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旅游水足迹测度及评价管理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2702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旅游管理论文,本文以水足迹理论为切入点,结合产业链理论、水资源承载力理论、环境经济学理论,构建了省域层面旅游水足迹测度及评价模型,旅游总水足迹测度模型包括旅游交通水足迹、旅游住宿水足迹、旅游餐饮水足迹、旅游游览水足迹和旅游购物水足迹五个方面,评价指标为人均旅游水足迹和水足迹强度。根据山东省旅游业发展实际情况,对山东省2013~2017 年旅游水足迹进行测度和评价,明确山东省旅游业对水资源利用的现状,探究旅游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时空分布差异。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物质层面的需要,而是更加注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旅游活动是人民收获幸福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之一,旅游业是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休闲娱乐需要的重要行业。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的“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8 年 5 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生态产品,满足民生需求,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旅游业的发展必须树牢绿色发展理念,统筹好旅游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不断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为旅游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新动能。
《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发改地区〔2018〕67 号)中明确指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强化用水需求和过程管理,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在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上指出,山东省要推动传统产业提层次、强实力,精品旅游产业属于传统改造升级形成的产业,提升潜力巨大,要拿出更大气魄、动用更多资源,加快原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旅游业是一个与资源、生态环境具有天然联接的朝阳产业,而水是生态环境系统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要素,作为一种自然资源,水对于维持全球生态环境系统的动态平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水资源也是世界各国保持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资源。旅游业与水资源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一方面,水资源是旅游业发展所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在旅游项目的规划和开发过程中,水资源是水体景观的构景资源,既可以提升旅游景区的文化氛围,维持景区生态环境的动态平衡,也能为旅游者营造和谐的旅游环境,同时水资源也是交通、住宿、餐饮等旅游活动开展过程中举足轻重的基础性资源,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旅游业是一个高需水产业,在当今全球水环境污染严重、水生态遭到破坏的背景下,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给旅游目的地的水资源供给带来越来越多的压力,旅游业水资源供求矛盾日益凸显。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本文在梳理总结旅游水足迹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山东省为实证案例,进行旅游水足迹测度及评价和旅游水足迹强度时空差异分析,旨在丰富旅游水足迹的研究案例,弥补同一测度模型、同一数据口径下省域层面旅游水足迹评价比较研究的空白,明确山东省旅游业对水资源的利用现状,分析山东省旅游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时空分布差异,并提出旅游业水资源管理措施。
1.2.2 研究意义
1.2.2.1 理论意义
本文将旅游水足迹测度及评价的范围扩大至省域层面,同时为旅游水足迹测度提供新的定量研究方法,丰富旅游水足迹理论的研究内容,对以往的旅游水足迹测度及评价方法起到完善作用,同时也为后续旅游水足迹测度及评价奠定理论基础。
1.2.2.2 现实意义
水资源紧缺是山东的基本省情,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深化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更好发挥山东省在全国新旧动能转换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山东省旅游业的发展必须树牢绿色发展理念,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统筹好旅游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不断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为旅游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新动能。
本文从旅游交通、住宿、餐饮、游览和购物等五个方面对山东省旅游水足迹进行测度与评价,反映了山东省旅游业对水资源的消耗利用现状,明确了山东省地市间旅游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时空分布差异,为加强山东省旅游业水环境保护和水资源配置管理,提升山东省旅游业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旅游业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对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梳理
2.1.1 生态足迹

生态足迹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加拿大学者 Willian E.Rees 提出的,又称之为“适当的承载力”和“生态占用”,在全球生态危机凸显的今天,生态足迹这一概念可以更好地量化衡量全球人类各种生产生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生态足迹值越大,则说明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就越大。生态足迹的具体概念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生态足迹反映了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下,能够提供满足特定单位量的人口基本生产和生活所需的各种资源的具有一定生产力的土地和水域的面积;另一方面,生态足迹也包括了能够完全吸收特定单位量的人口在从事基本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废物的土地和水域的面积。生态足迹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意义,通过对生态足迹的核算,可以比较一个地区内生态足迹的实际需求量和生态足迹的自然供给量大小关系,从而判断一个地区目前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状态是生态赤字还是生态盈余,为科学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提供数据支持。生态足迹在具体的核算过程中可以分为两大步骤:一是通过实地调研或者抽样调查等方式获取满足特定单位量的人口基本生产和生活所需的各种资源总量和废弃物排放总量,二是将上述资源总量和废弃物排放总量按照一定的方法折算成具有一定生产力的土地和水域的面积,在整个核算过程中,不仅使用具有一定生产力的土地和水域的面积来对各类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需资源进行统一描述,更注意引入转化因子和生产力系数等概念,从而使得生态足迹的核算范围变得十分广泛,小到个人层面,大到国家、全球层面,都可以利用生态足迹这一指标反映对生态资源的消耗总量和强度,实现了生态足迹在时间纵向的可比性和区域横向的可比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生态足迹核算的局限性也逐渐显露出来:一是生态足迹只注重了经济产品方面的核算,而忽视了越来越多的生态产品,导致核算结果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二是目前的生态足迹核算仅仅是一个静态的、瞬时的核算方法,还没有探索构建出一个能够进行动态的、持续的生态足迹预测模型;三是在转化因子的引入过程中还存在较大的难度和局限性。
............................

2.2 理论基础
2.2.1 水足迹理论
水足迹理论是基于水足迹概念而发展起来的一个水资源可持续管理的理论体系,具有很强的学科交叉性,不仅涉及水文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等基础科学学科,同时也涉及经济学和管理学等管理科学学科,是全球水资源管理研究领域中较为先进的一种理论。
目前,水足迹理论主要研究内容为水足迹核算账户的确定和水足迹核算方法的优化。在水足迹核算账户确定方面,确定的标准比较单一,一般会从水足迹产生的不同主体角度进行确定,或者是从流程的角度出发,关注水足迹发生的全过程,从流程和过程的角度进行账户的确定,还有一种就是从水资源的自然属性角度出发,从水资源的不同使用方面来选取不同的核算账户。在水足迹核算方法优化方面,主要有两种水足迹核算方法,分别是自下而上法和自上而下法,对比两种方法的应用程度,自下而上法应用的范围更广,应用频率更高,这是由于旅游业自身的天然属性所导致的,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相关数据的统计存在较大困难,因此对于自上而下法的运用也就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2.2.2 产业链理论
产业链理论的发展基于产业经济学中的产业链概念,国外最早提出其具体概念的学者是赫希曼,而首次将产业链理论引入我国的学者是姚齐源和宋武生[68]。顾名思义,产业链的概念即为在社会经济生产生活中,各行各业不可避免地会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基于一定的经济关系而产生形似链条状的相关关系。经济关系一般包括价值关系、企业关系、供求关系和时空关系等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在互相影响、彼此制衡的过程中也就形成了一条较为稳定产业链。正是由于产业链的存在,将各经济主体彼此串联,信息和物质的流通从此不再是单方向的,在上游主体向下游主体传送各类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下游主体也可以发挥能动性,向上游不断传递反馈信息,具有完整性、层次性和指向性。产业链理论的出现,有利于梳理各产业之间的复杂关系,调整产业关系,促进产业整合,从而推动区域经济迈上新的台阶。
.............................

3 山东省旅游水足迹测度及评价模型 ........................... 17
3.1 G?ssling 旅游业水足迹概念模型 .............................. 17
3.2 刘晓蕾武汉市旅游业水足迹模型 ................................ 17
3.3 旅游水足迹测度模型构建 ........................................ 18
4 山东省旅游水足迹测度及评价 ........................................ 23
4.1 研究区概况 ...................................... 23
4.2 数据来源 ......................................... 24
4.3 旅游水足迹测度 ................................. 24
5 山东省旅游水足迹强度时空差异分析 ...................................... 48
5.1 研究方法 ................................. 48
5.1.1 标准差 .......................................... 48
5.1.2 变异系数 ....................................... 48

5 山东省旅游水足迹强度时空差异分析

5.1 研究方法
5.1.1 标准差

.................................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旅游业是第三产业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同时满足人民对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消费需求,是发展迅速的一个产业集群,同时旅游业与资源、生态环境也具有密切的天然联接。水资源是支撑旅游业发展的极为重要的一个要素,但同时旅游业也是一个高需水产业,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给旅游目的地的水资源供给带来越来越多的压力。为了逐步缓解我国旅游目的地水资源的供给压力,有效提升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推进旅游业发展提挡加速、换挡升级,对旅游业水资源利用现状进行科学、客观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现有的旅游水足迹研究成果,通过构建省域层面旅游水足迹测度及评价模型,以山东省为实证案例,进行旅游水足迹测度及评价和旅游水足迹强度时空差异分析,弥补同一测度模型、同一数据口径下省域层面旅游水足迹评价比较研究的空白,得到的研究结论如下:

(1)通过梳理文献资料,发现国内外对水足迹的研究已经相对成熟,在不同的研究尺度上针对不同的产品、主体或者区域都有相关的研究成果,但针对第三产业水足迹研究成果比较少,并且国内的相关研究过多地局限于旅游活动中的直接耗水量方面,而忽视了对间接水消耗过程的研究。另外国内旅游业水足迹的研究成果所涉及的案例地主要为微观区域,缺乏一定的地区可比性。
(2)通过对 G?ssling 旅游业水足迹概念模型以及刘晓蕾武汉市旅游业水足迹模型的深入分析,结合山东省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山东省旅游水足迹测度及评价模型,测度模型包括 5 个子模型,分别为旅游交通水足迹模型、旅游餐饮水足迹模型、旅游住宿水足迹模型、旅游游览水足迹模型和旅游购物水足迹模型。评价模型包括两个指标,分别为人均旅游水足迹和旅游水足迹强度。

(3)2013~2017 年,山东省旅游交通水足迹、旅游住宿水足迹、旅游餐饮水足迹、旅游游览水足迹和旅游购物水足迹在山东省旅游总水足迹中所占比例变化不大,其中占比最大的是旅游餐饮水足迹,所占比例在 58%左右,是旅游总水足迹的主体;其次是旅游交通水足迹,所占比例在 19%左右;再次是旅游购物水足迹和旅游住宿水足迹,所占比例分别在 13%和 7%左右;占比最小的是旅游游览水足迹,所占比例在 3%左右。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