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一、选题背景及缘由
(一)理论背景
在改革开放以后,层出不穷的教育理论涌现出来,教育实践也如火如茶的开展起来。主体性教育理论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建构过程。
这种建构表现在:首先,从理论建构上进行概念分析夯实和重建。其次,探讨适用十主体性教育的各种教学模式。第二,将主体性理论引入各具体学科和学校建设中去。第四,对主体性教育进行前瞻式的哲学建构,如主体间性理论和类主体教育理论的出现。
主体性教育研究的建构有两个方面:其一,是理论的继承和创新,从哲学角度对主体性教育的发展进行分析,提出了交互主体性、主体间性和类主体性等与主体性教育相关的理论。其二,是把主体性教育当作一种普通的教育实验,为主体性教育建立了从教育目的、课程编制到教育评价的一整套实施方案。这种建构对主体性教育理论的极大发展,使主体性教育理论成为一种相对完备的教育理论。
近年来,主体性教育的发展似乎进入了高原期。十是,主体性教育理论开始进行了自我的反思。主体性教育理论研究上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对主体性教育的研究只局限十教育领域,没有深入到文化领域之中去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主体性培养的关系,就教育论教育的倾向比较严重。二是直接将哲学层面上的研究成果应用十主体性教育的理论建设,缺乏从心理学方面对学生的主体性进行结构分析、发展阶段的研究,缺少主体性发展过程与教育过程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这实际上标志着中国的主体性教育完成的第一步,对西方科学知识和理性的学习及继承已经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如今对十学生主体性的呼唤,则更多的把目光放到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全面发展上来,这就要求主体性教育进一步深化。
为了深化主体性教育,就教育论教育是不够的。有人认为培养主体性就是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注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就可以了。这种想法也是不对的,但他没有看到主体性教育的文化使命和启蒙意义。从文化比较的视角审视主体性教育,深入到文化的背景中去,去审视主体性教育,沿着主体性发展的历史轨迹,去探寻影响主体性发展的各种文化因素,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特殊的文化和西方主体性文化的轨迹,以及对教育的的正面或负面的影响。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为今天的教育实践中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二)教育实践的呼唤
在现在的教育中,由十受到传统教学思想和方法的影响,压抑学生主体性的情况普遍存在。虽然该问题得到了普遍的关注,兴起了诸多的教育理论和实验,如生命教育,谕快教育等,然}fn学生主体性受到压抑的状况在大范围内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变。这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影响着中国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与之相对的是,一些学校接受西方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彰显学生的主体性,单凭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自己只是当学生的顾问;对十学生的许多问题不会管、不敢管。这实际上是对学生的放纵和对自身责任的放弃。这样也会影响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这两种问题实质上是人们对十主体性教育难以把握的问题。要从实践上去解决这个问题,既要有心理学的支撑,也需要从文化根源上对主体性教育问题的了解。只有清醒地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是怎样影响学生的,才能够在实际教育活动中,不偏不倚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既不放任也不压抑。
本文正是从文化的视角对主体性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审视,以期望对主体性教育的实践有一点帮助。
(二)个人的兴趣
本科阶段学习中文期间,在为瑰丽的诗词歌赋痴迷的同时,也感到深深的困惑。从屈原的悲歌《离骚》到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美则美矣,却充斥这无处不在的感伤、自伤、自我逃避和自我放逐的痕迹。文学的神韵,也随着历史的发展,失去了些许的灵气和神韵。到近代文学则陷入了迷惘、寻根、异化等的泥潭对十学习中文的我来说,怎样才能找到继续去面对满载着人类苦厄、纤细的文学神经的精神力量?又怎么能在现实世界中找到一个出口?
带着这个迷惑转学教育学期间,宿命般地触及到主体性的相关内容。带着对十之前问题探究的执念,虽然学识积累和研究素养都很欠缺,还是很想并深切感受到中国人主体性的缺失与中国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的主体性教育要走出他的困境必须回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去追寻深层的原因,寻找可资借鉴的精华。这几乎是解决中国所有时代性问题的基础。十是选择“主体性教育的文化比较与选择”作为毕业论文,借此这个机会揭开自己的困惑。
参考文献
外文类
[1] Robert Krautetal工,Iternet Paradox [J].American Psychologist, 1998(9)
[2]Suler, J. R and Phillips. W. The Bad Boys of Cyberspace Deviant Behavior Multimedia Chat Communities[J].Cyber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1998(3)
[3]University Students' use of And Rezctions To Online Sexual工nformation And Entertainment: Links to Online and Offline Sexual Behavior. The Canadian of Human Sexuality,2002(工1)
[4]Young K, Rodgers R工nternet Addiction: Personality Traits Associated with is Development. Presented in 69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Easter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1998, 2
[5]Young, K. S工nternet Addiction:Symptoms,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工nnovations in.
中文摘要 4-5
ABSTRACT 5
目录 6-7
引言 7-15
一、选题背景及缘由 7-8
二、核心概念界定 8-10
三、研究目的、意义 10
四、研究方法 10
五、相关文献综述 10-15
第一章 主体性:中西方文化的不懈追求 15-18
一、主体性概念的文化品格 15
二、中西方文化内在的主体性追求 15-17
三、中国主体性教育的使命 17-18
第二章 中西方主体性文化的解读 18-27
一、中国的主体性文化解读 18-23
二、西方的主体性文化解读 23-26
三、中西方主体性文化的精神主旨 26-27
第三章 中西方主体性文化对中国主体性教育的现实影响 27-32
..................................................................
二、对主体性教育理论建设的影响 28-29
三、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29-32
第四章 现阶段主体性教育的对策 32-37
.......................................
结语 37-38
参考文献 38-41
附录 41-47
后记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