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当代大学生自我认同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自我认同的相关概念
一、自我
对于自我的探寻来源已久,学界对它的定义非常之多,内涵也很丰富。例如,在哲学领域中,康德认为自我是一种经验的意识统觉;笛卡尔认为自我是一种反思能力;洛克把自我看作是一种感觉力量;2查尔斯·泰勒认为自我有四个突显的特征:第一,自我有主体性;第二,自我部分由自我解释所构成;第三,自我在其他自我中才存在;第四,自我不能用完全的、清晰的语言来描述。在心理学领域,人本主义心理学者罗洛·梅从存在分析的角度强调要重视人的尊严和价值,强调自由是一个人存在的基础。另一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代表人物马斯洛肯定了自我的潜能与价值,致力于自我实现。而在社会学领域,自我的概念则是另一种阐释。在社会学领域,社会学家霍顿·库利强调自我的社会性方面,即“镜中我”。他说:“只有在人中间才能认识自己;只有生活才能教会人去认识自己。”他认为人们彼此都是一面镜子相互映衬着对方,而自我产生于与他人的互动,是社会交往的产物。赫尔伯特·米德则将自我的概念又向前推进一步。他将自我分为“主我”和“客我”。“主我”是自然我,是自我中不含符号的那部分直接经验,“宾我”是社会我,是自我中受到他人的行为和态度、社会道德法律规范和组织制度制约的那部分。“主我”和“宾我”在长期社会化过程中进行对话和互动,由此形成统一的社会自我。
由此看来,自我的概念发展到现在,已经不再单纯局限于人的内在层面,而是更多地向外界扩展,与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相联系,社会性自我已经发展成为越来越多学科讨论的共同话题。
二、认同
对认同的讨论主要是源于 20 世纪中叶,学界开始对自我进行精细化阐述,并将自我的概念发展到了认同的概念。认同成为了对自我进行再阐述的一个主要途径和概念。
认同在心理学中指认知与情感的一致性,在社会学中是连结个体和社会结构的关键性纽带,在政治学中是形成国家并走向现代化和民主政治的政治资源,在哲学中是人的一种意义感或者身份感。具体来说,认同是人们生活意义和社会实践的来源。曼纽尔·卡斯特将认同定义为一个在文化特质或相关的整套文化特质的基础上建构意义的过程,这里的意义是指社会行动者对他们的行动目的做出象征的确认。他认为认同和传统社会学家常说的角色或角色设定不同,例如,“作为一个父亲”是对自我角色的定义,但认同“作为一个父亲”则是更为强烈的意义来源,涉及到个体建构的过程,因此,可以说认同建立的是意义,角色建立的是功能。王学兵从人的生存状况和生活世界出发来看待认同问题,认为认同是指现代人在现代社会中形成的、以人的自我为轴心而运转,围绕其他各种差异轴例如年龄、种族、性别、国家等展开,其中每一个差异轴都有一个力量的向度,而认同就是通过彼此之间的力量差异而获得自我的社会差异,最终对自我身份进行确认。
.............................
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认同研究的理论基础
人是自我认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的认同问题实质上就是人的内在属性的集中体现。自古希腊以来,人的问题就一直是研究的焦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和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主义将关于人的思考推上一个新的高度,而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观则从人的存在论、人的本质论以及人的发展论三方面搭建马克思关于人的基本观点,是认知人与社会的科学理论,更是认知自我认同的哲学依据。因此,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自我认同实质上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人学观为基础的对“我是谁”这一问题及对人的本质属性的剖析和作答。
一、人的存在论是自我认同的思维前提
在人的存在论方面,马克思批判性地借鉴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观点,认为物质生产活动即生产实践是人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实践是人的根本存在方式。一方面,实践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人通过实践创造出对象性世界。马克思认为,人通过实践认识客观规律、利用客观规律,从而使物按照人的方式和人发生关系,达到物为人占有和掌握的目的。这些实践活动的结果决定了人与物之间是人支配物而不是物支配人的关系,确立了人对于自然界的主体地位,将人与自然界区分开来。另一方面,实践不仅创造出对象世界,同时还促使人产生自我的意识以及主体的意识。马克思说,人不仅像在意识中所发生的那样在精神上把自己化分为二,而且在实践中、在现实中把自己化分为二,并且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这也就是说,正是在实践活动中,各个不同的现实主体得以直观自我的意志与自由,萌生出人的一系列意识与感觉。
自我认同就是在自我意识中通过实践活动产生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人将自我意识划分为二,一个是实践中的自我,一个是评价中的自我。实践中的自我是具体的、做出各种决策并付诸行动的自我,评价中的自我是社会规范下的一般自我即“主体”的我和“客体”的我,或者说是“本性”的我和“现象”的我。这两者的一致就是人格的同一、自我的同一,是自我认同得以延续的最重要的思维条件之一。
.............................
第二章 当代大学生自我认同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大学生自我认同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一、问卷的编制与访谈的设计
本次调查问卷的编制,建立在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自我认同的理论基础上,依据前文提及的自我认同对象层次,划分为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认同、社会层面的价值导向认同、国家层面的价值理想认同这三个维度。涉及到的主要调查指标将从这三个方面分别进行考察:第一部分是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认同,这部分将从大学生对自我意识水平的呈现、对进取精神的表达、对是非标准的选择三个子层次进行调查;第二部分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导向认同,这部分将从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呈现、对交友观念的态度、对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认同三个子层次进行调查;第三部分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理想认同,这部分将从大学生对国家民族意识的呈现、对政治信仰的态度、对文化自信的意识三个子层次进行调查。问卷编制依据三个维度的同时又分别从大学生个体认知、情感、行为的纵向角度来考察大学生自我认同的具体情况。
大学生自我认同的访谈作为问卷调查的补充,同样以自我认同理论为基础,也分别从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认同、社会层面的价值导向认同、国家层面的价值理想认同三个维度出发,并结合当代大学生自我认同调查问卷显示出的特点进行设计。
二、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此次问卷调查发放的具体情况如下表 2-1 所示。为了保证数据来源的可代表性,笔者依据“简单随机抽样”的原则选取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大学、江南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福州大学、华侨大学共计全国六所高校的部分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共发放 480 份,每所高校发放 80 份,运用随机发放的方式,其中,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大学、江南大学、南京邮电大学这四所高校主要是由笔者现场发放问卷,剩余两所高校则由他人发放后,采取邮寄的方式,将问卷邮递至笔者处。所有问卷均采取现场答卷后统一收回的方法,回收以后再对未完成的以及不符合作答要求的问卷进行剔除,以保证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性。调查实际共发放问卷 480 份,回收 442 份,其中有效问卷为 416 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别为 92.08%和 94.12%。全部问卷经过检查核实后进行数字编码,用 Excel2010录入,再用 SPSS 对现状、原因等要素进行数据分析,并根据调查结果绘制调查图表以更加直观反映现象与问题。
.................
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认同的现状
一、大学生自我认同的总体状况
经过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发现,大学生自我认同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认同程度较高
调查第一部分考察的是大学生在个人层面价值准则的认同情况。个人层面的自我认同是连结自我与社会的能动性窗口,是自我认同的首要维度也是基础维度。对大学生个人层面价值准则的认同进行考察主要从他们的自我主体意识、他们对进取精神的表达以及对是非标准的选择这三个子维度展开详细调查。
1.较高水平的自我主体意识
自我主体意识是最基本的自我认同要素,自我认同最基础的表现就是主体意识水平的高低。所谓自我主体意识就是个体对自身主体地位、主体价值和主观能动性的自觉意识,以及由此形成的认识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观念。主体意识清醒,才能准确认识自我,看到自身与社会需求的差距,掌握在这个世界中自己能做什么、必须做什么以及将要做些什么,并开始在寻求自我认同的过程中以这些清晰的自我认知修正前进的方向。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自我主体意识的水平整体较高,这一点突出表现在他们中的多数人拥有着较为清晰的自我认知以及较为明确的自我规划上。在考察大学生的自我主体意识时,有这样一道题目“您对未来的人生目标或生涯规划有清楚的认识吗?”,如图 2-1 所示。可以看到,绝大多数大学生都对未来自己的人生有着不同程度的规划,只有少部分人到目前为止尚未做过任何规划。其中有47.84%的大学生能够做到有意识地去实现自己的短期规划,16.11%的大学生能够坚定长远的自我规划,并为之付出持续的努力。这表明当前多数大学生能够保持一种较为清醒的自我定位,明白自己眼下乃至未来需要完成的任务,并能够结合形势为自身制定一系列或短期或长期的人生规划。另外,通过深入访谈,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为自己拥有着明确而有意义的人生信念,“相信天道酬勤,付出和收获会成正比”、“信念就在生活中的点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成功是成为更好的自己”。这部分大学生经过一段时期的探索过程,已经开始呈现出相对稳定的同一性状态,他们为自己的生活设定了更高要求的目标,并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
................................
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自我认同的引导策略..................................... 49
第一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自我认同..................................... 49
一、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大学生自我认同的重要意义............ 49
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自我认同的主要层面............ 51
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自我认同的引导策略
第一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自我认同
据本研究调查,当代大学生在意识形态领域自我认同水平较低,理想信念物化、政治信仰模糊、集体性认同淡化、自我不确定性焦虑等都是这一问题的表现。因此,提高大学生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自我认同水平是解决大学生自我认同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大学生正确的自我认同应当是顺应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以及社会发展需要而建立起来的合理认知和情感一致基础上的成熟自我同一感,也是成熟社会形态的必然要求。1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就是自我认同的最高维度,它使自我的社会属性得以满足,使自我发展得以与社会发展同步,是引导大学生自我认同与社会标准、国家期待相一致的重要力量。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对当前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导向做出高度提炼,概括出当代大学生应该以何种体系处理与国家、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其目的就是让大学生在价值多元化的时代拥有一个稳定的自我存在,可以说与自我认同的目标不谋而合,是引导大学生正确自我认同的范本。任何观念都需要培养和灌输。那么,如何把这一明确、长效的主流价值观念传达到他们内心?如何真正落实它对大学生自我认同的引领作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着手。
.............................
结语
从本质上来看,自我认同就是以自我价值观认同为核心的、寻求自我身份感和自我意义的过程,同时也是个体自我价值观与主流社会价值观和谐统一的过程。它包含了一系列的发展任务,不仅激发了个体内在的发展动力,也为个体指明了外在的发展方向,既包括“微观”发展目标,也内含了“宏观”发展方向。由此,可以从根本上将自我认同划分为三个维度:对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认同、对社会层面的价值导向认同以及对国家层面的价值理想认同,并将大学生自我认同的具体内涵确立为:大学生以这三个维度的认同为自我认知的标准,将其人生观、世界观加以融合,从而在日积月累之中逐渐形成的对自我身心全部状况的把握。
从现状上来讲,当代大学生自我认同的主流是积极的,认同度较高,但其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来说,大学生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认同程度较高,主要表现在他们较高水平的自我主体意识、积极乐观的进取精神以及较为成熟的是非标准上;社会层面的价值导向认同总体良好,主要表现在他们积极稳定的社会交往态度、对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总体良好以及注重参与的社会责任意识;国家层面的价值理想普遍认同和支持,主要表现在他们整体较强的国家民族意识、对政治信仰的态度总体正确以及总体较高的文化自觉自信意识。但值得注意的是,他们中也存在不少人正面临着自我认同问题的困扰,这些问题表现在自我认同感官化与物质化、自我意识水平尚待提高、集体性认同淡化以及意识形态领域认同弱化等等;究其缘由,可以发现主要集中在三个层面:宏观层面上看,社会环境的变迁引发大学生自我认同的错位与迷茫,中观层面上看,学校及家庭教育系统对大学生自我认同问题的忽视,微观层面上看,大学生自身正处于自我认同问题的凸显期,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代大学生自我认同的顺利确立。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