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其人其书
1.1其人
1.1.1生平
关于王建常的生平与他所进行的学术思想,清代的文献都是很简略地进行了记载。如《清史列传》六六《儒林传上一》,康乃心所撰的《王贞文先生遗事》,李元春《关学续编》之《复斋王先生》,沈青崖、吴廷锡《陕西通志》卷六三《人物九》,黄嗣东《圣清渊源录》之卷二《王建常》,《朝邑县乡土志》等书。 :王建常(1615 —1701),初名建候,后改为建常,字仲复,号复斋,学者称其为复斋先生,明末清初陕西朝邑人(今陕西省渭南市大惹县人)。王建常是王之棠((一1626)字心一,万历二十九年进士。除清苑知县,迁刑部主事)的从子。父亲王之宠,官居镇抚散官,王建常十岁时就去世了。而他在三岁时他的母亲去世了,他侍奉继母以孝道闻名于当时。
二十岁时,为诸生。到了汪乔年任学使时,他通过考试并得了第一,“食汽”(取得廪生资格的生员享受廪膳补贴),可见当时王建常已经是廪生。“三十时,乃弃去”(《关学续编》卷二)。而按王建常在《复斋录》卷五中的自述,“某方三十时,丁忧国变”,可以推知,他三十岁时,他家里的长辈有去世的,要辞官回家守孝道。而他的父母均已在他幼时就己去世,他的叔父王之棠也是他十多岁是去世的,就唯有他的继母了。这也就是他“事继母以孝闻”的原因了。正当时,明代灭亡。他接连遭遇两件人生重大之事,再无心于官场了。开始了 “谢绝世故,啖莽读书”(《复斋录》卷五)的生活。传记中言王建常“家甚贫,常不举火”(《关学续编》卷二),但他“此心淡然,未尝启口告人”(《复斋录》卷五)。他以朱熹的老师李延平自况,并对此有所记载。“李延平结茅山里水竹间,谢绝世故。余四十年,食饮或不充,而抬然自然。朱子尝言,‘人若着些利害,便不免告人,却与不学之人何异?向见李先生说,若大段排遣不去,只思古人所遭患难,有大不堪者,持以自比,则亦可以少安矣。’始者甚卑其说,以为何至如此。后来临事,却觉得有得力处,不可忽也。”?此处,王建常记述了他四十年来的生活情况,可谓是穷困交加,但他却能抬然自得,甚至觉得他的境况与古人所遭遇的患难相比,实算不上什么,由此可观他的修养境界。引出朱子之语,就是告诫后世学者,在遭遇磨难时要和古人加以比较,如此才会心安。.............
..................
第2章王建常的理学思想
2.1天地之道,理气阴阳
从先秦幵始,理、道、气、阴阳、太极等范畴就已存在,只是没有结合在一起,也就没有形成互相对应的关系。后来经过玄学、佛学的发展和儒学的复兴,把使它们逐渐结合起来,形成了儒家的宇宙论系统?。
2.1.1理气辨析
理气在理学范畴中是很重要的。理学家以理气为基础,对自然界的根源及发展作出回答,并建立自己的体系。与理气直接联系的道、太极阴阳等,都是理气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表现或运用。作为朱熹思想的推崇者,在本体论方面,王建常以“理”为其思想的最高范畴。他对"理”的称谓,在不同的情况下是有区别的,有太极、天理、道等,而与这些相关的就是气或者阴阳。理(太极、道)在王建常的思想中属于本体范畴,是生成天地万物的本原或根据,也是人类社会最高的伦理道德原则或规范。“无极而太极,无形而有理也。太极本无极,有理而无形也,此专以理言”。在此处,讲的是太极与理的关系,太极与理是有着同一高的地位的,只是称谓不同而已。接着又说,“太极动而生阳,是且从动处说起,动之前却有个静。故曰,一动一静,互为其根。一动一静,即一阴一阳也” 可见,阴阳是由太极的动静变化所生成的。而“天地之气,一阴一阳而已,阴阳循环,常行无已,故立天地大义。游气纷扰,差错不齐,故生人物万殊”气阴阳为天地之气,而阴阳的循环不已,生成了天地万物。“天下有一物,就必有一理” 。“理”在此,成了一种具有原则或规范性的东西,用来约束指导人的行为。
“天专言之,则道也。分言之,则以形体谓之天,以主宰谓之帝。盖天只是气,地便有个形质,天包地外,是气依乎形也,地处天中,是形附乎气也。形非附气不立,气则依形而运,是天地自相依附也”。在这里,王建常认为道即是天,天是由气组成的。气是无形的,它是依形而存在的。“二气游行,万物化生,皆是天之以理示人处” ,而“道理都从气上流行,虽至粗底物,无非是道理发见”气不管是理还是道或者是太极,都是不可名状的,但却是无处不在的,它们虽是不可感知,具有超越性的,但却无所不在,无处不有,是永恒存在的。.............
................
第3章对阳明、佛老异端的态度以及其他方面的思想...........29
3.1 解關......................................................................................29
3.2对异端的看法.........................................................................31
3.3王建常的其他思想.................................................................36
第4章王建常理学思想试评........................................................39
4.1王建常理学思想的影响........................................................39
4.2王建常理学思想的不足.......................................................40
结论
明清之际,社会动荡,思想混乱,此时,理学的发展也出现了大的变化。明朝的灭亡促使思想家们将原因归咎于王门后学,他们在痛心之余,开始从王学的流弊出发,对理学进行了重新认知,或是尊程朱,辟陆王;或是会通程朱、陆王。王建常作为明末遗民,他尊崇程朱,终生不遗余力地对阳明、佛老异端进行辟斥。他从存心养心开始,而坚持主敬的工夫,并认为只有主敬才能坚守自己的操持,不流入阳明之学和异端之学。他认为人性本善,不善是因为人性有所遮蔽导致的,_只有室欲才能,遏制未萌窒欲,人性自然会善。但是由于他偏居一隅,真隐的缘也就造成了他思想的明显滞后性,使得他的思想仅仅是尊程朱之陈说,而无法走出程朱藩篱,创造出适应时代的新学说。这是历史的局限性所决定的。
王建常为为学之人指日j一了入门之路。他认为为学应从《小学》幵始,在《复斋录》中对此有记述,“《大学》为入德之门,《小学》为入《大学》之门”。他还气:认为“《小学》是存心养性之书,《大学》是穷理尽性之书”。缘于此,他对自己所撰写的《小学句读记》格外重视,而后世之人对他的评价也是“一生尤对《小学》用功”。他对五经研读后均有著作,然仅有《书经要义》流于世,这种著述的残缺 ?也致使我们无法全面把握他的思想。
后人之所以推崇王建常,主要原因无非两方面。其一是他在隐不求名的节气,这在当时非常可贵,其二是他对程朱理学不遗余力的推崇,这是顺应时发表展趋势的。王建常在他所处的环境中,坚守心中所持,一生尊崇程朱并对阳明、佛老异端进行无情的批判,这些都是值得后世之人借鉴的。
王建常理学思想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王建常,理学,真隐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