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4355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一、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内涵与特征

(一)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内涵

1、政治社会化的内涵

政治社会化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提出的。1958年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首次发表了有关政治社会化研究的论文,1959年赫伯特·海特出版了《政治社会化:政治行为之心理研究》一书,首次系统地论述了政治社会化理论。自此关于政治社会化的研究迅速展开,成为当代政治学领域中一门颇具规模、影响较大的新型的分支学科。西方政治社会化理论研究已有四五十年的历史,并且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先后出版了一些有影响的著作,如E·齐格勒等著的《社会化与个性发展》、戴维·伊斯顿和杰克.丹尼斯的《政治系统中的儿童》、理查德:道森和肯尼斯·普鲁伊特的《政治社会化》等。我国对政治社会化理论的系统研究较迟,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的学者们才逐渐运用政治社会化这一概念来分析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现实。他们从政治学、政治社会学、政治心理学、政治教育学等角度出发,以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为研究基础,对政治社会化理论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丰富和发展了政治社会化理论研究。
综观国内外政治社会化理论研究,学者们对于政治社会化这一概念的界定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从政治文化的角度来界定政治社会化,把政治社会化看作政治文化的延续、传递和变迁的过程,认为政治社会化的实质是社会政治文化的内化。如理查德:道森和肯尼斯·普鲁伊特认为:“政治社会化是公民获得对政治世界的认识的过程,是一代人将其政治标准和信仰传给下一代的一种方式。”①阿尔蒙德和鲍威尔认为:“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形成、维持和改变的过程。”②我国学者王沪宁认为,政治汪会化是指一个政治共同体内部传播政治文化的过程。
(2)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界定政治社会化,把政治社会化看作个体接受和学习政治传统、政治知识以及政治技能的过程,政治社会化的实质是人们由“自然人”戎长为“政治人”的过程。如戴维·伊斯顿和杰克·邓尼斯认为:“政治社会化是人们习得其政治取向和行为模式的成长过程。”①我国学者朱永新、袁振国认为,政治社会化是公民个体内化政治价值观念、学习政治态度、形成政治行为样式的过程。....................
..................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中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是大学生社会化的一个方面。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因素很多,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表现

1、从宏观层面上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中的作用表现为促进大学生对主导政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政治文化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美国著名政治学家阿尔蒙德首先提出的,他指出:“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我国政治学家王惠岩对政治文化的界定更为准确和完整,他认为:“对以政权为核心的政治统治体系而形成的政治思想、政治意识、政治情感就是政治文化。换言之,政治文化既应该包括人们对政治生活的非理性的情感认识因素,也应该包括人们对政治生活的理性认识因素。即政治文化既应该包括在政治生活中起着潜在作用的社会政治心理意识,同时还应包括在政治生活中对人们政治行为起着规范与支配作用的政治思想。”②大学生政治文化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历史文化条件下的大学生群体对政治体系、政治活动、政治产品及自身的政治价值等表现出来的态度和倾向,包括大学生群体的政治认识、政治情感、政治理念、政治道德、政治技能等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大学生对主导政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倡导主流政治文化。主流政治文化是指掌握公共权力者凭借其特殊的公共权力推行其所信奉的意识形态、政治思想,并使整个社会都接受的政治文化,是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或主导地位的政治文化。当今中国社会的主流政治文化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吸取中华民族和世界优秀政治文化遗产、为人民当家作主服务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主流政治文化是我国社会强大凝聚力的源泉,是保证和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和民族团结的精神因素,也是保证、促进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顺利进行、现代化事业获得成功的强大力量。思想政治教育是传播和弘扬政治主文化的有效渠道,为传播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主文化和弘扬主旋律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和功能。...............
....................

目录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 II
导论....................................,.............. .1

(一)问题的提出及选题的意义......1

(二)相关的研究状况............................1

(三)本文的思路及写作方法.................................6

一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内涵与特征........................7

(一)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内涵.............................7

(二)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特征...........................................................12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中的作用.................................. 16

(一)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表现.................... 16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特点.....................20

(三)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途径................. 22

三、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 23

(一)树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观念........................25

(二)创新和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27

(三)建立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30

参考文献................35

结束语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能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所运用,且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形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有课堂教学载体、课外活动载体、校园文化载体、管理工作载体和传播媒介载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想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必须使各种载体都很好地发挥作用,形成合力机制。第一,课堂教学载体。课堂教学是学校中最经常、最重要的活动,是向大学生传导主导政治文化的重要渠道。第二,课外活动载体。各个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平时的工作中应结合自己学校的特点和工作的需要,策划设计和组织开展各种政治实践活动。第三,校园文化载体。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起着重要作用,在政治思想上,有导向和凝聚作用;在政治文化上,有扬弃和创造作用;在政治行为上,有约束和感染作用;在政治情感上,有陶冶和激励作用。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作用,不是以强制性的手段来使大学生接受教育,而是通过非强制性的手段,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之中感染大学生。第四,管理工作载体。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就是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于管理之中,通过运用一定的组织纪律、规章制度等来约束、规范和协调大学生的行为,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马振清著:《中国公民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刘豪兴、朱少华著:《人的社会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金一鸣主编:《教育社会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4.鲁洁主编:《教育社会学》,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5.孔德元著:《政治社会学导论》,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6.、David Easton and Jack Dennis: Children in the Political System: Origions of Political Legitimacy .ICY: McGraw-Hill, 1969.7.
7. R. Dawson and K. Prewitt: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Boston, 1969.
8. G A. Almond and G B. Powell: Comparative Politics: A Developmental Approach,Boston: Brown, 1966.
9. Anthony M. Orum: Political Sociology, Premise-Hall, New Jersey, 1983.
10.Seymour Martin Lipset: Political Man, The Social Bases of Politics, The Johns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Baltimore, Maryland, 1981.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