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随着“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相继提出,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传承农业精神、改变农村面貌、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有效且重要的手段,也成为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发展的一种潮流和趋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7年末中国大陆乡村常住人口 57661 万人,占总人口比重近 42%,在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大有可为。早在 2006 年,国家旅游局将“中国乡村游”定为全国旅游主题,2007 年又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通知》,同年湖南省也做出响应,发出《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通知》;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把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作为重点工作任务之一;随后党的十九大会议上,乡村旅游又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渠道被习近平主席着重指出,并强调积极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六大任务之一。2016 年全国休闲农业包括乡村旅游接待游客量近 21亿人次,营业收入 5700 亿元,800 万人因此就业,700 万户农民从中受益,足以见得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农村地区发展新的推动力。
张家界市地处武陵山区,既是知名旅游区,又是少数民族聚集区,更是贫困地区。近年来依托于独特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灿烂的少数民族文化,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前来游览,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仍未完全改变农村地区贫困衰败的状况。据2016年张家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年张家界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06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30元,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 7802 元,仅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 37%。故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是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的必要手段,也是张家界市精准扶贫任务的必然要求。
..........................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综述法
通过查阅文献收集相关资料,了解研究涉及的基本概念、理论、研究动态,学习研究方法以及搜集一般评价指标。
(二)德尔菲法
选用德尔菲法进行研究数据的收集,首先从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中选取相关的维度和量表,然后与专家访谈,听取其对评价指标的认识及建议。以张家界的专家、乡村旅游地的管理者、社区居民及游客为主要调研对象,设计并发放调查问卷,然后对回收到的问卷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为实证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三)层次分析法
建立张家界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德尔菲法取得专家对各指标重要性比较,通过层次分析法算出各层次指标权重及相对应总目标的权重。
(四)模糊综合评判法
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得出各指标的模糊综合得分,再由判定矩阵及最终分值对各指标综合情况进行分析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乡村旅游的概念和涵义
19 世纪末的法国,由于城市污染严重,加上工业革命带来的快节奏生活使人们开始涉足乡村旅游活动,直至 20 世纪 60 年代盛行于西班牙,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乡村旅游的定义在学术界还众说纷纭。Gilbert 和 Tung(西班牙,1990)认为乡村旅游(Rural Tourism)是旅游者在乡村环境中食宿、休闲的一种旅游形式;欧盟(EU),联合世界经济合作组织(OECD,1994)在其给出的定义中突出乡村性;Bramwell 和 Lane(英国,1994)在给出定义中突破了基于农业的局限,认为乡村旅游还包括自然生态旅游、健康旅游、兴趣旅游和民俗教育旅游等。
20 世纪末期,国内乡村旅游研究才逐渐开展。杨旭(1992)较早地对乡村旅游进行学术研究,认为乡村旅游是对农村生态、经济及社会等资源组合的立体感知;马波(1996)认为乡村旅游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体验乡村独特的生产生活形态及欣赏田园风光;何景明(2002)的定义侧重于发生在农村地区,强调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乡村性;王云才、郭焕才(2006)认为乡村旅游是都市居民为领略乡野风光、体验农事劳作、了解风土民俗和回归自然所进行的以乡村资源为背景的旅游方式;陶玉霞(2009)从地域范围、景观和活动内容、规模层级以及客源市场四个方面综合对乡村旅游加以界定。
可见,国外学者对乡村旅游的概念主要侧重在旅游活动发生的地域的界定,而国内学者多是从旅游资源、旅游吸引物、旅游活动或旅游目的地的乡村依托性来界定。首先,乡村是乡村旅游活动的唯一载体;其次,在景观上包括乡村生态景观、乡村聚落景观、农事劳作景观、乡村经济景观、农耕文化及民俗文化景观、乡村民居建筑景观等;在活动内容上包括乡村观光、休闲度假、农业劳动体验、民俗节庆体验等活动;在规模上,是一种小规模的、社会结构和文化具有传统特征的、活动与当地居民有关联的并且很大程度受当地控制的旅游活动,在层次上它应该是坚持旅游过程中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大旅游;最后,在客源市场上,应该是面向远离乡村的城市居民,也可以是居住地域、环境生活方式劳作方式有别于乡村旅游地的其他社区居民或境外游客。除此之外,不同的旅游资源、旅游吸引物或旅游活动与乡村相结合就产生不同的乡村旅游类型。如当以田园风光为旅游吸引物时可为乡村观光旅游,当以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为旅游吸引物时可为乡村生产旅游,当以体验农村生活为旅游吸引物时又可为乡村休闲度假旅游,而当以了解风土民俗为旅游吸引物时又可为乡村民俗旅游。乡村旅游是种复杂的、多层次的旅游方式,但其共性和基础都是以乡村为载体。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国外乡村旅游研究已日趋成熟,除对其概念与涵义的研究外,研究的热点问题还有乡村旅游驱动力、旅游者动机、利益相关者研究、社区参与、营销、地理空间结构以及企业管理等。
发展乡村旅游的驱动力方面:Benjamin(1994)认为乡村旅游经营者的主要动机是追求经济利益;Fleischer(2000)则认为是为了追求乡村性与社会日益城市化的个性需求;Thompson(2004)则认为是维护当地传统文化,同时希望地方生活方式被更广泛地认同。乡村旅游者的动机方面:Pearce(1990)认为乡村旅游者的主要动机是了解当地人的生活,学习知识,体验风俗文化;而 Warmsley
(2003)则认为是摆脱城市的疏离感,寻求乡村的踏实感与满足感与求证自身的生活方式。利益相关者方面:Simpson(1992)认为乡村旅游是一种由外来企业主导的活动,而其利益相关者由政府、社会组织、私人企业和社区组成。社区参与方面:Ap(1992)认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将严重影响乡村旅游现有或未来的项目的开发和经营;Cai(2002)首先提出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品牌,并更青睐与乡村社区合作打造品牌。市场营销方面:Roberts(2004)认为对客源市场进行细分,以游客体验为核心是乡村旅游营销的则重点。地理空间结构方面:Sue(2004)研究表明从客源市场到乡村旅游目的地 50-100km 范围内是游客最佳体验距离。企业管理方面:Carol 等(2010)罗列了影响旅游企业经营的诸多影响因素。
(二)国内文献综述
通过 CNKI 以“乡村旅游”为题的期刊搜索显示,2005 年以前可检索到的期刊数位数不多,2005 年为 75 篇,而 2006 年就增加为 247 篇,2007 年达 440 篇,随后直到 2017 年关于乡村旅游的研究不断增多,成线性上升趋势(如图 2.1),说明我国乡村旅业从 2006 年开始由起步阶段进入了发展阶段,且发展迅速。
........................
第三章 张家界市乡村旅游发展条件与现状 ............... 13
第一节 张家界市乡村旅游发展条件 ................. 13
第二节 张家界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 17
第四章 张家界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 ..................... 20
第一节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20
第二节 张家界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模型的建立 ........................ 20
第五章 张家界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 46
第五章 张家界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一、强化生态理念,发挥资源优势
景观资源的保护率和原真性均隶属于良好,隶属度分别为 0.45 和 0.375,则张家界乡村旅游存在破坏景观资源原真性的问题,则在乡村旅游资源利用上,就要做好实地勘察,充分发挥不同村镇资源优势,尽量在不破坏原真性的前提下依照资源禀赋开展乡村旅游规划实施。以武陵源区为例,户外生态优势明显的协和乡可在龙尾巴梓木岗林场高标准建设徒步、摄影、露营、拓展探险和自驾游集散基地,以基地为核心,以山间公路为轴线,开发户外体育运动休闲游,以张清公路为轴线,在插旗峪、抗金岩、黄家坪开发乡村旅游地产、建设乡村休闲度假基地和生态休闲旅游农业。乡村休闲资源优势明显的中湖乡可在野溪铺、中湖、石家峪、泗南峪开辟西线乡村休闲游线路,在野溪铺、宝月、檀木岗、青龙垭建杨梅园、丹桂园、垂钓园和土家神茶园,科学规划和打造乡村特色客栈、采摘篱园、山水人家、民族风苑、休闲农庄等生态旅游农业形式。民族风情优势明显的天子山镇可在泗南峪、向家坪整体包装建设民族旅游小镇,打造特色客栈、民族风苑、休闲农庄等生态旅游业态,开发江务峪乡村旅游线路,与中湖乡特色民族小镇形成联动态势,促进我区西线乡村休闲游发展,带动农民增收。
..........................
结论与展望
在全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大背景下,张家界以发展乡村游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手段,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影响脱贫效果。总结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进展及张家界市目前乡村旅游的研究成果,通过调查数据分析了张家界市乡村旅游发展的条件与现状,采用德尔菲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共 35 项指标,完善了张家界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上的不足。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 35 项指标及其分别对应各系统层的权重,直观地显示出张家界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中涉及的各因素的重要程度,给乡村旅游发展的侧重点起指导作用。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出张家界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得分为 77.67%,处于中级可持续发展阶段,乡村旅游环境资源、社会文化、经济和发展支持四个子系统的得分分别为 0.7876、0.7359、0.7802 和 0.7317,均隶属于一般水平,说明张家界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在环境资源、社会文化、经济和发展支持上还存在问题。以此为依据,按不同系统层和要素层对各指标存在的问题深入地分析,提出对策。为张家界市乡村旅游发展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对张家界市旅游扶贫也具有指导意义。
从文献综述中的情况看来,目前国内对于乡村旅游的研究在内容上仍以乡村旅游概念的界定、影响因素、利益相关者、驱动机制、发展模式等为热点,对乡村旅游地理空间结构及企业管理的研究有待深入。对乡村旅游主要功能实现程度方面的研究欠缺:如旅游者回归自然的精神需求满足程度;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现代化”与“乡村性”矛盾如何平衡;乡村旅游给农业经济带来的影响及其测度和评估;乡村旅游与农业发展的关系和作用机理等。在研究方法上,多采用的是定性研究,缺乏实证分析,缺乏统计和数学模型方法的运用,较难保证乡村旅游研究的科学性和普遍适应性。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