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园旅游管理与保护研究--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2910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旅游管理论文,本文从我国实际为出发点,充分考虑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的情况,以国外国家公园管理研究理论为基础,试图在国家公园总体方案的基础上具体提出保护和管理国家公园的途径方法,深入理论研究在实际的运用。

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在人类生活中和珍惜动植物保护方面发挥中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生态环境逐步恶化和生态系统逐渐衰退现象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各界不断探索生态系统修复办法,以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为目标,我国提出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我国在众多保护地的基础上探索建设国家公园主要基于以下几个目的:一是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修复受到损害的生态系统,保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原真性,实现重要自然生态资源国家所有、全民共享、时代传承;二是为了解决保护地长期存在的多行政区域、职能部门交叉、多头管理造成的权属不清、监督不明等问题,通过对国家公园体制的建立实现管理体制的创新。多年来,我国在致力于探索建立国家公园,不仅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同时中央政府给予重大的支持,国家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与国家公园相关的政策性文件(具体见表 1-1),推进国家公园的建设。


.......................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由于国内外所处的大环境不同,国家公园发展会受到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国外的一些较为成熟的完善的理论研究成果不一定适合于中国的国家公园建设和管理。如,美国国家公园的运营成本较少,主要依靠美国公众的积极参与,大量的志愿者到景区做义工;而我国景区的运营还不能指望大部分不能依靠志愿者,因为我国的志愿者管理制度不完善,志愿者立法不健全,志愿者权益得不到保障。本文从我国实际为出发点,充分考虑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的情况,以国外国家公园管理研究理论为基础,试图在国家公园总体方案的基础上具体提出保护和管理国家公园的途径方法,深入理论研究在实际的运用。

1.2.2 实践意义

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起步时间在国际上其他国家相比比较晚,截止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公园,国家公园正处于体制试点阶段,因此,我国大多数学者在国家公园的研究上以理论性研究为主。美国国家公园的管理体制、管理模式、管理经验在国际上是相对成熟的、健全的,我国社会各界在探索国家公园建设过程中,主要的研究对象也是以美国为主,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美国国家公园管理体制方面。在我国,也有类似于国外的以保护景区的资源为主要目的的景区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因此我国在对试点的国家公园范围进行划定时主要是从遗产型景区入手,通过对划定区域景区进行体制的改革,彻底改变自然保护地体系中一直以来面临的重大问题——多头管理,权、责、利不明确,监管空缺等,进而无法使景区遗产得到真正保护,为民所有,为民所用。本文以正在试点的大熊猫国家公园这个跨三省的较为特殊的载体为研究对象,将国家公园保护和管理理论、途径运用到大熊猫国家公园中,希望能够为大熊猫国家公园的管理和保护提供一些实用性的、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保护世界最珍贵的稀有物种,实现大熊猫稳定繁衍生息,促进其大熊猫赖以生存的栖息地的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探索生态文明建设。
............................

第 2 章 理论基础

2.1 IUCN 保护区分类方法

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早在 1994 年出版了《自然保护地管理类型指南》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保护地分类奠定了理论基础,目前大多数国家建立的国家公园分类是以 IUCN 保护地分类管理体系为基础,确定保护区类型和目的。IUCN主要依据保护地的管理主要目标将国际上的自然保护区分为 6 个大类(见表 2-1)(解焱,2016),从中了解到国家公园归属于 IUCN 保护地分类管理类别的Ⅱ类保护地。IUCU 保护地分类管理得到了国际上的普遍认可,有些国家将此分类指标纳入了国家法规中具备了法律效应。虽然 IUCN 保护地分类管理方法不是适合所有国家保护地分类标准,但是联合国将此分类管理体系作为统计世界各国保护地的标准(王智等,2004)。因此,我国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中要结合 IUCN分类管理标准,结合国情建立既符合我国国情又能够达到国际上国家公园标准的分类管理体系。


........................

2.2 恢复理论
我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主要是为了建立生态文明体制,保护我国生态文明系统的完整性、原真性,保护和修复我国生态系统覆盖区域比较脆弱的或者生态系统正在不断退化的区域,同时保护我国珍惜动植物所生活的栖息地的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进而达到全域生态保护的目的。因此,国家公园建设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恢复力理论主要是生态恢复理论,同时,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的其他重要的目的是要实现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域内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以及人类和谐相处、共同成长。因此,本文还涉及到社会-生态恢复理论。

生态恢复的本质是要尽量避免生态系统的逆行演变,通过一切方法和高科技术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系统的自然发展。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游客提供一个能够满足美好生活向往的娱乐场所(任宪友,2008)。国外早在20 世纪30 年代就有通过对生态恢复实践,从而探索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学者们在对恢复生态理论进行描述时,均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恢复现存的、原先退化的或者正在退化的生态系统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术手段使其恢复到以前的状态或者更为完整的状态,而不是重新创建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国际生态学会认为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不是单一个体,在进行生态恢复中要考虑到系统的整合性、生物的多样性、可持续发展性等各方面的因素(谭平,2015)。我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规划范围内是在现存的保护地的基础上进行资源整合,范围内存在大量的人类活动,因此,在我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中在对区域生态系统进行保护和修复时,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实现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周围社区等利益相关者和谐共生的局面。国家公园与其周围社区是一个共同的整体,均存在生态系统圈中,在国家公园的建设中无法只发展国家公园规划范围内的自然资源而忽略人类因素。

.......................

第 3 章 案例分析与启示 ..................... 19
3.1 案例分析.................... 19

3.1.1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 19

3.1.2 日本国家公园管理............ 23

第 4 章 国家公园管理与保护思路 ......................... 31
4.1 国家公园建立的本质和内涵....................... 31

4.2 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建议..................... 32

第 5 章 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与保护策略 ................. 39
5.1 大熊猫国家公园概况....................... 39

5.1.1 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发展历程.................... 39

5.1.2 大熊猫自然遗产管理模式研究....... 40

第 5 章 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与保护策略

5.1 大熊猫国家公园概况

5.1.1 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发展历程

我国在 2013 年首次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2015 年中央提出在 12 个省市进行 9 个首批国家公园的试点工作,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设形成如今三省共建的局面历经了漫长的过程。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的提议首先由四川省率先提出,四川省在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过程中,率先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


结论

本文通过对文献、理论知识、实践的整理和总结,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
(1)首先在绪论部分,整理了我国与国家公园建设的相关政策、文件以及通知,从中了解到了整个我国国家公园走上体制试点的艰辛过程;其次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对国家公园的研究的文献整理,清晰了解了国内外学者对国家公园的研究动态和未来研究趋势。国外学者对国家公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以及标准化建设研究方面,随着国家公园的建成,国外学者的研究重点更多是与管理相关的课题,如国家公园环境问题研究、国家公园利益相关者研究、国家公园管理与治理研究等方面。国内学者对国家公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家公园的概念界定、设置标准上、国家公园管理体制、美国国家公园成功经验与启示、我国国家公园管理体系构建、国家公园立法、国家公园志愿者服务等方面。
(2)本文概述了与国家公园相关的理论知识,由于国家公园的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因此,国家公园的建设的理论涉及到方方面面,在此选取了 5 大理论基础,即 IUCN 保护区分类方法、恢复理论、生态文明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为国家公园的管理和保护建议的提出提供了参考依据。

(3)通过对美国、德国、日本和中国目前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较为顺利的不同的国家公园管理模式的分析,总结了 4 中不同管理体制下的国家公园共同的成功经验,即国家公园的管理和保护需要国家层面的较为权威的法律体系、管理机制要权责明晰,统一管理机构设置、要注重公众的参与,尤其是有将社区志愿者等资源利用起来建设国家公园、最后是为了体制试点更加顺利,需要集结民间资本,为国家公园的建设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