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佛教居士行为与认同的社会学探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4484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社会学研究论文,本研究以社会学视角、宗教社会学的研究框架、社会行动理论为支撑研究女性佛教居士行为与认同。以女性居士为研究对象,对其宗教认同和行为特点做社会学研究,这在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全方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女性佛教居士的信仰基础及宗教认同过程

(一)女性佛教居士信教的内在原因
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当前迅速增加的信徒群体当中,女教徒占了很大的比重,在不少地区,女性占总信教人数的 60%­70%,有的已达 80%以上,明显高于男性。①综合历史资料分析,女性与佛教始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研究发现,女性独特的心理活动正是女性崇佛的重要的根源之一。
1.女性心理特点与需要的因素
(1)女性的心理特点因素
一直以来,女性与佛教的关系密切,一直是佛教虔诚的信仰者。从女性宗教徒人数激增的数量来看,有必要从女性心理特征分析信仰宗教的原因。因为女性最明显的心理特征是更加感性,容易动心付出真情,这取决于女性特别的生理构造和心理活动。女性的神经系统更加富有兴奋性,对事物反应比较直观、敏感,不论感到喜悦或是沮丧,立马通过反应和表情显现出来。女性对于事物的知觉方面主观因素较大,容易带有自身经验和偏见来看待事物,难以判断和客观地评价。女性心理感受性高,容易带有情感色彩。②她们心理比较脆弱容易接受外来暗示,因此易起信动念,既容易信仰宗教,又轻易被不法组织所蒙骗。
女性的心理活动有其独特的心理特征:例如女性觉悟高、领悟快、耐性强、在记忆和知觉方面更加准确。女性较顺从、害羞、敏感、温文尔雅但心胸不够开阔,常常优柔寡断,信心不够。但是灵敏机灵,容易忘掉苦恼,这也是女性更加容易依靠佛教伦理调整自己,解决眼前困境的原因。女性因其生理特征母性本能更加强烈,富有爱心乐于助人,积极奉献慈善事业和捐助活动。她们做事努力、执着、更加细心谨慎,因此她们吸收不同文化更快、更有效率,把佛教教义内容结合在世俗社会当中。在佛教信仰方面,女性更容易起信动念,参与积极,不会放过宗教活动中的任何细节。参加寺院活动和宣讲活动时女性更容易本能的感同身受。在法师讲经说法时,女性佛教居士领会深,容易起善念,更容易激起兴趣学习和领悟。例如在访谈中,居士们更容易把现世中遇到的事情和解决方式用佛教的思想表达出来。举例子来说,“希望自己像地藏王菩萨从地狱中救母亲一样对现世父母孝顺”、用“一人吃饭一人饱”来表明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等等。


社会学研究论文怎么写

........................

(二)女性佛教居士信教的外在原因
1.宗教文化的传播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赋予公民信教的权力并且得到法律保护,改变了许多人的观念接受宗教,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信徒提供了直接的信教条件。正统宗教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并要求信徒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人们应该尊重每一位信徒的信仰,不同宗教信徒应该相互尊重。信徒不搞破坏,保护社会秩序,爱国家爱人民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在国家法律保护下,信徒的信仰和活动得到尊重和自由,宗教活动可以公开实行,僧众在寺院定期举办讲经和法会活动向广大信众传授经典教义,这成为传递教义的重要途径。现如今,人们在追求高度物质文明之后就会趋向于精神文明的追求,近年来文化旅游兴起的重要原因是让人们了解文化的多样性,满足更多人的文化诉求和文化体验。寺院扩大修建,对外开放并且开发旅游景点,除了佛教徒参加宗教活动以外,吸引了更多的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在寺院能满足这些游客对于佛教文化及新奇事物的追求。①用佛教特色文化与游客交流,这为宣传佛教文化提供了直接条件。寺院旅游文化成为一种宣传手段,寺院旅游的兴盛让更多群众对佛教文化产生兴趣。寺院定期开展宗教信徒组织的做“功德”的活动,这些举动吸引社会各界的关注,并且成为人们信仰佛教的间接因素,尤其是女性。调查发现,访谈对象都是通过拜寺庙来加深佛教印象,僧尼讲经让其明白佛经教义的意义,这对民众信佛、信徒皈依佛门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H 居士:“在我皈依前有一次去寺庙见观音菩萨像和蔼的面相会让我觉得特别亲切,想伸手去摸一摸,好像她能理解我所有的苦楚,我不禁地眼泪往下流,从那以后我一心想着观音菩萨,救苦救难的观世音。”
J 居士:“之前我和朋友看过净空法师的一些视频,很有感触。”
G 居士:“我每天看圣空法师讲经直播,学了很多道理。”
通过佛经和僧尼宣化显现出佛教(特别是大乘佛教)主张众生平等、男女平等、男女都有佛性、男女都能成佛的思想。在现实层面佛教对女性尊重照顾,女性的困难和弱点不会被特殊对待,女性自身要努力客观的克服。很多佛经以女性命名讲述女主人公皈依佛门的故事,如《佛说月上女经》、《佛说龙施女经》、《有德女所问大乘经》等等。这些佛经里塑造了一心向佛、不惧艰难险阻的女性形象,因此会为女性成佛的意愿提供直接条件,为女性佛教徒带来更多的动力,成为她们心中的学习对象,塑造出正确的女性意识和女性观念。
.............................

二、女性佛教居士行为与认同的建构

(一)女性佛教居士的自我塑造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在其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认为,宗教教义中包含关于善与恶的道德判断,系统地为信徒提供指引和价值观,表达对于政治、经济等各种社会制度的理解与态度,从而影响信徒与世俗社会之间的互动。①因此,对于女性居士自身行为的认同,她们更多的表达以佛教制度为遵守,以佛教价值观影响自身人格心理、思想观念、行为规范。
1.人格与心理的重塑
本研究发现,宗教信仰不但是信徒身份的“标识”,代表着个体身份从行为和言谈举止表露出来,而且宗教理念和伦理也渗透到成员的价值观和行为系统当中。宗教认同成为重塑人格和心理的新途径:
第一,重塑人格。宗教为人类的情感表达需要提供了一种途径,是一种慰藉的形式更是一种发泄机会,是对人格与心理重塑的积极功能。宗教能改变信徒的行事原则,价值信念,直面的应对压力和危机,也给个体提供幸福感和安全感,赋予个体生活目的与意义。宗教徒的人格发展与信仰的发展是同步的,女性居士所形成的新的人格随着信仰的发展又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自我认同。女性居士个体层面的成长更多显现出宗教的价值和理念在其思想和行为上的约束。宗教理念的内化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和深刻性,这体现在女性个体人格和价值观层面的转变。②个体的认同程度决定了成长和发展的进程,个体对待生活和宗教的方式往往影响着个人成长程度。这会因为文化程度的不同而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文化程度低的女性居士善于将宗教思想和理念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在对待生命的理解和态度上体现出更多的转变;文化程度高的女居士则开始考虑自身的发展的定位和修习状态,将宗教哲理视为填补其人生新的哲学基础。个体都会通过人格和价值层面的转变阶段和过程,这是一个漫长又长期的动态过程,无论程度或结果如何,都体现在女性居士用宗教理念引导生活方式、自我型塑和行为发展上。
.......................

(二)女性佛教居士的行为受宗教价值支配
1.佛教对女性思想观念的影响
个体与群体思想及其观念、认同的形成与其宏观社会的伦理和价值体系息息相关。笔者认为,女性佛教居士思想观念主要受以下佛教伦理影响:
第一,因果业报。因果或称因果律,在佛教教义系统中,用来说万物关系的基础理论。因果理论说明一切事物皆由因果法则支配,“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果业报是佛法的核心内容。印光大师说:“如来成正觉,众生堕三途,皆不出因果之外。”①通俗地讲:事物有原因就有结果。在佛法中,今生拥有的一切是上辈子积累得来的,无论今生精彩或是糟糕。行善积德不仅可以为今生积累福报,又可以决定来世的命运。概括来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对因果思想的认识促使了佛教居士乐善好施的行为,多数居士均表示在信佛之后最大的改变就是积德行善,越行善,越积德,获得的福报就越多。
第二,祛恶扬善。佛教的修行方法概括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②身为居士要改掉自己的恶习恶性,忏悔自身罪孽。“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居士要从皈依时起修菩提之心、行菩萨之行、净化心念、宽容待人、和谐人际关系。她们所形成不争不抢,懂得退让的思想促使了人际关系上的融洽。行善终归是好的,善事善果取决于一念之善。“善”是居士最基本的人生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做善事才是人生应该有的价值。“善”可以让社会更加温暖。这是居士宗教素养的正确的体现。
第三,涅槃重生。教义中的涅槃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和最终归宿,一般指破除烦恼、无明后所证得的精神境界。③这是一种不生不灭、超越生死、永恒安乐的境界。佛教认为人生极苦,人可以通过学习,开悟来获得生死智慧从而解脱。佛教的生命观与佛教的死亡观紧密相连,死亡观涉及到佛教理论和修行的方方面面,解释了生命的本质是痛苦的,提出了如何从轮回痛苦中获得解脱的理论和实践方法。每个人一生所做所受不同,其结果决定了每个人的生活体验和生命状态,所以每个人的死亡表现这些结果决定的。有因有果,轮回不断,直到解脱。调查了解到,年龄高的女性居士皈依之前都有对死亡的恐惧。


社会学研究论文参考

................................

三、女性佛教居士在家庭与社会的角色扮演............................. 25
(一)女性佛教居士的家庭形象变化....................................... 25
1.女性佛教居士的家庭地位发生转变..................................25
2.女性佛教居士扮演的家庭角色.............................................26
四、女性佛教居士的社会功能与社会支持................................. 31
(一)女性佛教居士的社会功能........................... 31
1.女性佛教居士的积极功能...........................................31
2.女性佛教居士的消极影响..............................32
结语........................ 37

四、女性佛教居士的社会功能与社会支持

(一)女性佛教居士的社会功能
1.女性佛教居士的积极功能从中国宗教本土化情况分析,中华民族从宗教吸收丰富资源不断聚集与壮大、传承发展文化、维持特有的生活习俗、维系独特的社会结构。佛教与中国文化相融合两千多年之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随着科技和时代的进步经久不衰,在社会、文化生活中始终履行着诸多的社会功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价值。
纵观居士发展历程,是佛教入世的主要力量。从佛教在中国扎根,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深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居士的功劳深不可没。居士的行为思想基于“慈悲利事、普度众生”的理念,佛教通过把出家修行变成朴实简单的在家修习的现实生活,积极推广居士佛教的传播,弥合出世与入世间的界限。在这个过程中,佛教经典的流传对居士入世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肯定了居士和居士佛教的地位,以居士为核心讲述对象阐明教义。在特定意义上,居士是佛教的纽带,居士的命运几乎代表了佛教的命运。
居士是佛教与社会融合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世俗社会与佛教的中间桥梁,处于两者中间,承上启下,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居士对佛教起着羽翼的作用,居士与僧众相互依辅,共同发展、协调繁荣,从而构成稳定佛教的文化共同体。居士遵守的“五戒、十善”是佛教思想道德的基础,这体现出佛教入世的伦理准则,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发展。回看居士佛教的发展历史,历代居士在维护国家、发扬佛教、稳定社会等方面都有贡献,尤其以士大夫为首的居士在政治上破旧立新、救贫救灾、兼任护国;在护教上宣教讲学、修建庙宇、翻译佛经,延续佛法慧命;在社会思潮上要求三教(儒、释、道)融汇,进一步促进佛教融入中国文化中。弘一大师提倡念佛不忘爱国,佛教要顺应时代要求,佛教徒应爱国护国。除了开展弘法活动外,居士积极参与民生奉献社会,实践佛教入世,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正功能”的作用。如上文所述,居士联合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开展社会慈善活动。缓解了受助者的困难,使得“慈悲济世”的精神深入人心。
.............................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宗教问题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关系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关系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①本研究以社会学视角、宗教社会学的研究框架、社会行动理论为支撑研究女性佛教居士行为与认同。以女性居士为研究对象,对其宗教认同和行为特点做社会学研究,这在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全方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研究主要考察和分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从接触佛教信仰的动机和心理特点来看得出一个普遍的结论:大多数女性居士都有明确的信仰目标,她们的社会行动是受意向支配的。女性接触佛教时功利目的较强,她们认佛菩萨为认同对象,年龄较大的女性祈求化解生活中的苦楚,年龄小的居士希望学习生活哲理获得智慧。从女性心理特点分析崇佛原因,女性容易在危机状态借助超自然的力量祈求心理上的慰藉和安全感。从接触宗教的途径分析,由环境影响或某种契机(如僧尼宣化或者寺院旅游)的接触可能被触动或达到某种程度的接受。
其次,女性居士的宗教认同是长期性的,是以认同对象为行为目标,以达到自身行为上的变化,她们的认同在自我改变和生活方面显现。研究发现,不同文化程度的女性居士对其行为目标具有不同表现特点。文化程度低的女性侧重实际表现,期盼以宗教行为获得“福报”,而文化程度高的女性居士从思想层面的角度出发追求思想上的提升获得智慧。值得一提的是,女性一开始接触佛教的功利目的随着成长和教义的内化逐渐减少,宗教理念逐渐成为行为的准则,成为社会化的重要内容。
最后,从宗教功能的角度分析,宗教功能的两重性表明,宗教对个体和社会发挥正功能的同时,也带来消极影响。女性居士尊守教义道德对女性自身重塑与社会化发生作用,她们在家庭和社会扮演多重角色发挥其积极影响,例如在家相夫教子,在社会发挥重要的女性力量,在佛教团体中实现佛教入世的重要桥梁。但不得不说宗教的消极影响往往会阻碍个体与社会的有序发展,例如减少社会竞争力,让个体失去思辨能力。所以,我们应该站在科学地角度,支持发挥宗教对社会的有利因素,制止消极影响衍生,辩证看待信仰问题。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