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化产业的复兴——绘画视角中美国文化的变迁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4905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第1章绘画的研究方法

在人类活动的记录中,艺术活动主要依赖我们的视觉形式而非文字。相较而言,文字可靠而且直接,而艺术作品的含义则含糊而不确定。因此,研究艺术作品的方法与我们主要利用文字资料进行研究的方法有很大的差异。
首次把艺术作品(主要是绘画)系统纳入研究范畴的学者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丹纳和布克哈特。19世纪末,法国学者丹纳(H. A. Taine)在《艺术哲学》中提出,研究艺术品时应当要考虑到当时的风俗习惯和时代精神。1少与此同时,瑞士历史学家布克哈特(Jacob Burckhardt)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一书中,用文化史取代了传统的历史研究,使艺术活动成为历史研究者的重要领域布克哈特的著作影响深远。不过,对于如何利用艺术品,尤其是绘画,使之成为像文字资料一样可资利用的文献这个最重要的问题,丹纳和布克哈特都没有提出系统、完善的方法。
1915年,布克哈特的弟子,瑞士的艺术史家沃尔夫林(Heinrich Wolfflin)完成了《艺术史的基本原理》。他在书中提出了一套系统而完善的艺术作品分析的方法。沃尔夫林认为艺术作品的关键在于风格,而风格是由作品的一系列形式要素构成的。比如,构图、色彩、线条等。沃尔夫林认为,形式上的改变不仅是艺术家个人的差异,它也是“一个关于民族感受的基本问题,在此基础上,美的形式感直接与精神、道德的元素相交融。”。②沃尔夫林的形式分析法奠定了艺术史研究的基本方法,给其他的研究者提供了一条准确地利用绘画等艺术作品的途径。
但是,沃尔夫林钟爱的风格判断仅仅限定于绘画等艺术的形式因素,绘画中除了形式,还有题材。这个重要的方而却不是沃尔夫林等形式分析者考虑的因素因此,20世纪40年代,著名的艺术史家潘诺夫斯基(Erwin Panofsky)在《肖像学和圣像学》一文中,提出一套研究绘画作品的图像学方法,即先分析绘画的题材(一个个母题),然后得到关于一幅画形象、寓言或故事的完整解释,最后再得出其中蕴藏的准确含义或内容,如此就形成了艺术品阐释的前肖像学阐释——肖像学阐释——圣像学阐释的完整系统。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方法是对沃尔夫林的形式分析法的补充。沃尔夫林和潘诺夫斯基方法的中心都是绘画。因此,对于想利用艺术材料进行研究的学者来说,绘画是最好的开端。
迄今为止,由沃尔夫林及以后的形式主义者完善的形式分析法和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构成了我们分析艺术尤其是绘画的两条基本途径,我们只能通过它们去进行历史研究。下而我将在分析两种基本绘画艺术史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方法论框架。..............
.............................

第2章19世纪中叶:民族意识初现

“我们依赖旁人的日子,我们师从它国的长期学徒时代即将结束。在我们四周,有成百上千万的青年正在走向生活,他们不能老是依赖外国学识的残余来获得营养。有些事件与行动发生了,它们必须受到歌颂,它们将会歌颂自身。谁能够怀疑我们的诗歌复兴?谁敢说它不会迈入一个新时代,就像天文学家宣布的那颗天琴座钟闪闪发亮的明星,终究有一天会变成光照千年的北极星?”①一一《美国学者》,爱默生1837年在全美大学生荣誉学会哈佛大学分部的演讲 爱默生1837年的演讲不舍美国“思想上的独立宣言”。②它预言了19世纪中期美国在文化思想上独立的开端。

2. 1边疆精神与”超验主义”思潮
从美国独立直至19世纪上半叶,美国基本上是个以农业为主体的国家,工商业只在东北部少数大城市较为发达。从建国之初始,美国的国家政策就在代表工商业、金融界理想的亚当斯主义和代表农场主利益的杰斐逊主义之间摇摆。从19世纪初开始,美国开始的一系列的领土扩张以及随之到来的西进运动使天平倒向了杰斐逊的一边。
1803年,美国在路易斯安那购买中获得了包括从今天的艾奥瓦州至西北部的俄勒冈州的约82万7平方英里的土地,差不多相当于美国建国之初13个州的总而积。1819年,美国又获得了东、西佛罗里达的大片土地。到1853年,美墨签订《加兹登购买地案》时,美国总共获得了约200多万的新领土。③美国获得的新领土,地域广大,资源丰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去西部拓荒。很快,这些新并入的西部各州遍布农场和种植园,成为美国重要的农业州。西北部的田纳西、阿拉巴马、肯塔基、爱达荷、内华达等州以小农场主为主体的新农业州。而南部腹地,如德克萨斯、佛罗里达、阿肯色等州则大力发展种植业,拥有奴隶的种植园主占据优势。
19世纪上半叶的扩张和西进运动给美国带来了丰厚的物质回报,随着西部农业州而积的扩张以及人口的增多,这些新增加的农场和种植园逐渐成为美国经济的主要增长点。经济实力的优势促使西部和南部的农业势力在和东北部的工商业势力的角逐中,逐渐占据了优势。1829年,代表西部农业州利益的“老核桃树”安德鲁·杰克逊将军在民意的支持下,战胜约翰·昆西·亚当斯,入主白宫。从1829年起至西奥多·罗斯福就职前的19世纪,美国的14位总统中就有10位来自以农业为主的西部地区。国内的重农思想日益占据上风。在边疆开拓豪情的激励下,一种新的精神在美国民众中弥散。
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感叹说:在西部拓荒的人,“无生命的大自然的奇观,并未打动他们;他们周围的森林,可以说直到被伐光以后,才使他们感到其壮丽。他们的注意力完全被另一个景色吸引去了。当时,美国人只是一心要横越这片荒野:他们一边前进,一边排干沼泽、修整河道、开垦荒地和克服自然困难……”少托克维尔总结了边疆影响美国人精神的一个方而。对生活在工商业较为发达的东北部的一些美国人来说,西部的荒野刺激他们重新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
...............................

第3章世纪之交的困惑:多元特征与民族性的实验............... 43
3. 1民族问题与工业化潮流..............................................43
3. 2趣味的多元化与欧洲的影响.....................................45
3. 2. 1艺术博物馆与私人画廊..........................................47
3. 2. 2学院派、激进派与本土画家.....................................48
3. 2. 3萨金特、霍默、哈涅特与时代观念.........................50
3. 3民族性的新实验:伊肯斯、八人团与垃圾箱画派...........53
3. 3. 1伊肯斯美国化之路的失败.........................................55
3. 3. 2“八人画展”和“垃圾箱派”的美国性.....................57
3. 4现代主义的试金石:从291画廊到军械库展览...............58
3. 4. 1 291画廊和现代主义艺术观念.......................................59
3.4.2军械库展览和欧洲现代主义观念的入侵.........................61
3. 4. 3军械库展览的影响:中产阶级介入艺术市场................61
3. 5结论:多元化的局面与现代化的开端........................... 63
第4章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传统与现代的博弈.............64
4. 1传统的消亡与民族主义情绪的蔓延.......................64
4.1.1城市的扩张与新旧价值观的冲突.......................65
4. 1. 2中产阶级的崛起................................................65
4. 1. 3孤立主义政策和民族主义情绪........................67
4. 2抽象与写实:现代与传统........................................67
....................................

结语:
美国文化崛起的内涵与视角
本文对美国绘画的考察始于19世纪20年代,结束于约20世纪50年代。在以绘画作为美国文化象征的领域内,我们看到,各种观念在这长达100多年的时间内相互争斗、此消彼长。与这些观念密切相关的则是美国社会各个阶层势力的扩张及收缩。于是,在美国文化形成、发展及崛起的过程中,我们看到的就不仅是各个时期美国人文化认同意识的变化,还包括承载这些观念意识的各个阶层的变动。因此论文以两条线索来考察美国文化的形成:其一是各个时期观念的内容,其二是美国各阶层的变化。
美国文化与精英阶层
值得强调的是,在美国文化(从绘画中见到的)的崛起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是美国的精英阶层(约相当于中产阶层中的上层),美国上层的贡献最少。美国上层在政治和经济上占据着优势,然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他们醉心于效仿欧洲陈旧的贵族文化趣味,反而使其丧失了对本国文化的影响力。那么,占据美国人口大多数的普通大众呢?他们在美国文化的形成过程中有何作用?在我探究的以绘画为代表的文化中,他们似乎没有表现出足够的影响力。
当然,大众也有自己的文化,即我们通常所谓的大众文化。并且,依照某些学者的观点,美国的大众文化早在20世纪初就对欧洲文化产生了冲击。在谈及全球“美国化”现象时,主要也是指美国大众文化的威肋、。在伊斯兰世界内,美国的大众文化代表着世俗文化的冲击,它破坏了伊斯兰世界赖以存在的共同的宗教信仰;在前苏联,它意味着与集体主义及集权机制相异的,强调个性自由和个人主义的意识形态;在欧洲地区,美国大众文化则威胁到欧洲精英阶层的文化特权。在大众文化的冲击下,欧洲的文化精英不得不收缩自己的话语权,而这是以前的欧洲文明赖以维持的共同基础。.................

参考文献
[1]丁则民(主编)美国通史第3卷,美国内战与镀金时代,1861-19世纪末[M].北 京:人民出版社,2002.
[2]何政广主编,,;,长生,等.恩斯特[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
[3]何政广主编,陈英德、张弥弥.莱热[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
[4]何政广主编,何政广著.怀斯[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
[5]何政广主编,李家祺,等.伊肯斯[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
[6]何政广主编,李家祺,波洛克[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
[7]何政广主编,李家祺.霍柏[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
[8]何政广主编,李家祺.安迪·沃霍尔[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
[9]何政广主编,李家祺.格兰特·伍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
[ 10]何政广主编,刘其伟,等.霍默[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
[11]John W.McCoubrey ed. American Art: 1700-1960; Sources and Documents [M]Englewood: Prentice-Hall, 1965.
[12]Johnson,Ellen H., ed. American artists on art, from 1940 to 1980[M]. Boulder,CO: WestviewPress, 1982.
[13]McLanathan, Richard. Art in America: A Brief History[M]. New York: HarcourtBrace Jovanovich, 1991.
[14]Mills, C. Wright. The Power Elite[M]. New Yorl}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56.
[15 ]Merle Curtis. The Growth of American Thought[M]. New Brunswick andLondon: Harper&Row, Inc, 1982.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