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组织创造力相关影响因素分析——以福建10个县(区)共青团组织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4632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当今,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全球性竞争的日益加强,使社会中的每个人都面临着更新自己知识储备、调整知识结构的客观要求,各种社会组织更是首当其冲。这种复杂的环境和快节奏的生产生活方式,使社会组织的生存发展条件变得更加苛刻,在动荡和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组织的创造力是提高组织工作效率的必要条件,如果一个组织不能根据变化了的环境及时变革自身结构,不断增强组织创造力,就不能适应市场环境,不能实现组织目标,最终必将被淘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以下简称为中国共青团或共青团)作为中国最大的青年组织,同中国所有社会组织一样,在中国当代社会转型不断加快,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改革进入关键时刻的大形势下,将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但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青年是保证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生力军,是一个朝气蓬勃,具有开创意识、容易接受新兴事物的群体,青年时期是完成学习、工作、保持健康、建立家庭以及履行公民义务行使公民权利五个方面的“过渡期”。①而社会变革也不断影响和改变着青年群体,使其凸显出更加多变的形态,更难于理解和把握,这同时也改变了共青团组织变迁的社会生态环境。伴随着社会变革与青年群体形态改变的客观实际,不断增强共青团组织的创造力,在学习中不研究吸纳新型理论和新型模式,是中国共青团在新时期面临的重要课题。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在以往的关于中国共青团理论研究中,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与中国革命青年组织的兴起、中国共青团发展历程与历史作用、中国共青团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中国共青团组织属性与政治功能等方面著述颇丰。随着时代的进步,作为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的青年组织,时代对中国共青团组织也提出新的要求。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国共青团同样面临着来自提升组织创造力的挑战。本研究正是基于这样的出发点,试图从理论上厘清中国共青团在提升组织创造力过程中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一定理论借鉴价值。
同前期的相关研究相比较,本研究具有这样的理论意义:从研究内容上看,在共青团理论视域下的创造力研究多集中于具体的工作措施,较少从理论上进行探讨;另外在组织创造力研究中,以往学术界主要关注企业和科技团体等组织,鲜有涉及对政府机构和“第三部门”组织的研究。因此,本研究在内容上是一个创新的尝试。..............
..................

第二章 理论回顾

第一节 组织创造力相关理论回顾

在已有的文献中,组织创造力研究常常涉及管理学、心理学、组织学等相关领域。研究者视角多从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一体化、竞争全球化的背景展开。创造力也被从不同的层面可以分为个体创造力与组织创造力。组织的创造力源于个体创造力,但我们并不能简单地把一个有创造力的组织等价于一群有创造力的人,组织创造力是一个比个体创造力更难以把握的概念。①组织创造力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末,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活动日益活跃,新技术、新产品、新思想不断涌现,这些变化对传统的组织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组织结构和组织运行机制是建立在等级体制和官僚体制基础上的,这些组织概念强调的是控制,结果使组织的创造力被压至最低。
在西方国家探索组织最优化结构的早期工作中,亚当·斯密在 1776 年提出的劳动分工的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劳动分工把具体的工作任务分配到每个工人身上,取代了之前的让每一个工人完成全套复杂任务的做法,使每个工人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到某项工作的一个方面,有利于工人的专业化发展,从而提高了劳动效率和生产力。而韦伯对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概念进行了补充,提出了科层制(Bureaucracy)的概念,这也奠定了传统组织理论的基础。在科层制组织概念里,组织的领导原则是“固定的、规定了权限的领域……其秩序一般来自于规则……法律或管理条例。”在科层制的组织中,所有关系的制约和控制都是非人身的,并且被还原为一组已定的规则。韦伯认为最优化的组织就是在高度制约的、严格规定的等级环境里,每一个员工都要知道自己的职责并且要完成明确分配、清楚规定的工作任务。
传统的组织结构对组织创造力的限制主要是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培育既定的思维模式,排斥创造性的想法。传统的结构鼓励人们严格遵循规章制度,这也就鼓励了保守的思想,阻碍有效问题解决方案的产生,也阻碍了信息的流动。在斯密和韦伯提倡的严格的区域式分工结构中,“任务”和“等级”遮蔽了新概念的发展,也不利于产生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专业化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由于上级对下级的各个专业领域内的工作并不熟悉,因此由下级产生的一些创造性想法可能会遭到否定。西蒙(Simon)提出,尽管任务专业化和权威等级带来了工作效率的提高,但以统一命令为基础的权威同员工的专业化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不相容的。.................
.........................

第三章 研究设计................................................................................................10
第一节 研究方法的选择....................................................................................10
第二节 访谈的实施过程....................................................................................10
第四章 访谈分析与结论..........................................................................................12
第一节 访谈对象基本资料...................................................................................................12
第二节 中国共青团组织创造力影响因素质性分析...........................................................13
第三节 研究结论...................................................................................................................29
第五章 讨论与结语.......................................................................................................31
第一节 讨论..........................................................................................................................31
第二节 尝试性建议...............................................................................................................32
第三节 研究局限...................................................................................................................33

结语

本研究从管理学、组织学等理论来分析福建这 10 个县(区)级共青团组织创造力,试图从政策、上级、文化、认知、技能、协作来描述其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需要指出的是,模型的建立并不意味着涵盖了现实中的所有影响因素,我们只是通过访谈分析发现这些因素影响到基层团组织的创造力,且并不试图将模型推广到更大范围的共青团组织。但访谈中得出的部分结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也为未来的共青团组织研究做出有限探索。
走过近 90 年历程,中国共青团在新的历史时期,无疑面对着更加复杂的环境。外部环境诸如全球化、信息化的蓬勃发展;内部环境诸如国家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的深层次展开都使中国共青团面临着时代的挑战,创新是共青团事业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源泉,而共青团组织的创造力则是创新基础,只有不断提升组织创造力,共青团组织的发展才与时发表展同步伐。不同于其他群众团体,中国共青团的政治属性和根本任务决定了共青团不仅肩负着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而且承担着协助政府管理青少年事务的职能。这就要求中国共青团必须在坚持群众性和政策性统一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发挥共青团组织创造力,推进自身改革创新,才能更好的组织青年和服务青年,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作为直接面对青年,与青年接触最为直接、最为频繁的县(区)级共青团组织,是共青团组织创造力实践主体,只有充分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鼓励基层团组织和团干部摆脱思想束缚,坚持实践探索,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科学发展的观点,研究新情况,形成新举措,解决新问题,善于总结推广已经成熟的做法,形成制度,坚持不懈地抓下去,把基层的创造转化为全团的智慧和行动。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