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绪论
在我国,近年来也已经有人将民俗学引入古典文学研究中,从民俗文化的视角,窥探古典文学的蕴藏的无限魅力,开拓了古典文学研究的新境界。王巍教授的《诗经民俗文化阐释》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本文就是在这此启发下,把汉乐府放在汉代的木背景下,应用民俗学的手段,从民俗文化的视角对汉乐府进行审美研究。
汉乐府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又一文学瑰宝。它继承了《诗经》“诗言志,歌咏言”的传统,反映了人们的思想和生活。当汉王朝从战争后的衰败复苏而日渐繁荣后,统治者就需要制礼作乐来点缀太平。于是汉统治者便效仿周制,设立乐府,用“采诗夜诵,播于廊庙”的方法来收集、采编和创作乐府歌辞。由于现实生活多层次、多变化的复杂性,使得汉乐府所反映的生活也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因此,作为汉代文学代表之一的汉乐府有着丰富的内容、辉煌的艺术、深刻的生命体验、沪自觉的审美追求,本文拟从民俗文化的视角来探析汉乐府中所反映的物质生产民俗、物质生活民俗、婚丧礼俗、迷信与信仰习俗和游艺民俗等民俗事象,以及在这些民俗事象中所体现的审美追求,勾勒出汉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风貌、思想心态及审美趋向,从一个新的、更为具体的、形象可感的角度,来对汉乐府的审美价值进行探索,加深对汉乐府的理解和把握。
1.1关于民俗与民俗文化
1.1.1民俗与民俗文化的一般理解
“民俗”一词在我国很早就出现了。《礼记·绪衣》中说:“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史记·孙叔敖传》中有“楚民俗,好痹车。”《汉书·董仲舒传》也说“变民风,化民俗。”在这些史料记载中,民俗的“民”是指人民、百姓,可泛指民间;民俗的“俗”是指习尚。这是当时的人们对于“民俗”的理解。在现代,对于民俗和民俗文化的定义,由于不同的政治制度、学术观点和研究目的,国内外学术界在不同时期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在我国学术界,著名民俗文化学家钟敬文先生认为:“民俗,却民间风俗,一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一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这算是一种比较普遍和权威的说法。.........................
................................
第2章物质生产民俗
物质生产民俗是人们在日常的生产劳动过程中对生产文化的一些积累和加工,并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具有鲜明劳动生产特色的民俗文化。基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和生产关系所固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尊卑等观念主导下,物质生产民俗文化也往往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某种对生活的向往或渴求。在自然经济占据主要地位的封建两汉王朝,广大劳动人民勤劳、智慧、尚美,他们在本能的生存欲望和固有的审美追求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叩的同时,形成了许多富有审美情趣的物质生产习俗,主要表现在采集、狩猎、农耕、畜牧、蚕桑、纺织和商贾等几个方面。这些生产习俗直接地反映了两汉的经济基础状况和物质生活实际,揭示了两汉人民的精神气质和审美追求。汉乐府中反映了不少两汉的物质生产习俗,我们今天透过汉乐府尽管不能了解两汉物质生产习俗的全部,但却可见一斑。
2.1采集生产民俗
一采集生产是人类祖先最早进行的经济生产方式,作为一种重要的物质生产习俗,一直传承至今。在农耕出现之前,人们是要靠采集果实、根茎来作为食物的一个重要来源。这种消极适应自然赐予的采集性劳动在古代文献中多有记载,如《庄子.盗踢》云,上古之民“昼拾橡栗,暮栖木上”,其中所说的橡栗,即栋树的果实,似栗而小。《淮南子·修务篇》云:“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礼记·礼运》中也云:“昔者先王……食草木之实。”这也是先民们在采集生产中形成了相对固定的采集生产习俗的体现。自农耕在殷周出现,并经过秦王朝的大力发展,在两汉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这为当时的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但采集生产在物质生产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是与农耕互补存在的一种生产方式,并呈现出与过去不同的民俗事象。一汉乐府中反映采集生产活动的篇目并不多,一但已经足够体现当时的采集生产民俗。
从采集的范围,也就是“采”的对象看,两汉人们采摘的东西已基本不是为了填饱肚子了,而是为了一种更高的生活追求。在《诗经》中,有大量的反映周人的采集生产,其中采摘的相当多的一部分都是荐菜、卷耳、威菜、薇菜、莫菜、苦菜、薪、菲、芭等用于解决温饱问题的野菜,这些可算是当时人们生活中的主食之一。................
...................................
第3章物质生活民俗.........................19
3.1饮食民俗........................................19
3.2服饰民俗..........................................23
第4章婚丧嫁娶民俗...............................29
4.1婚恋民俗........................................29
4.2丧葬礼俗...........................................36
第5章迷信与信仰民俗..........................41
5.1信仰民俗..........................................41
5.2迷信民俗..........................................47
第6章游艺民俗..................................47
6.1歌乐舞民俗.......................................48
6.2乐器民俗...........................................50
6.3百戏民俗.........................................53
.................................................
结论
汉乐府用优美、生动、形象的文学语言反映了两汉时代丰富多彩的民俗事象。这一系列深刻影响着当时人们社会生活的民俗事象,真实再现了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充分展现了两汉民俗文化的审美价值,大大丰富了汉乐府的美学内涵,进一步提升了汉乐府的审美层次。
民俗是世间广泛流传着的各种风俗习尚,民俗的范围遍布于每个时代的各个阶层的人们的整体生活中,从生产、生活等物质生活到娱乐、信仰、艺术等精神生活,都有相应的民俗。本论文中从汉乐府有限的篇目中深入分析了两汉时代的采集、狩猎、农耕、畜牧、蚕桑和纺织等物质生产民俗,宴饮、服饰、起居、建筑和交通等物质生活民俗,婚丧嫁娶民俗,迷信与信仰民俗和游艺民俗等。这些民俗,有的以物质的形式存在,有的以制度的形式存在,有的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有的则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但不管以哪一种形式存在的民俗都具有感性形式美和内在意蕴美两个层次的审美价值。
以物质的形式存在的民俗,包括各种物质生活产品、物质生活用品、建筑及艺术品等,无论是丰收的果实、色彩鲜艳的纺织品,还是款式多样的衣服、精致美丽的饰品,或是发声美妙的乐器等,都能给人以强烈的美感;以活动形式存在的民俗,包括各种生产劳动、娱乐形式和迷信活动等,无论是江南采莲的欢快情景、中原采桑养蚕的诗情画意,还是歌乐舞的精彩纷呈,或是东禅泰山的隆重庄严,都能激起人们的审美感受;以制度形式存在的民俗,包括各种宴礼、婚礼和丧礼等,无论是热情大方而又符合礼制规范的主客宴饮礼,还是程式复杂、喜庆热闹的婚嫁之礼,甚至是为死者营造充裕的再生世界的丧礼,都具有很强的观赏性,或以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来看以观念形式存在的民俗,一包括信仰和迷信观念等,无论是对天、日、星等自然现象和龙、凤、麒麟等神兽的崇拜,还是对祖灵、神灵的崇敬,或是以“异常之象”来预算吉凶的普遍流行,都散发出一种神秘的美感。............
参考文献
1(宋)郭茂倩编撰,聂世美、仓阳卿校点:《乐府诗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1月出版。
2途钦立:《汉魏六朝文学论集》,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11月出版。
3运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上海,中华书局,1983年9月出版。
4余冠英选注:《乐府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4年10月出版。
5梁启超:《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北京,东方出版社根据中华书局 1936年版编校,1995年再版。
6陆侃如:《乐府古辞考》,上海,商务印书馆,1926年出版。
7罗根泽:《乐府文学史》,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年(北平文化学社1931年初版)o
8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3月出版。
9萧涤非:《萧涤非说乐府》,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6月出版。
10王运熙:《乐府诗述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年出版。
民俗文化视域下汉乐府审美价值探索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汉乐府,民俗文化,审美价值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