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古希腊有一句谚语:"要过好的生活就必须生活在--个伟大的城邦中。"①然而"伟大的城邦"是什么样的城邦,这个问题在中西哲学中都有过探讨。回溯过去,从儒家的"仁政治国"理念、道家的"小国寡民"思想、柏拉图的"理想国",到康德的"目的王国",中外思想家们都为理想社会的建立,作出了积极努力,提出了各自的方案。马克思主义创始者,正是在吸取前人研究积极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 "共产主义社会"的伟大理想。立足现在,看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科学发展理念,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始终坚持着一种观念,那就是:只有生活在好的共同体中,我们才有可能去追求好的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人的尊严受到尊重、个性得到理解;人们的行为活动在有序的规则下运行;人们找到了自己安身立命的支点,社会繁荣而和平,人们在安全的环境下生活,从劳动中获得快乐,在闲暇中得到身心的自由发展;每个人都能够追求自己的幸福,而个人获得幸福无须以牺牲他人的幸福或其他利益为代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赋予"社会正义"以新的内涵,我们既然要承担起社会中的某个角色,就要思索:作为个体,我们该如何有道德地、正义地生活;我们既然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么也要思索:作为一个社会,应当如何实现有道德地、正义地运行。任何一个社会都会依据自身的需要,在维系自身正常运转的过程中,融入其核心价值体系。在中国古代,先秦典籍《管子?牧民》中就曾提出:"国之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②礼义廉耻,即是作为一种核心价值观念,长期存在于我国封建社会的价值体系当中的。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
....................
2 先秦懦家之"义"思想的起源与演变
中国,作为古代四大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以其优雅的文明古国之仪态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之内涵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它不仅在时间上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在空间上更加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它像一条缓缓流动的长河,从古至今,绵延不绝,越是经历了岁月的沉淀,就越是散发出迷人的魅力和强大的内在生命力。而在这条奔腾不息的文化长河中,儒家思想可谓是当之无愧的主流脉络。无论是谁,想要梳理中国传统文化发生发展的线索并从中汲取珍:^,都无法回避对儒家思想特别是先秦儒家——中国儒家哲学思想的起源时期的研究和思考。而在当时,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思想文化渊源的。
2. 1 先秦懦家之"义"思想形成的背景
2.1.1 先秦懦家之"义"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首先,生产力的发展所带来的经济制度变革,直接影响着社会主要矛盾和政治制度的变化,作为时代精神之精华的哲学思想,也必然反映出这一变化。儒家,是先秦时期的"显学"之一,创始于孔子。孔子所处的时代,属历史上的春秋时期(大约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一时期由于生产工具的革新,特别是铁器农具的发明与使用和用牛耕田的推广,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提高,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使得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水平都有所进歩。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推动社会各领域的进歩,另一方面也使社会中相互对立和斗争的阶级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着变化。生产关系开始经历由摆脱旧的奴隶制的束缚转而向新的封建关系转变的历史阶段。而新兴的地主阶级同奴隶主贵族之间的矛盾变得尖锐而复杂,这也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哲学的发展。奴隶主贵族势力为了维护其统治的合法性,极力鼓吹君权神授,将其统治的合法性归结于"天命"。而新兴地主阶级则以当时对于自然的观察和对规律的总结所形成的自然科学成就为武器,展开对"天命"论的批判。孔子则是这一时期哲学上的主要代表,他提出了以"仁"为核心的哲学理论,创立了中国历史上极其重要的学术流派——儒家。............
................
3孔子之"义".........................................................13
3.1信近义,言才可复.........................................13
3.2义勇应双全.......................................................14
3.3见利见得应思义..............................................16
4孟子之"义"...........................................................20
4.1 "四端"人皆有之.............................................20
4. 1. 1多言"仁义"...................................................21
4. 1.2义与礼..........................................................23
4.2亦有仁义,何必曰利........................................24
5荀子之"义"..........................................................28
5. 1从义不从父.....................................................28
5.2正义...................................................................30
5.3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31
6先秦儒家之"义"给予道德社会的理论提示..........34
6.1 "义为上",应时时自省...................................34
6.2 "仁义"皆山内,应重修养.............................35
7 结论
先秦儒家之"义"思想,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伦理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形成了一门独具特色的学问。在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以公平正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今天,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仍是十分必要的。中国当前正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然而在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高速公路条条通畅、社会经济高度繁荣的同时,人们却面临精神家园的逐歩丧失。人们拥有自己的房子,却找不到精神的寄托;人们忙碌的工作,却不知道自己安身立命的支点是什么。现代社会的多文化融合现象直接挑战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内核,科技的发展带来人的全面异化,所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①家庭作为社会的组成单位,可以说是整个社会的缩影,而家庭伦理关系则是反映社会伦理道德现状的重要依据。昔R父慈子孝、其乐融融的家庭场景越来越少,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老年人生活孤独问题的逐渐恶化,我们不得不深刻反思如何以人文关怀去化解异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现代管理学虽然提倡管理即为服务,但是贪污腐败的现象和仗势欺人的反面例子却层出不穷,整个社会资源已经呈现出不合理分配的局面。人们在物质诱惑面前丧失理智与信仰,现代物质文明带来的直接后果不是精神生活的富足,反而是心灵的空虚和精神家园的迷失。
随着社会问题的逐渐暴露,面对物质享受与文化修养之间的矛盾与落差,许多学者开始呼吁回归经典、回归传统文化、回归人自身。这种回归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深入研究几千年来传统文化积淀下来的内在生命力以后,重拾中华民族的民族魂魄和中国人独具的内在品格。