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变易思想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4646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谭嗣同变易思想的渊源

一 变易观念的起源

中国的传统观念大都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变易”观念正是在这一时期确立,并成为中国传统哲学中最早形成的范畴之一,组成了中国哲学思想的重要部分。张岱年先生说:“中国哲学有一个根本的一致的倾向,即承认变是宇宙中之一根本事实。变易是根本的,一切事物莫不在变易之中,而宇宙是一个变易不息的大流。”①自变易观念确立之后,对历朝历代的变易思想都带来了方向性的指示。
战国时期解说和发挥《易经》的论文集《易传》最早对“易”的含义进行解释,提出了“生生之谓易”的观点,也就是把“易”解释为生而不息,大化而流行。而后来的《易纬》从《系辞》的文意,推出了“易”的意思。《乾凿度》云:“易者,易也,变易也,不易也。”那么就可以把易的意思概括为三个:第一,所谓的易是指生物的本原,德或者道,无为而能生成万物者。“易者,以言其德也。通情无门,藏神无内也,光明四通,效易立节,天地烂明……不烦不挠,淡泊不失,此其易也。”(《乾凿度》)第二,所谓的变易就是指在宇宙中的所有一切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不停地变化发展着,没有任何东西是一成不变的,正是这种变化导致了宇宙万物的形成。“变易也者,其气也。天地不变,不能通气,五行送终,四时更废,君臣取象,受节相和……君臣不变,不能成朝……夫妇不变,不能成家,……此其变易也。”(同上)第三,所谓的不易是说在世间万物都在不停的变化运动的前提下,还存在着一个唯一不变的东西,那就是万物由之而产生者,......
.................

第二章 谭嗣同变易思想的内容

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早期,谭嗣同的变易思想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日甲午战争之前,谭嗣同对于中国改革的必要性就已经展开了详细的论述,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他的变革思想所依之基础仅仅局限在“天变”的传统理论范畴中,而且他所采取的变革途径和方式也完全依赖于旧的皇权。中日甲午战争的彻底失败促使以谭嗣同为代表的变革家来重新审视中国未来之路。谭嗣同认识到,对于中国的改革要重新树立方向,积极吸收西方的改革经验,形成了以阴阳变化为结构,以达尔文进化论为理论核心的新的变革理论,实现了近代中国改革理论的重大突破。

一 “以君为主”的变易思想

从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惨败后,一批批中国先进的思想者从天朝大国的迷梦中惊醒,看到了与华夏文明不一样的文明超过了自己,打败了自己。他们看到了中国的落后,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思想来改变这种现状。一些开明绅士和政府官员主张学习西方列强先进的科学技术富国强兵,来抵御列强的侵略,他们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实际一步。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后,清朝政府内由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为代表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的洋务运动,主张引进西方的机器枪炮和科学技术,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家实力,维护满清政府的统治。同时向国外派遣留学生,模仿西方的教育制度,设立新学堂、编练新式军队等等。然而洋务派所采取的这些措施仅仅局限于技术方面,而不是从根本上改变落后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尽管这些措施在一定的程度上巩固了国防,收回了一些被西方列强侵占的利益,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近代中国落后的局面。同时,早期维新思想家如马建忠、术是不能真正实现富国强兵的,提出了变革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主张。后来的中日甲午战争中中方的惨败,促使了中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严复在他的《救亡决论》有力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
主张维新变法的谭嗣同亦要求中国人发愤自救,积极地投入到维新运动中去。但是谭嗣同的主张和早期维新思想家的观点并不完全相同。谭嗣同接触和了解的西方文化比较多,他除了主张向西方学习经济、军事和教育等方面外,还更多地接受了西方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等方面的思想。.......................
...............

第三章 谭嗣同依据变易思想提出的重要主张…………….......……………….…….27
一 除旧..............................................................................................................................27
二 日新..............................................................................................................................29
三 大变与快变..................................................................................................................30
第四章 谭嗣同变易思想的指向——立新......................................................................31
一 本体论的影响..............................................................................................................31
二 变易和冲决网罗的关系..............................................................................................34
三 立新以复古为手段......................................................................................................36
第五章 对谭嗣同变易思想的评价...................................................................................39
一 对谭嗣同变易思想的肯定..........................................................................................39
二 谭嗣同变易思想的局限性..........................................................................................40

结 语

谭嗣同从“道不离器”入手,进行变易的理论构造,但是碍于对西学的认识局限性,他认同西法多与古法暗合,又出于对“三代”“周公”之法的维护,他认为今日之法是“暴秦之法”,变法必须变今日之法,但是周公之法在当今的中国难以实现,所以变法在于学习与古法暗合的西法来恢复“古意”,但是对古法的恢复是为了更好的“立新”,这是谭嗣同变易观的主要目的。谭嗣同的变易观强调变法但不失本意,强调自立、自强并且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反躬自省的思想。康有为晚年时候创办《不忍》杂志,提出“国魂”的说法,目的就是反对只注重外求而不“求诸己”;甲午战争前后,严复也提出了“民智”“民力”“民德”的说法,同样也是认为变法可以,但变法不能“速成”和一味“外求”。谭嗣同的变易思想是怀着“求诸己”的态度,更大程度上从传统内部寻求原动力,来改造现有的世界,这并不是对传统全盘的否定,也是他变易思想的精神所在和深刻之处。
最后,本文认为谭嗣同的变易观所追寻的是以中国传统的思想为基础,借助西方的话语,重构了中国的本体论思想,之后在本体论的引导下实现冲决网罗以恢复周孔之法,这种对“古法”的追求是“立新”的重要手段,谭嗣同试图从传统文化内部寻求社会变革的内在动力。但是他的变易思想存在着多种局限性。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