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信息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旅游业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是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旅游业对 GDP 的综合贡献占到 GDP 总量的 11%,旅游带动就业人数占到全国就业总人口的 10.26%,旅游业已经发展成为重要的战略性、支柱性、综合性产业。并且随着大众化和社会化旅游的不断发展,旅游业迎来了持续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近年来,新疆旅游业同全国旅游业一道在上升通道中不断前行,持续领跑第三产业,其综合经济规模大幅提升,稳疆富民效应不断突显,但同时引发了一系列旅游环境问题。
目前中国生态环境总体形势严峻,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超 300 万平方公里,荒漠化和沙化现象严重,旅游业发展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已成为社会关注热点。旅游业通常被认为是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产业,因而被多地的政府贴上“绿色产业”标签,被视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然而,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对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资源消耗及环境损失日益增长,旅游目的地生态系统承受的负荷逐渐加大,生态环境与旅游业发展的矛盾加深,并且一定程度上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影响旅游业持续发展的掣肘,旅游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逐渐成为政府关注的重点,可持续发展成为旅游业健康发展的主旋律。
旅游可持续发展在于消除或减弱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其本质是旅游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持从根本上出发,提出具有长远性和创造性的实施细则,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思路、工作落实、推进速度等方面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全局变化,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标志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而党的十九大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力,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要求、发展目标进行了全新部署,以新思路指导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从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而推进包括旅游业在内的各行业绿色发展是响应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优质旅游发展,为旅游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旅游业是具有高度环境依赖性的产业,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存在着正反两方面效应,既有积极的作用,比如休闲娱乐、文化科教、净化降污、生物多样性与气候调节价值,也有消极的影响。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全球旅游规模不断扩大,许多原本受人类活动影响小、旅游开发程度低,但自然环境好、风景优美的地区,成为新的旅游活动热点地区,而人类旅游活动的日益增加势必会影响这些生态环境脆弱、抗干扰能力差的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人类旅游活动的“食”“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都会对旅游目的地生态环境形成负面影响,具体表现为:旅游区内生活餐饮、洗涤、洗澡和食品加工会对水资源造成压力;进入旅游区的交通工具、生活使用能源、超载的游客呼出的废气会对大气环境造成压力;大气和水体污染、游客践踏会对土地资源造成压力;游客对自然保护区的过度占用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压力等等。对于新疆干旱区而言,由于自身的生态系统、水资源系统相对脆弱,一旦旅游产品的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过度的伤害,不仅将严重影响旅游业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更可能对区域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为了保障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系统,缓解二者之间的矛盾,需要构建旅游生态补偿机制,通过旅游系统对生态系统进行反哺,实现旅游生态的协调发展,增强旅游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本文旨在通过明确旅游生态补偿标准,结合乌鲁木齐市现行政策及未来发展导向,建立科学、可行的旅游生态补偿机制,为干旱区旅游生态补偿标准的核算提供科学的参考,为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
二、乌鲁木齐市社会经济及旅游发展概况
(一)研究区概况
乌鲁木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三面环山,山地面积占总面积 50%以上。乌鲁木齐深处大陆腹地,温差大,降水少,属于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受特殊的地理、地形及冬季不利的气象条件影响,环境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乌鲁木齐下辖 7 区 1 县,辖区面积14875.5km2,作为亚心之都,它是沟通南北疆和东西方经济、文化、交通的枢纽,是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截至 2017 年,全区总人口 222.61 万人,城镇人口 198.20 万人,占总人口的 89%,乌鲁木齐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世居民族 13 个,少数民族人口 69.47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 25.9%。2016 年,地区生产总值 2743.82 亿元,生产总值构成中,第一产业占 1.1%,第二产业占 30.2%,第三产业占 68.7%,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绝对比重。
............................
(二)研究区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乌鲁木齐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持续领跑第三产业。旅游产业肩负着“促就业、惠民生、利生态”的使命,成为当地的战略支柱性产业。从社会经济需求、生态建设需求来看,发展旅游业已然成为乌鲁木齐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全市共有 28 个景区,其中 1 处 5A 级景区,9 处 4A 级景区,旅游资源丰富且多样,2016 年全市接待游客 1125.2 万人次,旅游收入大幅提高,达到 305.06亿元,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乌鲁木齐经济稳步增长的重要动力。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旅游发展布局,要把乌鲁木齐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旅游集散核心枢纽,强化其国际标准化集散中心的综合服务功能,完善服务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旅游信息咨询、旅游交通集散、旅游商贸物流、医疗旅游、旅游商务休闲、旅游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旅游核心枢纽,乌鲁木齐旅游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但是由于区域自身的生态系统相对脆弱,一旦旅游开发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过度的伤害,不仅将严重影响旅游业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更可能对区域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进而影响当地经济生产活动的开展,因此引导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
三、乌鲁木齐市旅游生态价值损益评价......................................15
(一)研究方法.........................................151.生态足迹模型.........................................15
2.生态承载力模型..................................15
四、基于游客支付意愿的旅游生态补偿研究................................... 20
(一)研究方法...................................20
(二)问卷设计与分析..............................20
五、旅游生态补偿机制.......................................32
(一)旅游生态补偿必要性分析 .............................32
(二)旅游补偿主客体分析..................................33
五、旅游生态补偿机制
(一)旅游生态补偿必要性分析
根据前文关于生态补偿的讨论,乌鲁木齐通过退耕还林、退耕补湖、压粮节水等工程,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效,生态环境改善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退耕区农民在政府资金、政策支持下开起了农家乐,通过旅游实现脱贫致富。同时,乌鲁木齐的景点大多依靠自然资源,旅游开发活动作为一项认知意义上的绿色产业,成为拉动乌鲁木齐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然而旅游开活动和规划项目不可避免地会对自然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因此需要构建旅游生态补偿机制,为乌鲁木齐旅游-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首先,区域的生态脆弱性要求进行旅游生态补偿。乌鲁木齐主要的两大自然风景区,天山的生态脆弱程度表现为中度偏向重度[86],南山作为山坡与平原的交界地带,生态及其脆弱,修复难度大[87],总体而言,乌鲁木齐市山地面积广阔,土地利用率不高,深居内陆,水资源总量少且利用率低,森林覆盖率较低,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差,并且随着近年来旅游地产、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区域的生态脆弱性导致修复困难,由此引发了旅游-资源-生态的矛盾,因此有必要对乌鲁木齐进行旅游生态补偿。
其次,相关利益者的矛盾冲突要求进行旅游生态补偿。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导致了旅游资源的不合理开发,旅游地产等活动的开展导致人地矛盾突出。换言之,旅游发展在为旅游开发商、经营者、部分企业和个人带来收益的同时,也损害了当地居民的利益。为保证旅游环境的原真性,社区居民被迫迁出原居住地,生产生活都受到了极大影响。如果不对社区居民进行补偿,只会加剧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同时也会影响旅游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坚持“破坏者赔偿,受益者补偿,保护者获奖励,受损者获补偿”的原则,对社区居民进行一定的经济、政策补偿,协调利益相关者的矛盾,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旅游活动,才能保证旅游区的良性发展和旅游生态的可持续性。
最后,亟待通过旅游生态补偿方式降低旅游对生态的影响。旅游生态环境面临巨大的发展压力,而旅游生态补偿机制可以从制度层面约束生态环境破坏行为,缓解生态环境压力,实现旅游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
..........................
六、结论与展望
(一)主要的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