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苏联文学作品研究前苏联社会主义思想观念的变化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4705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绪论

一、选题意义

(一)研究目的
当代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离不开对国外先进思想的学习和借鉴。1991年,社会主义大国苏联的解体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人们对社会主义前途的论战由此展开。70年沧海桑田,红色大国苏联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上,有诸多方面值得反思,也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本文试图从分析前苏联作家的文学创作中找出其民族使命感,找到他们对前苏联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及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进而为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借鉴。
(二)研究意义
20世纪代末,苏东剧变带来世界范围内的巨大动荡。这场剧变的结果便是红色大国苏联的解体,伴随其间的是社会政治制度的逐渐演变。针对前苏联解体的原因,一直以来,世界各国从自身的角度进行审视,做出判断。从根本上看,苏共中央在意识形态建设上的失误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以列宁、斯大林为代表的苏联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革命与建设过程中始终如一地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各项工作。他们特别注重理论创新在社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这对于前苏联70年迅速崛起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伴随着前苏联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放松警惕,致使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落后于经济发展,进而导致社会意识形态的逐渐失衡。
社会意识形态贯穿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变化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文学艺术在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风向标的作用。而"反映苏联社会的主流思想与积极向上的精神,大力塑造革命与建设中的人民形象,抒写人民意识的觉醒,表现创建新生活的坚定信念和高昂热情,揭示苏联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随着苏联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深人发展,出现了大量抒发理想与表现激情的文学作品。"??前苏联的发展史上,放弃马克思列宁主义对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放弃文学艺术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塑造,进而导致意识形态领域的崩溃,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文学艺术是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再现,在意识形态的塑造和演变中起了排头兵的作用,西方敌对势力对前苏联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是从根本上改变了苏联的社会主义本质的主要原因之一。
.........
................

第二章前苏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综述

一、前苏联意识形态概况(从斯大林到戈尔巴乔夫)

(一)斯大林时期:文化专制
在斯大林执政时期,苏共中央领导人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掌控异常严格。为了适应前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模式,其文化体制也就相应地高度集中。从最初的"清洗"到反"右倾"斗争,这期间都明显地表现出前苏联文化体制的高度集中地特点。前苏联为此还专门成立了 "国家新闻检査机构",对境内的所有出版物进行报刊检査,以此使得前苏联大众主流意识形态与苏共中央意识形态保持高度一致。前苏联当局甚至做出了:"所有主要杂志只有得到布尔什维克党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的批准才能出版。""以斯大林、列宁为代表的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革命与建设的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把意识形态当做革命的武器,注重理论创新和思想政治工作,这对前苏联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①斯大林时期,苏共中央根据政治斗争与意识形态斗争形势的需要,取缔了民间文艺群体,取而代之的时苏共官方"自建社会文化和学术团体"。同时,通过掌握国家主要文化管理主要机构的权利,进一歩主导大众主流意识形态,促使大众意识形态走上统一、行政、国家的道路。这一时期的前苏联意识形态模式严重阻碍了苏联的经济社会发展,也阻碍了大众思想文化素质的发展,从而滋生了腐败与社会道德的下滑。
(二)赫鲁晓夫时期:文化"解冻"
与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意识形态相比较,赫鲁晓夫执政期间的意识形态较为宽松,因此也被称做意识形态的"解冻"时期。前苏联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都提出了 "文学作品的真实性"的倡议。1962年,前苏联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仁尼琴的小说《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发表后,在前苏联文坛掀起了一股"集中营文学"的浪潮。这类作品深刻的揭露和讽刺了苏联的社会现实状况,赫鲁晓夫当局也因此加强了对前苏联社会意识形态的控制力度。赫鲁晓夫极力反对个人崇拜,他说:"马克思主义反对颂扬领导人,并且是毫不妥协的。"①赫鲁晓夫时期在对社会意识形态的控制方式上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与之前斯大林时期的极端做法相比,出现了较为"柔和"的政策,但这并未完全放开对苏联意识形态的主控,甚至在一定程度也保留了斯大林时期的一些做法。.............
................

第三章肖洛霍夫的精神世界与前苏联社会意识形态..........................................9
一、肖洛霍夫生平简介................................................................................9
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家肖洛霍夫与《静静的顿河》.................10
三、《被开垦的处女地》与肖洛霍夫的社会主义道路.........................14
四、肖洛霍大作品中所表现出的苏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16
第四章亚*伊*索尔仁尼琴的文学创作与苏俄社会...................................19
一、索尔仁尼琴生平简介................................................................19
二、《古拉格群岛》中所表现出的集中营意识形态............................20
三、《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与索尔仁尼琴的精神世界构建.........22
四、索尔仁尼琴眼中的作家与^苏联兴衰史.........................................24
第五章前苏联意识形态建设与社会主义苏联兴衰........................................26
一、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理念中的主流意识形态..................26
二、苏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7
三、苏维埃政权的主张与表现............................................................27
四、后现代主义作家对前苏联衰变的再认识.....................................29
第六章民族作家的理论形态演变与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1
一、民族作家的社会责任理念................................................................31
二、前苏联民族作家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积极构建.....................31
三、当代中国作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2

结论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e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引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进步的伟大旗帜。在当代中国,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小平同志说:"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气这深刻地体现出了文艺工作者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它既阐明了文艺工作者艺术生命之所在,又道出了他们的使命与责任之所系。人民在文艺创作中是一种根柢性存在,是一种深沉而崇高的灵魂性存在,他们赋予文艺工作者以艺术生命,优秀作家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人民的哺育。人民,只有人民,才是进步文艺工作者的精神故乡。由此,作家的责任也就在于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胸怀人民,自觉坚持自己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创作出具有充分人民性的优秀文艺作品,以之反哺人民,并以科学先进的思想教育和引领人民。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