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生命观思想境界的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4733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朱熹生命观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渊源

朱熹所生活的特殊历史时代,和其特殊生活经历,为其生命观思想提供了现实的基础,在面对这样的人生和这样的一个社会时,使朱熹不得不去思考有关生命和人生的问题。朱熹承儒家传统的生命思想,吸收借鉴佛教和道家的生命思想内容,发展了自己生命观思想学说。

第一节:朱熹生命观的时代背景

朱熹生于南宋的庆元六年,这是一个动乱的年代,北宋灭亡后,宋人偏安江南,政治内部腐败不堪,有秦桧等奸臣与金人勾结,迫害岳飞等英勇将士,使南宋更加的软弱无能,一味的向金求和称臣,签订了 "绍兴和议",遭到了包括朱熹父亲朱松在内的众多爱国将臣的不满,多次上书请求出兵抗金,不但谏言无用,反而还遭到迫害。随之金人继续南侵,并且进入长江以南,险象环生,北方的溃兵流民,金人在攻陷开封之后,北方老百姓军队纷纷渡江南退,一片混乱景象,而南方也有少数军队,因为这时没有中央政府管辖,发生兵变,还有一些老百姓由于不堪忍受官僚大地主统治集团的压搾,并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赋税剥削的苛重,他们也乘机作乱,所以当时是一片乱象,此伏彼起,交相呼应。面对这样江河日下的现实,不少地主阶级的思想家劳思苦想、研求救治的方案。朱熹就是肩负着这种重任恶登上历史舞台的。
朱熹的童年是随着父亲一直四处流亡而度过的。朱熹十几岁时,他的父亲朱松,又因积郁成疾而过早的去世,这无疑为朱熹的成长带来更多的困难,而在随后的朱熹的任官和教学的生活中,其妻和小女,都早于朱熹而去世,还有朱熹友人与学生的先后辞别,更使得朱熹不得不去思考有关生命的诸多问题。南宋的大环境下,面对当时南宋政府的软弱无能,和金兵侵犯,使社会生灵涂太,加之贪官污吏对百姓的压迫,使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的社会中,还有连年的自然灾害,使老百姓的生活更加的艰难,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朱熹不得不思考:什么是道德?人生的真谛是什么?人活着的意义和追求是什么?人该如何生存?等一系列有生命的问题。据说朱熹少吋便开始思考"天地何所穷际"的问题。并在熟读《孟子》的时候,便有感而发"圣人与我同类"?这是他就开始以做圣人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

第二章:生命的产生与构成

第一节生命的内涵

一、"生生之理"与生命之"气"
理在朱熹的思想里有许多的解释,包括:道,天理,太极等。但其核心的内容却表现为生命和生命创造的秩序和原理。这就是"生生之理",生化万物之理。他说:"熹窃谓天地生物,本乎一源,人与禽兽草木之生,莫不具有此理。"①天地万物的本,有一个具有普遍根源性的东西,那就是生生不息的理,这个理存在于一切事物当中。"徐问:'天地未判之时,下面许多都已有否?,曰:'只是都有此理,天地生物千万年,古今只不离许多物'"@,"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③朱熹又指出:"保合大和即是保合此生理也,天地氤氲乃天地保合,此生物之理造化不息,及其万物化生之后,则万物各自保合其生理,不保合则无物矣。"?那么,从这里可以看出,朱熹的"理"就是生命创造的原理,生命的创造才是"真性常存,生生不穷"⑤之"理"的根本的内容。
生命的创造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过程,作为一个生命整体而言,不仅包含生命创造之理,还应落实到具体生命创造的质料,这一过程的完成就需要朱熹的另一个概念"气"。"气"为生命创造的提供了质料。但如何来创生宇宙万物,却依据"理"。因此朱熹说:"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其性其形虽不外乎一身,然其道器之间分际甚明,不可乱也。"在这里,理是力'事力-物存在的根据,理要想生生不息的创生力-物,就需要与构成万物的材料——气相结合,因此形上与形下的理气结合,便可源源不断的产生事物。"只此气凝聚处,理便在其中。且如天地间人物草木禽兽,其生也,莫不有种,定不会无种子白地生出一个物事,这个都是气。若理,则只是个净洁空阔底世界,无形迹,他却不会造作,气则能酝酿凝聚生物也。但有此气,则理便在其中。"①理气是不能分而论之,没有独立于人心而存在的理,理不离气,理只能在依托气而存在。理在气中,含有理的气,有独特的"造作"之能,但单独的理不能,气则能,理必须通过气,才能具有创生万物的能力,由此可知理气不离。.............
....................

第三章朱熹生命修养观.....................................................20
第一节从"格物致知"到"仁民爱物"生命修养..................20
第二节生命的修养方法....................................................22
一、持敬与穷理的修养功夫............................................22
二 、慎独与意诚的修养功夫..........................................25
第四章真善美合一的生命境界........................................28
第一节"安于死而无愧"的达观生死境界.........................28
第二节善之仁与真之诚的境界........................................30
第三节圣人之乐境界........................................................33

总结
朱熹哲学思想作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发展的高峰,其思想内涵丰富深刻,逻辑严谨,这尤为表现在他的生命观思想中。这对我们更加全面的认识朱熹的哲学思想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朱熹所生活的特殊历史时代,和其特殊生活经历,为其生命观思想提供了现实的基础,在面对这样的人生和这样的一个社会时,使朱熹不得不去思考有关生命和人生的问题。朱熹承儒家传统的生命思想,吸收借鉴佛教和道家的生命思想内容,以"理"为生命本体,"气"为生命的质料,构造出源源不断的生命体。人类个体的产生过程诚然同宇宙自然之其他物的产生毫无差异,区别就在与,人的生命内涵中还包括"性"、"仁"等区别与其他的内容,由此便使得生命的修养拥有了可能性,通过"格物""穷理""慎独""诚意"等一系列特殊的修养功夫,又使得人的生命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发展,便有了生命境界的出现。不难看出,朱熹生命观思想学说是按照一套完整的逻辑顺序向前和向外发展的。这为我们现在再来思考和研究生命问题,提供了系统的参照。
朱熹生命观思想虽然产生于宋代,但其影响确是存续于现在,并将延续于未来。生命的本源在朱熹这里表现为"理",而生命的真正形成又是通过"气"来完成的,为生命构造提供了物质基础,这种有关于生命产生的思想具有深刻的理性精神,从而以此为基础,在讨论有关生命价值,生命关怀等问题上,朱熹同样表现出了极大的理性精神。......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