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城市群国内旅游经济空间关联网络及影响因素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2362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笔者认为2000 年至今,长江中游城市群国内旅游发展稳健,国内旅游收入呈大幅度上升,城市群内部旅游经济发展差异明显,但趋于收敛。31 个城市共产生 456 条经济溢出,旅游经济溢出较为普遍,但旅游经济互动不足。(2)对比不同时间截面的溢出效应,发现“中三角”国内旅游经济溢出效应日益明显,三分之二的城市溢出受溢范围均有所扩张,三分之一的城市仅出现溢出范围扩张或受溢范围扩展;株洲、黄冈、湘潭的对外投资能力和“吸金”能力增强明显,武汉和长沙的对外投资能力增强明显,新余、萍乡、鄂州、孝感的“吸金”能力增强明显。

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国内旅游稳健发展
旅游作为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支柱地位愈发明显,旅游对经济发展有巨大作用,2000 年旅游作用 GDP 的 4.5%,2018 年上涨到 11%。作为三大旅游市场之一的国内旅游,其发展也越发强劲,旅游市场主力军地位日益突出,2000-2018,我国国内旅游市场收益额由 0.318 万亿元上涨到 5.13 万亿元,上涨了 16.13 倍,占旅游总收入的 85.92%;相较世纪之初,2018 年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翻了近 7.5 倍,是旅游总人次的 97.53%。从人次比看(图 1.1),2000 年至 2018 年,人次占比居高不下并不断上涨,说明国内游是全国旅游市场大部队,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从收入比看,整体上呈波动式上升,国内旅游收入与日俱增,助力整个行业发展。

1.1.2 区域旅游日趋紧密
旅游差异是地区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旅游合作是旅游一体化有力实施模式,可以有效地改善地区失衡发展。在政策扶持、经济迅速增长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下,区域间的经济贸易越来越密切,旅游开发与合作日益增强,各地区不断深入合作,合作方式日益丰富,地区旅游发展日渐均衡,客流互动日益加强。2018 年之前游客出游力呈明显地阶梯状分布,2018 年显现收敛,东中西三大地区之间呈 6.2: 2.4: 1.4 的比例分布。城市作为旅游发展的重要节点,在发展过程中也不断加强旅游合作,寻求区域旅游协同发展,打破资源、经济、空间等束缚,提高自身旅游竞争力。自上世纪 80 年间,长江下游 16 个城市旅游合作逐步融合,形成核心-边缘的梯级辐射。2011 年,30个中部地市共同组建了旅游合作组织,共助地域旅游大融合。2015 年,西北地区 12 个地市联合创设了旅游同盟,共同推进旅游发展。2017 年东北地区的旅游同盟增加到 19个城市;同年广东省 9 个地级市与港澳共同组建旅游联合会,携手推进旅游飞跃发展。
.........................

1.2 研究意义
城市与城市之间的旅游合作与协同发展是城市旅游空间关联在空间上的表现之一,旅游空间关联较多地关注旅游流空间关联特征,以旅游经济空间关联网络为研究对象的较为一般,且多以整体旅游和入境旅游为主,鲜少地关注国内旅游。多倾向于旅游动因机制的空间溢出,较少地关注旅游经济自身的空间溢出,且多以大尺度研究为主,较少涉猎区域尺度。基于此,文章以“中三角”31 个城市为研究对象,以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引力模型测算 31 个城市国内旅游经济溢出,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揭示“中三角”国内旅游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及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2.1 理论意义
首先,使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城市有无溢出,探索“中三角”国内旅游经济溢出空间范围,基于此,计算各城市国内旅游经济溢出大小。揭示“中三角”溢出变化,将拓展和完善旅游经济溢出的范围和内容。其次,展现长江中游城市群国内旅游经济空间关联网络特性,认识各都市的作用、各自的优劣势,并从不同时间截面,考察网络特征变化,强化和深入旅游经济空间网络研究。
1.2.2 现实意义
十三五旅游规划明确指出将“中三角”打造成连接东西、辐射南北的跨界旅游示范区,研究“中三角”国内旅游经济空间关联网络,旨在运用相关研究方法明确“中三角”国内旅游经济溢出的范围和大小,明确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的旅游发展辐射范围和合作情况,利于优化“中三角”内部的协同发展。再者,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明确各都市于整体网络中所处位置和作用,为确立城市群内部主次位置,加强省市间的分工协作,协同成长等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借鉴。
...........................

第 2 章 相关概念与研究方法

2.1 概念界定
2.1.1 旅游经济空间溢出
溢出,是指过满而向外流出,指某事的结果或影响已经扩散到其他地方,在经济学中指一个经济主体为其他经济主体提供非常主要的差异性要素,这种差异性要素造成的影响和结果就是溢出,也即经济活动的外部性[84]。经济发展过程中难免出现区域发展不平衡,可以先培育增长极,增长极区域先富起来,激发贫穷地区发展经济的欲望,鞭策落后地区成长,进而促成域内整体发展。地域失衡是由孤立无关的经济空间发展而来的,最终会演变至经济主体彼此关联又均衡的空间结构,这一系列结构转变是通过经济空间溢出实现的。经济空间溢出是一个城市的经济活动的外部性在在空间上的体现,即该城市的经济活动作用于其他城市及周边。
强相关性致使旅游经济溢出普遍存在,旅游经济溢出是指旅游经济活动外部性;旅游经济空间溢出是其在空间上的体现,反映单个都市的旅游经济活动作用其他都市及周边。
2.1.2 旅游经济空间关联
空间关联是从“关系”的角度出发,研究空间上的关系量,旅游经济空间关联是分析国内旅游经济空间关系量的特征[85],旅游经济空间关系量是指两两经济主体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针对单元之间相互影响和依赖性的考察,展现两两城市之间的旅游经济能力的扩散及接收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溢出基础上建构网络,阐明旅游经济空间关联的网络结构,探索旅游经济发展规律和成因。

............................

2.2 研究方法
格兰杰因果关系(简称“Granger”)检验是描绘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检测一个变量滞后期是不是会影响另一个变量,当变量 X 为变量 Y 的 Granger 原因时,说明 X的滞后值是可以明显改变 Y 变量的预测[88]。此方法在经济学上应用较广,多用地区生产总值来探讨经济的因果关系,方法较为成熟,而旅游经济作为经济的分支,用旅游收入来分析其因果关系有一定的适用性,此外,该方法可理顺研究逻辑,弥补直接用引力模型建立旅游经济联系的不足。
文章运用此方法是为说明国内旅游经济溢出范围。在运用该方法之前,需要检验数据的平稳性,并依据检验结果决定是否进行差分处理,检验标准选择 10%。
社会网络分析法是分析网络关联状态及其特质的方法,又称 SNA[89]。文章主要采用整体结构评价、节点结构评价和 QAP 分析,利用整体网的相关指标,探寻网络图各点联络的密切度、结构状态,通达性等。用块模型审视整个网络结构的总体结构,探寻各区域的网络角色和位置,具体考察各个位置之间信息传递的过程。
文章利用节点结构评价相关指标测算具有竞争优势的旅游节点、判别位置类别。描绘个体网络图的关联度和网络格局,描述网络图中任一点的位置,判断其自身交往能力,判断网络节点是否具有桥梁作用,测量其传递信息的独立性。
QAP 分析是关系与关系的检验假设,以转换数据为基本,对比两个方阵值,得出相关矩阵系数并加以检验。文章用于其分析揭示旅游经济关系矩阵与其影响因素关系差值矩阵有无关系,探索各个影响因素差值矩阵与旅游经济关系矩阵之间是否存在回归。

..........................

第 3 章 长江中游城市群国内旅游经济溢出效应分析..................13
3.1 研究区域概况与数据来源.........................13
3.1.1 研究区域概况.........................13
3.1.2 数据来源..........................13
第 4 章 长江中游城市群国内旅游经济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分析.........................25
4.1 长江中游城市群国内旅游经济空间关联网络特征现状...........................25
4.1.1 2018 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国内旅游经济整体网特征分析............................25
4.1.2 2018 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国内旅游经济个体网特征分析............................27
第 5 章 长江中游城市群国内旅游经济空间关联网络影响因素分析...........................36
5.1 影响长江中游城市群国内旅游经济空间关联网络的因素............36
5.1.1 旅游资本......................36
5.1.2 旅游从业人员.......................36

第5章 长江中游城市群国内旅游经济空间关联网络影响因素分析

5.1 影响长江中游城市群国内旅游经济空间关联网络的因素
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发展受资本、劳动力、技术、政策等生产要素影响,旅游经济作为一般的经济现象,其发展也需要上述要素投入,但旅游经济也有自身的特殊性。旅游是一种以游客空间移动为前提,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旅游联结体为纽带,于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之内展开联系的经济现象[90]。方远平(2014)发现旅游资源对旅游经济的推动力较大,地理距离会阻碍旅游者出游,相邻地区的旅游经济存在空间溢出效应[20],吴玉鸣(2014)分析了省域尺度的旅游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资本要素投入[22],赵金金(2016)探索了旅游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资源禀赋、交通通达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人力资本对于旅游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23],王龙杰(2019)更是发现了信息技术消费对于旅游经济发展的正向溢出效应[25];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离不开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禀赋、交通通达性[61-63],政府政策、固定资产投资、信息化程度、客运能力等共同影响着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空间差异[50,63,74],但人口因素的影响不明显[77],而旅游经济关联网络的形成受地理位置的领近性、旅游资源禀赋差异、旅游通达性差异、旅游接待人次差异、旅游固定资产投资差异等的限制[29,83]。由前人研究可知,旅游资源、交通便捷度、社会经济水平、固定资产投资、政府政策、旅游接待人次等均会约束旅游经济发展。具体地说:
5.1.1 旅游资本
资本按照流入和流出两个方向进行流动,旅游资本流入可优化配置旅游资源。对于经济落后而资源富足的地区,旅游资本投入可以将资源优势最大化,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可以改善旅游地环境和完备旅游地设施建设,加快旅游行业劳动力诉求,加快生产要素流动,增加游客对旅游地的关注,增加游客数量,增强经济效益。旅游资本流出可增进不同地域间经济互助和资源互补。
5.1.2 旅游从业人员
劳动力是最积极的生产要素,劳动力在空间上的流动不仅可以加快地区经济的产出,而且带动区域的消费需求。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劳动力的流动,劳动力流入可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建设刚需,旅游从业人员的增加可以满足旅游经济发展需求,旅游从业人员直接参与组织相关旅游活动,关系着旅游整体服务环境的营造,可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引导游客消费,增添旅游经济收益。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文章以“中三角”31 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探索其国内旅游经济空间关联及影响因素,利用各城市旅游相关数据,借助相关研究方法,检验 31 个城市之间的溢出效应现状及其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国内旅游经济空间关联网络,观察网络结构特征及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
(1)2000 年至今,长江中游城市群国内旅游发展稳健,国内旅游收入呈大幅度上升,城市群内部旅游经济发展差异明显,但趋于收敛。31 个城市共产生 456 条经济溢出,旅游经济溢出较为普遍,但旅游经济互动不足。
(2)对比不同时间截面的溢出效应,发现“中三角”国内旅游经济溢出效应日益明显,三分之二的城市溢出受溢范围均有所扩张,三分之一的城市仅出现溢出范围扩张或受溢范围扩展;株洲、黄冈、湘潭的对外投资能力和“吸金”能力增强明显,武汉和长沙的对外投资能力增强明显,新余、萍乡、鄂州、孝感的“吸金”能力增强明显。
(3)2018 年“中三角”有稳定且对称的国内旅游经济网络,旅游经济溢出有待加强,国内旅游经济关联关系并未形成完整封闭图,环长株潭、襄荆宜、武汉城市圈国内旅游经济联系密切,单个城市为中心的旅游经济关系网较为稳定,黄石、黄冈、萍乡等城市中心性较好。
(4)对比不同时间截面的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发现旅游经济关联越发紧密,整体网络结构日益优化、溢出均衡,整个网络越发趋于环形结构。“中三角”旅游经济动能由环长株潭逐渐向襄荆宜、环长株潭、武汉城市圈模块之间扩散,单个城市为中心的稳定的网络越来越多,吉安、黄石、湘潭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下降,南昌和新余止步不前,其他 26 个城市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