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一)研究的缘起与研究的意义
1、对人性问题的关注
人是什么?这无疑是我们所有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一切社会生活都要围绕着人这个中心来展开,一切政治、经济、文化的问题都要取决十对人性的看法。人生的一切目的与意义都要受到对人性看法的影响,如果我们相信人的命运是有上天来安排的,那么就是神规定了我们人生的命运,我们现实的生活只能围绕这个既定的命运来安排;如果我们相信是人定胜天,相信人才是历史的主宰,那么我们在生活中就会积极主动的去改变自己的生活和命运。人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是应该以德治国还是以法治国?人是自然的动物还是社会的动物,是对物质的追求让人更满足还是精神上的富足让人更幸福?
人到底是什么?从古至今人类一直在探讨的问题却始终没有定论。也许人类社会有多少历史这个问题就会走多远吧!正像卢梭所说:“我觉得人类的各种知识中最有用}fn又最不完备的,就是关十‘人’的知识。我敢说,德尔菲城神庙里惟一碑铭上的那句言的意义,比伦理学家们的一切巨著都要更重要、更为深奥。”
人性作为意义与价值的基础,对人类的存在以及社会生活的广泛深远的影响,促使人们不断的对此问题的研究与探讨,所以至今可以说人性论的假设也是形形色色。
当然不是任何一种人性论对人性的论述都达到了完满的标准,但是从每一种人性论中我们都能多多少少看到人性的某一侧面。从探讨人性的历史中使我们不断的加深对人的全面了解。
世界的前途与发展必定与对人的问题的认识相联系,人性这一问题注定是历史性的课题。在一个科技无限发达、人性问题呈现出多兀化的趋势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应该如何应答这一历史性的课题?21世纪必定要做出对人性问题的时代性应答,为人性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对教育惩罚的思考
以教育惩罚为人性的研究的视角进行切入,主要是出十对教育惩罚历史命运的关注,出十对中国是否会出现以赏识教育代替教育惩罚问题的思考。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的长河中,几乎每个社会每个国家都会存在着惩罚制度。各种各样的惩罚在不同的领域一直在不断的上演。教育与惩罚也是相生相伴,教育惩罚和其他惩罚,如法律惩罚等相对比,最大的特征就是教育惩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在教育发展的历史中,惩罚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有许多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从不同角度对教育中的惩罚进行过研究。赫尔巴特明确指出:“谁耽误了时间,谁就没有资格享受;谁不节制,谁就得到苦药;谁讲话,谁就被逐出教室,到那种每个人都听不到他讲话的地方。这种惩罚可以起到使人吃一堑长一智的作用。在这方面作用大小往往是无法预料的,但无论如何可以给人留下有益的回忆。”‘马卡连柯认为:“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也是必要的。合理的惩罚有助十学生形成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抵抗、战胜诱惑的能力。”
如今,随着我国主体性概念的不断深入,尊重学生的个性,表扬与激励学生成为教育方式的主流,教育惩罚在教育中一再被误解与弱化。现在只要是惩罚就被定格为没有人性的、不合理的无效的教育。后果就是教师不敢批评学生,对学生身上的一些错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长此下去,“谈罚色变”必将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品德培养和社会进步产生危害。针对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有必要对教育惩罚进行深入客观地研究探讨,正确面对教育中的惩罚,如果教育惩罚是合理的,应为它的合理性找到理论依据,为能够更好的使用教育惩罚提供理论支撑。
(二)研究的主题
本论文以教育惩罚的人性基础作为研究的主题,挖掘教育思想家惩罚观背后的人性论支撑,提出自己的人性论假设。意在从人性的角度来论证教育惩罚的合理性,证明教育惩罚的存在也是“合人性”的。事实上无论是从人性还是从教育惩罚来研究都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题目。本文挖掘的人性与惩罚的思想也只是冰山一角,从人性的角度来论证教育惩罚存在的合理性也是一个挑战。
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1]艾尔菲·艾恩.奖励的惩} [M].程寅,艾菲译.上海:上海二联}弓店,2006.
[2]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等译.北京:商务印}弓馆,1986.
[3]柏拉图.法律篇[M].何勤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4]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M].北京:商务印}弓馆,2000.
[5]杜威.人的问题「M].傅统先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65.
[6]杜威.民卞卞义与教育「 M].土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7]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日一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8][a'}建军.生命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9]玛友兰.中国析学简史「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10]福柯.规训与惩罚[M].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二联}弓店出版社,2007.
[11]高清海,胡海波,贺来.人的类生命与类析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
[12]高清海.析学在走向未来「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13]高清海.析学思维方式变革「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14]葛晨虹.人性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15]顾明远.教育大辞典(上)[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16]韩秋红,庞立生,土艳华.西方析学的现代转向「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摘要 4-5
Abstract 5
引言 8-9
一、导论 9-25
(一) 研究的缘起与研究的意义 9-10
(二) 研究的主题 10-11
(三) 研究现状 11-21
(四) 研究的方法 21
(五) 基本框架说明 21
(六) 教育惩罚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21-25
二、人性与教育惩罚的哲学思考 25-29
(一) 人的本性与教育惩罚的存在 25-27
1、人的自然属性 25-26
2、人的社会属性 26
3、人的精神属性 26-27
(二) 人的存在方式与教育惩罚的发展 27-29
1、对人的依赖附属阶段 27-28
2、对物的依赖附属阶段 28-29
三、中西方教育惩罚思想人性基础的历史探源 29-36
(一) 中国教育惩罚思想人性基础的历史考察 29-30
1、性善论 29
2、性恶论 29-30
(二) 西方教育惩罚思想人性基础的历史考察 30-36
1、神性人 30-31
2、自然人 31-32
3、理性人 32-33
4、德性人 33-34
5、社会人 34-36
四、教育惩罚的人性论假设——“人具有超越性” 36-47
(一) “人具有超越性”人性论假设的理论诠释 36
(二) 人性论假设下的教育惩罚依据 36-38
1、否定性是人的超越性的动力 36-37
2、未定性是人的超越性的基础 37
3、对象性是人的超越性的尺度 37-38
(三) 人性论假设下的教育惩罚的维度 38-42
1、自然性向社会性的超越 38-39
2、物质性向精神性的超越 39-41
3、实然向应然的超越 41-42
(四) 人性论假设下的教育惩罚的原则 42-44
1、恶性向善性的超越 42-43
2、非正义向正义的超越 43-44
3、对自我本身的超越 44
(五) 人性论假设下的教育惩罚的方式 44-47
1、他律 44-45
2、自律 45-47
结语 47-48
参考文献 48-52
后记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