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教育哲学是思想家、教育家对十自然的或社会的客观环境的一种反应。反应是环境的结果,客观环境改变,则教育哲学也随之改变。正如法国的“社会实证主义者”涂尔干所言,哲学是某种特殊社会中的集团观念,是理智之上主要的范畴,一切理智范畴,都是客观环境所孕育的。所以,这些理智范畴,并非先验的,或与生俱来的。由此,教育哲学是社会文化的产儿,有如何的社会文化,便会产生如何的教育哲学。自20世纪上叶,后现代哲学思潮起源欧美,席卷全球,对我国的社会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教育哲学也随着这股浪潮,逐渐发生着变化。
一、问题的缘起
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杜威来华讲学,“教育哲学”一词开始为中国教育学界所认知,揭开了教育哲学在中国发展的序幕。1949年后,一批大陆的教育哲学专家和学生来到台湾,成为台湾教育哲学的领航人和开荒者。台湾,一个开放、时尚、发达的地区,孕育着一支起源大陆、反应迅捷、执着探索的教育哲学研究队伍。几十年来,台湾教育学者孜孜不倦,在教育哲学领域的研究卓有成效。受政治历史环境、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台湾教育哲学具有其比较鲜明的特点。其发展历程大致经过以下二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民国时期大陆教育哲学的延续和传承;第二阶段,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台湾教育哲学的繁荣时期;第二阶段,20世纪九十年代至今,台湾教育哲学不断发展,并探索构建本土教育哲学。台湾教育哲学研究者的学习、实践经历丰富,不仅大都有英美留学经历,专业上也兼具教育学背景和哲学背景。此外,在实践上,他们一部分是教育机构、高校的职业研究者,也有一部分是高等教育、基础教育战线的一线教。
大陆与台湾在文化上、传统上一脉相承,台湾教育哲学学科体系的发展对大陆教育哲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截至目前,大陆教育学者对台湾教育哲学的关注明显不足,期刊中关十台湾教育哲学的论述极少,教材也几乎未引入大陆。同时,台湾与大陆教育哲学交流的渠道也少之又少,仅仅能在教育学或教育哲学专业会议上,得以看到台湾教育哲学学者的身影,了解他们的观点和研究现状。我们远眺欧美,却忽视了当下。 后现代教育思潮兴起十西方,到了九十年代,其在西方学术界却口趋势微。与之相对的是,后现代教育思潮在中国迅速流行,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甚至有的学者宣称,21世纪中国的教育,将会受到后现代主义的主导,这也许是夸张的、绝对的说法,但是不难看到,后现代哲学思潮对我国教育界的深远影。哲学的根本态度便是反思和批判,挖掘并阐释后现代哲学思潮对台湾教育哲学的影响,是对研究历史的梳理,也是对研究现状的反思,是进一步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价值
台湾教育哲学起源十大陆民国时期的教育哲学,几十年来,因为地理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台湾教育哲学发展迅速,学科特色鲜明。但截至目前,大陆学者对台湾教育哲学的研究和引介极少,台湾教育哲学的著作和教材也几乎未引入大陆。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对台湾教育哲学的发展脉络,以及受到后现代哲学思潮的影响情况做了梳理和论述,因此,这项研究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开创性。
我国教育哲学研究向来比较重视体系的建构,多年来,众多学者也对教育哲学体系做了很多研究和探索,但是我国目前教育哲学体系的建构缺少对话和交流。学界也试图开展了教育哲学思想史的研究,并对国外教育哲学思想进行了大量的引介和阐发,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对能够针对我国具体教育实践的教育哲学思想进行研究。由十传统、文化、语言和地域等的趋同,台湾教育哲学的学科体系,对大陆的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著作类:
[1]姜琦著教育析学「M]上海:群众图n公司,1933, 8
[2]林砺孺著教育析学「M]第3版上海:开明}弓店,1929, 1
[3」范漪著教育析学「M]第7版台北:世界}}局, 1973, 2「钊程石泉著教育析学十论「M]台北:文景}弓局有限公司,1992, [5]Richard Appignanesi著,黄Ull庆译后现代卞义「M]台北:立绪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 3
[6]简成熙卞编析学和教育一一十世纪末的教育析学「M]高雄:高雄复文图}弓出版社,1997, 10
[7]张文军著后现代教育「M]台北: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1999, 3
[8]贾馥一答著教育的本质「M]台北:五南图}弓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9, 10
[9]杨深坑著沟通理性·生命情怀与教育过程一哈伯玛斯的沟通理性与教育「M]台北:师大}弓苑有限公司,2000, 3
[10]杨洲松著后现代知识论与教育「M]台北:师大}弓苑有限公司,2000, 5
[11]黄永和著后现代课程理论之研究:一种有机典范的课程观「M]台北:师大防苑有限公司,2000, 11
[12]陈迪臣著教育析学「M]第3版台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1, 7
中文摘要 5-6
英文摘要 6-7
引言 10-22
第一章 台湾教育哲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受后现代哲学思潮影响的现况、原因 22-31
一、台湾教育哲学的发展历程 22-27
(一)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延续和传承民国时期的大陆教育哲学 22-24
(二)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台湾教育哲学的繁荣时期 24-26
(三) 20 世纪九十年代至今——台湾教育哲学的深入发展时期 26-27
二、后现代哲学思潮在台湾教育哲学研究领域的现况 27-28
三、后现代哲学思潮影响台湾教育哲学的原因 28-31
(一) 后现代哲学思潮鲜明特征的强大感召力 28-29
(二) 时代进步与社会需要的结合 29
(三) 传统教育学产生危机 29-30
(四) 本土化教育哲学的迫切构建 30
(五) 教育哲学研究者的泛欧美情结 30-31
第二章 后现代哲学思潮影响下的多元与专注——台湾教育哲学的新发展 31-47
一、后现代哲学思潮影响下作为“理论科学”的台湾教育哲学的新发展 31-41
(一) 理论体系不断充实 31-32
(二) 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变革 32-35
(三) 研究视角的创新性转向 35-38
(四) 台湾教育哲学的本土化构建 38-41
二、后现代哲学思潮影响下作为“实践科学”的台湾教育哲学新发展 41-47
(一) 对道德教育的实践探讨 41-42
(二) 对公民教育的实践探讨 42
(三) 对技职教育的实践探讨 42-43
(四) 对性别教育的实践探讨 43
(五) 对教育改革产生的影响 43-47
第三章 后现代哲学思潮影响下台湾教育哲学发展的“得”与“失” 47-49
一、明得——后现代哲学思潮影响下台湾教育哲学发展的进步之处 47-48
(一) 关注教育实务、扎根教育教学,注重差异和多元 47
(二) 关注本土、扎根于固有文化和本土教育生态 47-48
二、明失——后现代哲学思潮影响下台湾教育哲学发展的迷茫之处 48-49
(一) 台湾教育哲学研究“跨步走”,造成学科体系不明确 48
(二) 后现代哲学思潮影响下,关于历史的、连贯的教育哲学史的研究缺失 48-49
附录 49-51
结语 51-52
参考文献 52-57
后记 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