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实践哲学理论视野下的怨恨情感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4658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第1章绪论

1.1选题的由来及其研究意义

马克斯.舍勒的情感现象学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人类的情感变化昭示了人们的价值意识变化,价值意识的变化影响着人们的行为选择。在所有情感中,爱和恨是最主要的两种情感。在现代社会,爱的氛围被充满报复冲动的怨恨所包围,怨恨已成为现代人的一种明显的心理情感体验。在我国,改革?放以来,随着社会结构的转型、贫富差距的拉大,社会情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困惑、迷茫、嫉妒、失望到怨恨情感滋生、蔓延。在怨恨的支配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怨恨所导致的暴力事件时有发生。
近年来,从“灭门案”、“袭警案”、“杀害幼童案”等个人恶性事件到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透露出大量怨恨之人的存在对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这搜事件的制造者的精神气质被怨恨所弥漫,从而出现极端行为。
民众情绪是社会稳定的晴雨表,准确把握告前人们的情感状况,深入分析产生的原因,采取科学的措施,有效疏导人们的不良情绪,化解社会矛厨,对于社会稳定,保证现代化建设有序发展其有十分市要的意义。

1.2论题的研究现状

国内外关于“怨恨理论”的研究是本论文写作的理论前提。舍勒研究专家弗林斯在《吿勒思想评述》(王允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一书第五章中从怨恨的初始形式、怨恨的根源、作为价值欺骗之根源的怨恨三个方面评价了舍勒的怨恨理论。 刘小枫先生在《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一书中,将舍勒的怨恨论置于现代性话语背景之下,分析了怨恨与价值理念和动机结构、现代伦理、资本主义精祌、社会主义精神的关系,着眼于怨恨情感來市理中国现代的思想价值偏爱结构,将“文化大革命”作为审理怨恨与中国现代性关联问题的分析对象。 张志平在《情感的本质与意义——舍勒的情感现象学研究》一书中,专门介绍了怨恨与价值判断。从怨恨的本质和功能、怨恨与基督教道德、怨恨与现代伦理意识、现代人价值意识的扭_四个方面介绍了舍勒的怨恨理论。
牛正兰在《怨恨:现代性伦理的精神品质——马克斯?舍勒道德建构中的怨恨理论论述》一文中指出,怨恨是没有明确的前因后果的心灵毒素,从报复冲动出发,经羡慕、嫉妒、恼恨到阴恶,形成一种特殊的生活经验。............
................

第2章怨恨的形成与作用

怨恨是常生活中人的一种情感体验,是一个心理学术语。但是在心理学学科却对这种负性情感缺乏专门的研究。相反,在哲学界却有一些学者对怨恨有深入的探讨。其中,以德国的尼采和舍勒最负盛名。

2.1怨恨的含义

怨恨是在西方思想史上,德国伟大哲学家尼采把怨恨一词当作专业术语弓I进哲学。在《论道德的谱系一一篇论战檄文》中,尼采对怨恨做了如下的表述:“怨恨来自于这样的存在物,他们不敢用行动做出真正的反应,而只是通过想象中的复仇获得补偿……心怀怨恨的人既不天真也不真诚,甚至对自己也不直率和不诚实。他的灵魂是倾斜的,他的精神喜欢后门、洞穴和幽径” I根据尼采的论述,我们以勾勒出他心中的怨恨者形象。
首先,怨恨者是一些无能、胆怯、惯弱、等待、记恨,善于卑躬屈膝和忍辱负重的弱者。他们不敢用行动做出直接反抗,只能通过想像中的报复获得心理的平衡。他们灵魂倾斜、精神狼琐,苟且于“后门”、“洞穴”和“幽径”等来颠倒和诋毁性价值。其次,怨恨具有“创造”(有时候也是一种伪造、篡改)价值的能力。它将不敢报仇的无能颠倒为善良,因胆怯而不敢报复吹捧为宽恕,将软弱者的消极等待被认为是忍耐,将怯慌和卑贱说成是恭顺等。最后,怨恨是向外而不是向自己,从生理学的角度上讲,怨恨需要外界的刺激才能出场,这种行动从本质上讲是对外界的反应。
在尼采看来,有怨恨情感的人是一些卑贱的、低下的、庸俗的乌合之众,面对那些拥有正价值的高贵者、有权势的上层人,他们心怀不满和嫉妒,但是由于自身的软弱无能使他们不敢公幵声张,才渐渐的转化为恼恨情绪。因此,在尼采那単.,怨恨主要不是指一种情绪状态,而是弱者所具有的无能和慌弱的?--种品质。舍勒是受尼采的启发开始对怨恨情感现象进行研究的。怨恨是“一种有明确
前因后果的心灵自我毒害,这种自我毒害具有一种持久的心态,它因强抑某种情感波动和情绪激动使其不得发泄而产生的情态”?在现实生活中,人的情绪激动和情感波动是-?种IF.常的生理现象,当个体的尊严遭到侵犯时内心会产强烈的愤怒,如果此时进行言语攻击回应或武力报复,不会形成怨恨。............
.............

第3章人的精神气质的历史变迁与当今中国人的情感现状...............15
3.1精神气质概说................................................15
3.2前现代人的精神气质——羞感.....................16
3.3现代人的精神气质................................17
3.4当今中国人的情感现状考察...............20
第4章化解怨恨的合理路径分析...............25
4.1怨恨情绪的有效干预、疏导.................25
4.2社会制度的合理安排..........................27

4.3良知的功能化呼唤....................................28
4.4加强对公民的教化...................................29

结语

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在社会领域単.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追求某种目的的感性的人,所以,人的心理、人的情感、人的意识对人的行为起关键性的导叫作用,对社会的进程和变迁产生着影响。怨恨情感源孓个休和群体在社会转型过程中,身份认同的困惑和迷茫、贫富分化下的相对剥夺感和权利监督机制失范而导致的权利腐败等。怨恨作为一种负性情感,是相对爱和同情的共在现象,足一种心灵的毒素,长期存在于人类的情感领域,严重害着个体和群体的身心健康,同时也能造成个体和群体的极端行为。禽勒仅从观方面去消解怨恨,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造成了现实人的健康全面发展的实际缺失。马克思实践竹学认为,思想的客观性是?个脱离了人的现实存在的抽象问题。在社会转型时期,从现实的人的怙感领域出发,即从化解人的怨恨这种负性价值,通过对怨恨怙感的干预、疏导,切实提升人的精祌境界;培养个体的公民精神,加强对公民的教化,芥成宽阔的胸怀,强化人们的道德修奍;社会制度的合现安排,觇范公丼权力的运行,构迮公 的法律政策休系,完痄怨很情感疏通和发池的制度化渠道,要建、 .怨恨情感的反映机制和监测机制等來消除人炎的怨恨怙感。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