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原真性的林州市石板岩镇游客旅游满意度管理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2681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1 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旅游经济地位强化

依据前国家旅游局,现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 2016 年至 2018 年旅游数据统计并整理后可知,三年间我国的国内旅游游客总量由 2016 年的 44.4 亿人次增长至 2018 年的 55.39 亿人次,国内旅游游客总量与上年度相比分别增加 11%、12.8%和 10.8%。实现旅游总体收入增长率连续三年两位数增长,分别为 13.6%(2016 年)、15.1%(2017 年)、10.5%(2018 年),2018 年实现全年旅游总收入 5.97 万亿的历史新高。近三年我国的旅游业总体经济占国家 GDP 总量比例分别为 11.0%、11.04%、11.04%,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并保持了稳定的增长。三年来,旅游业在促进社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16 年至 2018 年实现直接就业和间接就业的总数始终稳定在 7900 万以上,超过社会就业总人口总数的 10%,并呈现逐年稳步增长的态势。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增速降缓,产业发展转型等复杂局面中,旅游业为稳定社会就业,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发展发挥了积极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有力的推动了国内服务业的深度发展。在国内旅游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入境旅游整体发展稳定,连续三年我国入境旅游收入规模均保持在 1200 亿美元以上。

1.1.2旅游消费层次升级
社会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发展变革,休闲旅游已经成为当前国内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国民旅游意识觉醒,国家法定节假日制度日趋完善及带薪休假制度在全社会各个产业和行业间得到进一步的推动和落实,以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为基础,文化旅游与产业、教育等跨行业、跨领域且具有丰富内涵与功能性的组合的高层次旅游发展模式正在成为大众休闲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我国国民旅游消费表现更加理性化,从传统猎奇观光逐步向追求自我的更高境界层次转变,对旅游体验质量和水平的要求也随着随着旅游消费群体的文化水平提升显著提高。如 2017 年和2018 年入境旅游群体中亚洲客源游客占比分别为 74.6%和 76.3%,并呈上升趋势。
...........................

1.2研究目的
本次研究旨在以原真性理论、旅游满意度理论为基础并基于旅游体验理论,以实地调查当地旅游参与者为手段,全面了解林州市石板岩镇现阶段旅游发展状态。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休闲旅游和文化旅游的发展需求从游客旅游满意度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当地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查阅获得的旅游产业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实践经验等信息,依据研究对象当地旅游业发展实际,通过参考和运用国内、外已有的研究理论和实证研究方法探索符合当地旅游产业发展的路径,实现当地旅游发展中文化软实力,旅游资源质量,旅游消费供给层次的提升。
本次研究将继续以旅游原真性理论、游客满意度理论、旅游体验理论为基础,通过对游客旅游体验重要性、旅游满意度以及旅游主、客体对当地旅游认知的研究,探索影响旅游体验重要性、游客旅游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以及基于旅游参与者旅认知方层面上调查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梳理分析,进一步完善以特色乡村旅游为背景的原真性实证研究。即以当地旅游原真性研究为核心,探索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路径,促进文化旅游的内涵式发展。紧密结合休闲旅游的发展趋势,从游客旅游满意度角度着手,提升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将当地的旅游特色与游客旅游体验需求密切结合,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
...........................

2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旅游原真性研究综述
2.1.1旅游原真性内涵研究
19 世纪,以托马斯·库克为代表的旅游业先行者促使包价旅游的出现和发展,而以此为代表的现代旅游发展触发了旅游研究者对原真性与旅游关系的探讨,并引发了旅游原真性的研究。
关于旅游真实性的研究有不同的观点,其中一种观点认为旅游真实性的研究起步以珀尔斯汀(Boorstin)[1]的著作《镜像:美国伪事件导览》为标志,珀尔斯汀(boorstin)认为旅游业向游客提供的产品时“虚伪的”,旅游活动因此被贴上了“伪事件”的标签。1973 年麦肯奈尔(MacCannel)[2]通过基于将“真实性”的概念引入旅游过程中的游客出行动机和游客旅游体验等方面的研究并提出了“舞台化真实性”的理论,并在 1976年出版的《旅游者:休闲阶层新论》著作中根据实际研究进一步推动了旅游原真性的相关理论及应用研究。与上述不尽相同的是学者戈夫曼(Goffman)引入社会学理论研究的观点从社会学相关理论领域的研究视角切入,在基于将“社会人的日常生活可以看作是一种舞台化的表演的过程”的这一观点基础上进而提出了前台后台的理论。戈夫曼通过前后台理论进行了前台、后台的区分,进而促使将社会不同的形态和角色得以展现。
麦肯奈尔(MacCannel)在戈夫曼(Goffman)的前台后台理论基础上深入研究,并将其引入到现实旅游研究当中,进而提出了舞台化的真实性理论。麦肯奈尔(MacCannel)在其研究中认为,所有旅游者的旅游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其实就是对旅游体验真实性的追求过程。旅游者的旅游过程就是其期望通过深度融入旅游目的地的本土生活中以得到其所期望的关于当地日常生活的真实的本土化的体验过程。然而实际上在旅游的过程中游客体验到的更多则是由旅游目的地当地居民和旅游组织者共同策划的,将所有旅游活动及旅游设施大多都是以主观布景的方式呈现出来的人为旅游过程,由此可知,实际上游客在舞台前感受到的真实其实是舞台化真实性,这种真实后来被总结归纳为客观真实。
............................

2.2旅游满意度研究综述
2.2.1旅游满意度内涵研究
满意度的概念和理论起源于社会化大生产管理研究,最早可追溯到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管理学家赫伯特·西蒙(Herbert A Simon)于 1947 年在基于其从事的经济组织决策研究中提出的“令人满意准则”。后来该概念随着社会发展的扩展一些研学学者将满意准则的概念和理论应用到社会现象和问题研究当中,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顾客满意度理论”、“员工满意度理论”,“意度激励理论”等以满意度为基础的理论研究延伸。涉及的领域也从社会生产、消费到文化和服务等社会研究领域。伴随旅游业的崛起和发展,满意度理论亦被研究学者引入到旅游现象和旅游发展问题的研究当中,后来的学者将其称之为旅游满意度,在实证研究过程中主要与旅游动机和旅游体验理论等视角相结合。
通过文献梳理可知,关于满意度的研究西方起步较早且相对深入,在满意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顾客满意度”理论是“游客满意度理论”是的前身,后者在发展研究中不断深化并成为现在的游客满意度理论,在研究内容上大多为针对游客旅游消费的行为研究及旅游景区的服务管理研究等方面。
在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卡迪佐、米勒[13]等学者以顾客满意度为基础探讨研究的期望差异理论为游客满意度理论奠定了研究基础。在 20 世纪 70 年代由美国学者 Pizam[14]基于满意度理论通过对旅游目的地的游客满意进行研究为游客满意度理论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Pizam 认为游客满意度是游客经过比较自身对旅游目的地的期望与在旅游目的地的体验后形成对比结果,若体验与期望比较的结果使游客感到满意,则游客是满意的;反之,则游客是不满意的[15]。Harman[16]通过将旅游过程中游客认知、情感和系统三个部分作为旅游满意度构成的重要组成从而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了旅游满意度的相关概念范畴。Beard[17]于 1980 年亦基于期望差值理论,通过构建评价模型认为旅游满意度是期望与体验之间的积极作用。Engel ,Blackwell,Minard 三位学者在 1990 年将旅游满意度定义为旅游过程中旅游消费者对于旅游产品能否满足或超出游客自身对其期望的主观评价。2000 年 Baker[18]等学者认为旅游满意度是游客在旅游过程中通过体验旅游产品后产生的由游客自身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
............................
.3 研究设计 ........................ 21

3.1 研究对象选择 .............................. 21
3.1.1 自然地理概况 ................. 21
3.1.2 社会生活概况 ....................... 21
4 数据分析 ............................................ 27
4.1 人口学特征分析 ....................................... 27
4.2 旅游目的重要性因子分析 ...................................... 33
4.3 旅游满意度因子分析 ................................... 39
5 结论 ............................... 49
5.1 主要结论 ..................... 49
5.2 对策与建议 ................................ 50

4数据分析

4.1人口学特征分析
因不同的游客受自身或外界的影响,其旅游的目的,旅游体验感受以及对旅游行为的认知有较大的差别,且旅游体验作为一种主观感受很难赋予较为准备的指标量化,所以研究学者们多以满意度来衡量游客的旅游体验从而进一步分析游客旅游行为的影响因素。因此为保证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往往需要较为广泛的样本采集范围,而人口学特征的统计分析为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提供保障。
在本地问卷调查,拟发放问卷 200 份,但在实际的问卷调查过程中,有很多游客出于个人原因予以拒绝,或在实际的填写中较为敷衍。因此本次问卷调查中实际回收试卷151 份,经过试卷填写有效性筛查后,实际有效问卷 140 份,有效问卷率为 93%。

.........................

5结论

5.1主要结论
本次针对林州市石板岩镇的调查主要基于旅游原真性和旅游满意度的理论指导,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获得有关当地旅游发展的实际资料,通过整理和分析,初步掌握了当地旅游业发展的真实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通过本地调查研究可知:
第一,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当地最重要的产业支撑。旅游产业是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在当地旅游产业具有较高的居民参与度和认可度,并成为带动当地就业的重要渠道。
第二,安阳地区以外的游客群体比例较高,游客的年龄层次主要集中在 16 岁到 45岁之间,女性游客较男性游客旅游意愿更加积极。游客在受教育方面普遍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教育水平,且整体上收入水平较高。游客对于旅游信息的获得渠道更加的多元化,新型信息传播渠道的效应正在增强。游客旅游方式选择上整体倾向亲友结伴的团体旅游,同时选择独立旅游方式的游客全体占比达到了 12.9%,小众化的、个性化的旅游方式正在受到游客的青睐。

第三,通过分析可知,影响旅游目的重要性的因子主要自然生活的原真、文化艺术的原真、自我体验与升华。影响游客旅游满意度的因子主要为原生态心理需求因子、特色文化与文化衍生因子。以“对本次旅游的整体感受”为因变量,“原生态与心理需求”、“特色文化与文化衍生”为自变量构建回归方程为“对本次旅游的整体感受”=3.921+0.543*“原生态心理需求”+0.324*“特色文化与文化衍生”。
第四,游客旅游满意度评价指标中满意度水平较高的前三项为个人身心放松解脱、当地山水自然景色、亲友之间的感情交流与增强。满意度水平低的后三项为了解到的历史传说、当地的特色工艺品、参加的当地活动和仪式。林州市石板岩镇的旅游产品供给只能满足游客基本的旅游需求,旅游产品吸引力对有当地旅游经历的游客明显缺乏。当地的旅游产品属性更加偏向于一次性消费,在满足游客更高层次旅游体验需求方面还有很大的不足。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