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随着经济形势的日趋严峻,在面对空前发展机遇的同时,各国家之间的竞争也都十分激烈。由于第一利润和第二利润达到了一定的极限,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权威学者西泽修先生于 1970 年提出物流是市场的“第三利润源泉”,自此物流角色的重要性在全世界中被广泛认可起来,物流业也成为了全球各大企业深入研究的方向。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使汽车零件仓储中心的作用尤其重要。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 2012 年统计公报获悉,中国 2012 年末全国民用汽车的保有量达12089 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 1145 万辆),比上一年末增长了 14.3%,伴随着汽车行业良好的发展势头,汽车零部件产业也飞速发展着,为零件仓储中心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1]。
但是由于供应商之间激烈的价格竞争、原材料价格上涨、制造商的价格压力使得如何降低成本、降低库存风险、提高产品的周转率、快速响应成为了本行业棘手的问题,这些都与汽车零件仓储管理有着密切的关联。与传统的物流仓储中心相比,现代的物流仓储中心不仅仅注重空间上的管理,更加注重时间上的管理[2],是涵盖了一整套完整的作业流程,需要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物料的进出库、存储、分拣、配送、运输等进行实时的控制。但是,目前物流仓储的管理研究工作将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在途运输上,对运输路线的优化、运输工具的选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却忽视了对仓储中心内部物流作业时间的确定。随着企业管理的精细化,物流行业实行标准的劳动定额管理逐渐受到了企业的高度重视。A 公司零件仓储中心成立于 2003 年,是服务于汽车行业的中国较知名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公司目前拥有员工 1057 人,其中技术管理人员 94 人,生产操作服务人员 963 人。
零部件库房面积合计 5.01 万平方米,其中公司自有库房面积为 1.75 万平方米,租赁库房面积为 3.26 万平方米。存储的零部件种类达 7411 种,库存 37295465 件(不包含长期不用件)。随着公司业务量的不断增多,公司的人工成本呈上升趋势。而且,目前公司大多是以定性分析对员工操作进行评价,人力、物力浪费的现象普遍存在,劳动效率较低,严重阻碍了仓储中心的发展。为了合理地安排企业生产,提升仓储中心的服务质量及员工劳动效率,公司下一步考虑从定额管理入手,基于标准作业指导书进行劳动定额制定,从而提高员工的劳动效率,特别是调动员工的激情。本人以及另外 2 名同学,在 2012 年 5 月到 8 月期间在该仓储中心进行学习实践,发现仓储中心的问题,公司的管理者也有实施劳动定额管理的愿望。因此,确定论文选题。
1.1.2 研究意义
企业劳动定额的研究通常是以作业时间的研究为基础的,为仓储中心的各种操作制定合理的劳动定额,是当代企业进行高效管理重要的一部分,是技术性和管理性二者兼并的工作。针对 A 公司零件仓储中心主要岗位的劳动定额进行合理地研究,可以量化物流强度,平衡仓储中心各部分的物流能力;可在研究基础上联系实际情况对该仓储中心的主要岗位进行定员;为零件仓储中心建立基础物流时间标准,为各部门人员测算提供依据,为标准作业修订、效率优化、绩效考核等提供数据支持,从而提升仓储中心的作业效率,合理地配置人力、物力资源,节约了企业的人力成本[3]。论文研究成果针对性强,设计的劳动定额可作为公司的基础数据,能够帮助该公司解决急需解决的问题,对同类型的其他企业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2 文献综述
劳动定额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早在 1760 年,法国人波拉勒特就对 6 号别针提出每分钟制造 494 支的产量定额,1830 年,美国人查理对 11 号别针的工艺程序进行分析,提出了工时定额[4]。在 1898 年,泰勒在美国佰利恒钢铁厂进行了著名的“铁铲试验”,通过对工人的铁铲进行改进,科学地制定劳动定额,采用标准化作业,极大地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5]。1911 年,他公开发表《管理科学原理》,开创了“时间研究”的先河[6]。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社会的进步,信息时代对作业时间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合理准确地测定时间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近几年来,国内外的学者在标准时间制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从传统的定额方法——经验判断法、历史记录法,到现代逐渐应用作业测定技术——秒表时间研究、工作抽样、预定时间标准法、标准资料法等[7],使得管理从传统的经验管理模式上升为以定量分析为基础的科学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定额工作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 6
2.1 标准作业的相关理论............... 6
2.2 作业时间测定................ 8
2.3 劳动定额的相关理论 ............. 12
第三章 A 仓储中心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20
3.1 零件仓储中心概况 ................. 20
3.2 零件仓储中心工作现状..................... 25
3.3 零件仓储中心工作问题分析...................... 27
第四章 A 仓储中心物流模块库建立与作业时间分析 ........... 29
4.1 物流模块库的建立............. 29
4.2 作业时间测量与统计.............. 31
结论
仓储中心的作业工种有很多,本文主要选择对高架叉车司机、内燃叉车司机、分拣员工进行了作业时间的分析和测定,在作业时间的基础上,考虑宽放系数进而制定劳动定额,在此过程中得到了以下结论:
(1)本文通过把仓储中心标准作业分解成若干个作业单元,通过对各作业单元分析确定其作业时间之后,依据仓储中心出入库的真实信息进行了数据模拟,从而实现了仓储中心作业时间的定量化和规范化,提升了管理力度。
(2)对各工种进行标准作业动作分解,分析发现有些动作是作业时间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可以利用秒表测时法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对于作业时间不固定的操作,本文进行了具体分析制定了相关的数学模型。
参考文献
[1] 李臣. 国家统计局:中国私人汽车保有量达 9309 万[N]. 华西都市报,2013-2-25(3).
[2] 刘晓萌.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物流仓储管理的改进研究[D]. 吉林: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1:5-8.
[3] 李德强. 车轮公司劳动定额的优化设计与评价[D]. 吉林: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2-14.
[4] 耿祥礼. TH 矿业集团公司劳动定额设计[D]. 吉林: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3-4.
[5] 唐优泉,程诗莉. 时间研究在中小制造企业的运用分析[J].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463-465.
[6] 路琨. 工业工程知识体系研究[D]. 天津: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4.
[7] 王永海. IE 管理方法在 S 公司的应用研究[D]. 天津: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
[8] Lawrence S.Aft.Work Measurement in the Computer Age[J].IIE Solutions,1998(4):40~41.
[9] Carl R.Lindenmeyer. How to Design and Conduct a Computer-IntegratedTime Study with Active Element Performance Rating. 2001.
[10] Benjamin W. Niebel and Andris Freivalds. Methods, Standards,http://sblunwen.com/ldshxlw/and WorkDesign [M]. Boston McGraw Hill. 1999. 134-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