往 P 区教育和科技局、学校,通过搜集数据资料和访谈的形式,对 P 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做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笔者因工作原因,全程参与了 P 区在迎接教育部评估检查认定工作的有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的实地调研工作,走访了 P 区多所学校,采用“听、看、查、访”的方式,现场座谈、听取汇报、实地走访相结合,了解了 P 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结合调研及相关文献、数据的整理,现总结了 P 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情况简要如下:
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制定的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要求,本次调研主要围绕中小学办学情况、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县域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发展情况和公众满意度调查情况等四个方面展开。
............................
三、P 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5
(一)P 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 ................................... 25
1.教育经费投入有限,历史欠账过多,办学条件不足 ................................... 25
2.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城乡、校际间师资差距较大 ................................... 27
四、推进 P 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 ................................ 35
(一)强化政府服务意识,保证教育资金分配均衡 ............................ 36
1.强化政府主体职责,重视教育资源配置 ......................... 36
2.完善教育财政制度,保障教育经费投入 ................................ 36
四、推进 P 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
(一)强化政府服务意识,保证教育资金分配均衡
针对上文所做原因分析,可以看到该区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当地政府对教育资金投入不足,政府主体意识缺乏。而除了发展当地经济从根本上解决教育投入问题外,还应该注重强化政府主体意识和立法保障教育经费投入两个方面。结合前文所提及的服务型政府理论和教育资源分配理论,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是社会公共产品,政府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政府及相关教育部门都应高度重视政府的主人翁角色。
1.强化政府主体职责,重视教育资源配置
2004 年,我国从开始实现分税制度以来,即推进了“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县级政府、区域政府要承担起本地义务教育的发展责任,公平对待区域内每所学校,在教育资源的配置上,公平、公正、公开,不能有所偏颇。城乡义务教育作为我国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部门和相关教育部门应加强对教育的责任主体意识,保障其发展。建议政府在设置的相关绩效可以考虑与教育发展挂钩,以避免因政府绩效仅与经济发展挂钩而导致政府倾向于将财政投入到经济领域而忽视教育领域。政府在注重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应关注教育发展,重视教育发展作为国家发展的桥梁作用。根据教育资源分配理论,政府财政在提供教育资源以及在进行资源配置时考虑到我国各个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存在很大的差异,需要遵循“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来改善各个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以及校际之间的非均衡发展状况。1在分配教育资源时,应当统筹兼顾全局,在同样的配置起点开始对资源进行不公平的分配,其实就是利用不公平的配置尽可能的得到公平配置结果。例如,在考虑学校差异的情况下,注重缩小校际间的差距,给基础薄弱的学校给予更多的支持,以此实现教育均衡。
........................
小结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与实践推进,非一日之功。纵观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都不难发现,其在曲折中前进,在前进中又发现新的问题,呈螺旋式上升趋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优质发展,都离不开教育理论者和实践者的努力,任重而道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本质属性的要求与体现,是政府公共服务完善的职责与过程,更是推动教育公平与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所在。义务教育均衡将进一步推动全面素质教育的顺利实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是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和谐发展的主要任务。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既可以保证教育公平,提高每个受过教育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又可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我国县域义务教育应该如何发展,这不但是国家、政府应该思考的问题,更应该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深思的问题。笔者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视角来研究如何使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现实,通过对贵州省 P 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该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和原因提出具体的对策,进一步丰富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理论。通过解剖、分析和总结,全方位论述了贵州 A 市 P 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希望能为该县及其他县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相应的建议和理论发展基础。
然而,由于研究人员的能力有限和时间有限,这项研究仍然存在缺陷,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不断改进。在研究方法方面,对于访谈资料的分析深度不够,尚没有充分挖掘访谈资料的价值;在样本选择方面,选择教育行政机构数量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成果的推广。此外,本研究的理论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以更好地促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探索西部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