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智慧,是“洞察人类境遇的巅峰,以及美好生活的手段和目的”①( Baltes & Staudinger, 2000, P122),已成为心理学家们研究人类发展,潜力和幸福的一个快速增长的有趣话题②。 ( Staudinger & Glück, 2011)。
有史以来,智慧一直是宗教和哲学的话题。 但只有在过去的三四十年里,智慧才成为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和领导力研究的课题。智慧在东方( Levitt, 1999; Yang, 2001; Takahashi, 2000; Takahashi & Bordia, 2000) 以及西方(Sternberg,1998)文化传统中普遍被认为是一个复杂的、多方面的概念,它是至少涉及诸如知识、情感、自我调节、动机、社会实践和伦理等广泛而多样的话题,以及所有这些方面之间复杂的相互联系的知识。
在国外,有关智慧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Balte 和 Staudinger (1993)认为智慧是人类所有与生命相关的重要、实用知识的集合,将智慧定义为专家的知识系统(2000),这就是所谓的柏林智慧理论。Sternberg(1998)认为智慧以价值观为介质,运用知识、智力、创造力通过平衡各方利益从而获得公共利益的过程。这就是智慧平衡理论。最有名也是最为国内学者认同的智慧理论是由 Monika Ardelt (2003)提出的三维智慧理论。她将智慧定义为认知(对信息的接收、处理及应用)、情感(同情、怜悯、关爱他们)与反思(直觉力、洞察力)这三者相整合的人格特质。
国内的学者也对智慧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杨世英(2001)主张要以历程来定义智慧,认为智慧是思考与行动实践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影响力的过程,这就是所谓的智慧历程观。汪凤炎、郑红(2015)提出了智慧的德才兼备理论,认为智慧是智力、知识、经验的综合心理素质,并将智慧分为人慧(人文智慧)和物慧(自然智慧)③。
.........................
1.2 研究内容
本研究在研究、梳理智慧文献、主观幸福感的文献、大学生智慧文献、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智慧教育的相关文献基础上,以大学生智慧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关系调查为切入口,阐释大学生智慧与其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通过探索大学生智慧教育策略,以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具体来说,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一、研究、梳理国内外有关智慧文献、主观幸福感的文献、大学生智慧文献、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文献以及智慧教育文献,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理论基础;
二、使用问卷调查法,探讨大学生智慧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
三、在实证研究结论的基础上,从教育学角度探索大学生智慧教育的内容,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为达成上述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进行研究:
(1)文献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法,学习了国内外智慧的定义、测量,大学生智慧研究现状;主观幸福感的定义、构成、特点、影响因素、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现状以及智慧教育文献,总结现有的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采用“大学生智慧调查问卷”及“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调查问卷”对江西某高校的 378 名大学生进行了实证调查,探讨大学生智慧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
第 2 章 文献综述
2.1 智慧
2.1.1 智慧的定义
心理科学家近 40 年来对古老的智慧概念进行了研究。 (e.g., Baltes 和 Staudinger,1993;Clayton 和 Birren,1980;Sternberg, 1990)。在他们对于心理智慧文献的全面回顾中,Staudinger 和 GLüCK(2011)大致区分了一般智慧和个人智慧之间的差别。虽然一般智慧大致包含对生活的洞察,但没有个人的关心,个人智慧包括人们对自己生活的洞察,还包括个人问题。 (Staudinger, 2013; Staudinger, D?rner, 和 Mickler, 2005).
究竟什么是智慧?Balte 和 Staudinger (1993)认为智慧是人类所有与生命相关的重要、实用知识的集合,将智慧定义为专家的知识系统(2000),这就是所谓的柏林智慧理论。柏林智慧范式将智慧定义为生活基本语用学的专业知识,即关于人类条件以及生活规划,管理和理解的特殊知识和判断。(Baltes 和 Smith, 1990; Baltes 和 Staudinger, 2000, see Staudinger 和 Glück, 2011)。
Sternberg(1998)认为智慧以价值观为介质,运用知识、智力、创造力通过平衡各方利益从而获得公共利益的过程。这就是智慧平衡理论。
最有名同时也是最为国内学者认同的智慧理论是由 Monika Ardelt (2003)提出的三维智慧理论。她将智慧定义为认知(对信息的接收、处理及应用)、情感(同情、怜悯、关爱他们)与反思(直觉力、洞察力)这三者相整合的人格物质①。目前,Monika Ardelt 所提出的三维智慧理论在学界的信度和效度都得到了论证,故本研究所采用的是 Ardelt 所提出的智慧定义。
......................
2.2 主观幸福感
2.2.1 主观幸福感的定义及构成
主观幸福感(有时也称为“幸福感”)涉及了个体在思考和评估其生活质量时的认知判断和情感反应(Diener,1984,2000;Diener,Suh,Lucas 和 Smith,1999)。主观幸福感由三个维度构成:对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估,即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如愉快、高兴、觉得生活有意义、精神饱满等)以及消极情感(如忧虑、抑郁、悲伤、孤独、厌烦、难受等,但不包括重性情感障碍和神经症)③。在实证研究中,主观幸福感的认知成分通常被用作生活满意度(Diener,Emmons,Larsen,&Griffin,1985),而主观幸福感的情感成分则作为正面和负面影响经验之间的平衡来实施(Watson,Clark ,&Tellegen,1988)。与此同时,主观幸福感不仅仅是一种情绪上的愉悦,也是一种意义上的感受(Diener & Seligman,2004; Ben-Shahar, 2007; Kesebir & Diener, 2008)④。主观幸福感是对个人生活的正面和负面的主观评价(Diener & Ryan, 2009),也就是说,主观幸福感是基于个人标准对其生活质量进行整体性评价。Diener 的观点得到大多数国内研究人员的认同,他们认为主观幸福感是个人根据自己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进行总体评价⑤。
2.2.2 主观幸福感研究现状m-Prieto, Diener,Tamir,Scollon,&Diener,2005)。 事实上,最近的主观幸福感理论(在威尔逊的评论之后出现)可以分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方法(Diener,1984)。自下而上的主观幸福感理论强调生活满意度和客观生活事件对整体主观幸福感的贡献。Kim Prieto 等人(2005)与 Diener关于主观幸福感本质的观点相呼应,但也进一步提出了一个时序框架,该框架强调了主观幸福感的纵向特征。鉴于过去二十年中自下而上的概念和自上而下的主观幸福感的概念之间的根本区别,关于主观幸福感的定义在该领域还没有达成共识(Cummins, Gullone,& Lau,2002; Kesebir &Diener,2008),这并不奇怪。主观幸福感的双重性(一种状态特征的概念)对不同研究者所采用的定义产生了不同的解释(Diener,1984)。针对这种情况,Diener(1984;2000)提出了主观幸福感的多样化测量方法,以反映主观幸福感、积极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的整体测度的特征。其他研究人员也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即单独评估主观幸福感的各个组成部分将揭示主观幸福感与其他变量的具体关系(Diener & Lucas,1999;Lent,2004)。Diener,Suh,Lucas 和 Smith(1999)断言,主观幸福感作为一个整体概念,包括愉快情感、不愉快情感、生活满意度和特定领域的满意度,如工作满意度。总而言之,主观幸福感是一个重要的但广泛的概念,它与一个人的幸福和生活满意度有关。
.............................
3.1 研究目标 .......................... 14
3.2 研究对象 ................................... 14
3.3 研究工具 ...................................... 15
第 4 章 结果与分析 ..................................... 16
4.1 大学生智慧和主观幸福感的总体情况 ........................... 16
4.2 大学生智慧的人口学变量差异比较 ............................. 17
第 5 章 综合讨论 ............................... 21
5.1 大学生智慧与主观幸福感的总体状况的讨论 ..................... 21
5.2 大学生智慧的人口学变量差异比较的讨论 ....................... 21
第 5 章 综合讨论
5.1 大学生智慧与主观幸福感的总体状况的讨论
大学生智慧的平均分都在 4 分以上,大学生智慧的标准差为 5-7 分,总体智慧的平均分与标准差较好。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生活满意度为 18.13 分,积极情绪的平均得分为 28.98分;消极情绪平均得分为 23.06;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消极情绪的标准差分别为:5.07,6.50 和 7.34。
这一结果表明大学生的经验、情绪调节、反思、幽默、开放和智慧的总体状况较好,各维度平均得分都达到 4 分以上;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平均值在 18—29 之间。从整体描述的统计结果来看,大学生的有较高智慧水平和较好的主观幸福感。
.......................
6.1 智慧教育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