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农村社会孝文化传承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5447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也存在住房、医疗、教育、人口老龄化、精神文明建设等诸多问题。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明我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为 1.78 亿,占全国总人口的 13.26%。《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21 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2001 年到 2020 年是人口快速老龄化阶段,这一阶段中国将平均每年增加 596 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 3.28%,大大超过总人口年均 0.66%的增长速度,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其中,8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 3067 万人,占老年人口的 12.37%。可见,中国人口已经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开始显现。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老人晚年生活质量普遍低下、精神孤独和文化娱乐活动稀缺等问题也日益突出。与此同时,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也是一个重要的议题。2011 年 2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主要是农村思想建设和农村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几千年来孝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社会伦理价,已深深扎根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积淀,子女侍奉父母、为老人养老送终被看作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事情,孝道一直被世人传颂。传统的“孝”是以家庭为实施载体,子女为行为承担者,父母为侍奉对象,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是父母活着时,子女要给父母在物质上养老,精神上敬老;二是父母过世,子女要举行送老仪式,且逢年过节要祭拜父母及其他长辈。”这些传统孝文化的思想观念在当今部分农村社会依旧根深蒂固,比如“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的养老方式仍是一些老年人心中养老的唯一选择。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计划生育政策在全国的有效贯彻,家庭结构渐渐由过去的多子多女家庭结构转变为现在的“421”家庭结构;另一方面,随着社会高速发展、职业分工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养老、敬老、送老的成本越来越大,这导致家庭子女承担“孝”的成本越来越高,而承担“孝”的能力则越来越弱。...............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孝文化渊源及内涵

虽然学者们对孝文化的起源有不同的意见,但对孝文化的产生达成一致共识。孝文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农业自然经济和农业文明是孝文化产生的经济基础和物质基础;人性固有的血缘亲情是孝的产生的生理和心理基础;以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和宗庙祭祀制度为主要标志的血缘宗法制度是孝文化产生的社会基础。目前学者们的不同意见体现在:肖群忠(2000)认为孝在其产生之初的周代,起源于政治上的传子制度,从孝道的起源看,产生于尊祖敬宗的祭礼过程中,孝正是通过这种祭礼而表达出孝子对祖宗的敬意;①张明义(2008)认为孝观念产生于父系氏族社会,西周时“孝”被确立为宗法道德规范的核心;②穆光宗(2010)认为以敬老爱亲的“孝”观念和意识早于“孝”字的产生,大概形成于上古新石器时期父系氏族公社时代;③计志宏认为中国人的孝观念产生于原始社会后期,他指出康学伟在《先秦孝道研究》一书中指出:孝观念的形成当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基于血缘关系而产生的亲亲之情,二是个体婚制的建立。而这两个条件的成熟,是在原始社会晚期,即父系氏族公社时期;④陈勇比较认同康学伟提出的孝观念形成的两个条件,但是他认为孝的产生究竟最早始于何时,尚难考定,但若原始社会没有“孝”观念,就没有后世作为德目之一的孝道,这是可以肯定的。⑤孝文化的内涵也是学者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学者们从多个角度对孝文化的内涵进行研究,特别是伦理学的角度。舒俊(2005)认为孝文化传统涵义的四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追孝”、“奉亲”、“立身”、“孝行”;⑥李文倩(2007)认为周代至春秋之孝,其主要内涵为尊祖敬宗,且施孝的主要方式是祭祀,“孝”的初始涵义除了尊祖敬宗外,另一种含义就是生育子女,传宗接代;⑦黄颂等(2009)认为传统孝文化内涵丰富,其特征可描述为自然性、推及性、无我性、义务性和实践性,且这一文化在传统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⑧计志宏(2010)认为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内涵特征主要包括善事父母、养亲尊亲、生儿育女,珍爱生命、尊老爱幼,承志立身、........
....................

第三章 理论视角及分析框架 .............................................................................................13
第一节 理论视角................................................................................................................... 13
第二节 分析框架................................................................................................................... 16
第四章 研究方法 ................................................................................................................... 18
第一节 质性研究方法选择 ................................................................................................... 18
第二节 资料收集方法 ........................................................................................................... 19
第三节 研究对象................................................................................................................... 19
第五章 研究结果与发现 ...................................................................................................... 22
第一节 理想孝文化行为模式 ............................................................................................... 22
第二节 当代农村孝文化行为特征 ....................................................................................... 23
第三节 孝文化变迁原因分析 ............................................................................................... 31
第六章 孝文化传承机制研究 ...............................................................................................38
第一节 孝文化变迁规律 ....................................................................................................... 38
第二节 孝文化传承路径选择 ............................................................................................... 38
第三节 孝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机制 ............................................................................... 41
第七章 对本研究的反思 ........................................................................................................44
第一节 研究的推广性 ........................................................................................................... 44
第二节 概念的操作化 ........................................................................................................... 44
第三节 不再“缺席”的女性 ..................................................................................................... 44

结语

孔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强调孝道就像天上日月星辰的运行、地上万物的自然生长一样是天经地义的,是人类最为根本首要的品行。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孝文化在维护社会稳定、增强社会凝聚力、协调人际关系上曾经起过不可或缺的作用。黑格尔曾说“中国纯粹建筑在这一种道德的结合上,国家的特性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敬”,以孝为核心的人伦道德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点。孝文化变迁史一个漫长缓慢的过程,现代化的进程无疑加速其进化过程。近现代孝文化遭受了批判怀疑否定批判的境遇,养老观念和家庭伦理遭受到了破坏,孝文化出现危机和弱化,特别是伴随着现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农村养老问题日益严重。
农村养老问题成为政府、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如何做好养老工作,政府和各级部门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在笔者眼里看来,除了在政策、社会保障外做好养老工作外,更需要在思想层面上重视养老问题。孝文化作为最基本的人伦道德,在落实养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价值多元化的今天,孝文化在经历了社会结构、经济体制、教育缺失和价值多元的变化后,在农村社会又遗留了多少?这是笔者比较关心的。养老问题的重任不仅在于家庭中的个人,更在于政府的大力倡导;不仅要靠政策、社会保障,更要靠孝观念和孝行动。
家庭生活的存在,亲情的存在,孝文化有其存在的天然和现实的基础。在党中央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时期,如何有效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弘扬和重构孝文化成为必然,孝文化的传承将为其提供一条现实可行的路线。孝的核心是子女与父母的关系,孝文化是当代家庭关系中处理协调亲子关系的重要家庭道德和伦理规范,它不仅能够促进维护和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解决家庭养老问题,而且加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际交流,是建和和谐平等现代家庭亲子关系,维护家庭和睦和稳定的必要条件。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